新《語文課程標準》對作文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作文教學應當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個體要求,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很顯然,這要求給我們語文教師的啟示就是:作文課堂教學應是以張揚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目標的新的有效教學方式,從而讓學生習作時變被動為主動,從“要我寫”向“我要寫”轉變。作文教學中如何才能實現這種新的教學方式呢?我認為教師應當做好以下幾點:
一、開放作文課堂,廣泛感受生活
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學生會發現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作文就是讓學生把這豐富多彩的生活用自己的獨有感受表達出來。因此,教師應善于利用學生喜愛的活動,提供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習作素材,讓作文教學向書本、生活、社會全方位開放。
一是走向社會,體驗生活。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不停息。”故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生活中的親身體驗獲取第一手資料,讓每一個學生“有所為而做”讓他們寫自己愿意寫的東西,以“我”為先,激發他們寫作的興趣和愿望。如看圖作文《農貿市場》,作文前我做過調查,學生去過農貿市場的不多,親自討價還價買過菜的就更少了。文章要求展開合理的想象,如果沒有感性的經歷,能合理想象嗎?可以布置學生都去一次農貿市場,并親自買一次菜,事后再指導學生完成這篇看圖作文。學生在說圖時展開想象:“一位農民從雞籠里提起一只羽毛鮮艷的大公雞,熟練地用草繩捆住腳掛到秤鉤上,那只雞拍打著翅膀,咯咯地叫著,他邊稱邊說……”,因為有“市場經驗”,才能夠合理想象,語言富有真情實感。
二是接觸自然,觀察生活。大自然以絢麗的方式呈現在我們面前,它給了孩子們最樸素、最真實的感受,以及對美的最初認知。只有讓學生充分接觸大自然,才能使學生的作文真實。大自然的一切在他們看來,都是那么新鮮迷人,都能引起他們充滿疑問的遐想,《我發現了螞蟻的秘密》《奇怪的洞穴》,這些充滿童真童趣的文章,都是他們走進大自然的收獲。
二、重視習作過程,張揚個性
假若教師以看學生習作結果來衡量學生的學習將會產生低效率的作文教學水平。因為我們的教師往往從學生習作的字數,文字表達的優美與否,文章結構這些結果來看待學生的習作,這很容易導致教師向學生的習作提出高要求。對于不會寫或寫不好的學生只會挫傷他們的寫作自信心,讓學生怕寫作文以致寫不出文章;對于能寫的學生則讓他們在習作中只向老師的目標邁進,湊字數、抄襲選文、亂套結構的現象屢屢出現。學生習作根本談不上有獨特的個性,而且這也只不過是“要我寫作文”而已。因此,我們語文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習作的發展性過程。一位教師在教學生寫記事作文時,他首先給學生一個字:“雨”,讓學生寫上一句總起句,寫得好的馬上給予表揚,然后再給另一詞語:“汽車”,要求學生用一段話把“雨”和“汽車”聯系上,由于這種做法重視了習作的發展性過程,而且并非一下子要求學生寫很多的字數,所有的學生都能寫出了一段話,而且每位學生所敘述的內容也不同,有的敘述了自己上學遲到的事情,有的則敘述了母親坐汽車送雨衣的故事等。學生習作完全發揮了豐富的想象,張揚了個性,作文教學實效大大提高。
三、改革作文評改方式,激發學生習作興趣
古人說:“三分貌,七分扮。”用于作文中就是“三分文章七分改”。因此,評改作文成了促進作文能力提高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在新課標下,評改作文應以學生為主體,實行自改自評、小組評改、集體評改相結合。自評自改是在指導學生明確作文目標,牢牢掌握評改方式的前提下,進行成功評價與自我調整。先對自己的作文可取之處進行自我成功評價,并推薦自己作文中自認為寫得成功的地方,供同學學習、欣賞,哪怕是一個好詞、一個好句子也可以。這樣,無論學生作文能力如何,他們都會毫無顧忌地推出自認為可取之處。既得到同學肯定和賞識,又學到了別人許多長處,受到啟迪的同時,便不知不覺地走出了“不會”作文的低谷,滿懷信心地向成功邁進。因為成功是人人所企盼的,渴望成功,獲得成功和體驗成功的快樂,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最佳途徑之一。小學生大多對自己充滿信心,具有好表現的心理特征,時刻渴望得到老師肯定的評價。以人為本,滿足小學生的心理需求,教師經常性的正面評價,是學生感受愉悅的根本所在,也是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的重要環節。在自評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推出公認的寫得好的作文,在多媒體展示臺上展示,供人欣賞,全體學生用總目標、全方位、多視角、多層次,對這些作文進行成功評價,大家都來賞識好作文成功之處在哪里?領悟好的表達效果,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對作文能力強的學生來說,會更加各顯風采;對作文不太突出的學生,也會增加作文靈感。小組評改時將學生按其寫作基礎,分成不同的小組,每組都配有優秀生、良好生、一般生甚至后進生,突出以好帶差,人人參與評改,教師巡視,解決各組碰到的困難,必要時參與能力稍弱點的組的評改。再由各組長上臺展示該組的習作,并進行解說,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這樣,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張揚自我的個性并參與到習作評改中來,促使學生就自己的習作有更深刻更主動的反思,學會修改自己的作文,在寫作上不斷取長補短,獲取進步。
總之,小學作文教學是培養小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新課程改革中必須探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小學作文教學任重道遠。教師必須轉變作文教學的觀念,要大膽創新,尋求一種新的教學思路,采用更靈活、科學的教法,善于張揚學生的個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真正自覺地用自己獨特的筆觸描繪出他們眼中及內心那豐富多彩的世界。這樣,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就能顯現。
(作者單位: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新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