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本資源包括圖書(教材)、報紙、雜志、照片、地圖、圖表等,它是幫助學生體悟思想品德觀點的有效載體。思想品德課教師可以借助文本資源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復習的效果,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效率。
【關鍵詞】文本;資源;思想品德;效率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以初中生生活為基礎、以促進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為目的的綜合性的必修課程。為了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加以科學的引導,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教師善于挖掘利用各種相關資源,使學生在豐富的教學內容中獲得多方面的體驗和感悟。文本資源就是可以幫助學生獲得多方面體驗和感悟的課程資源。本文結合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實際,談談自己如何借助文本資源,提高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效率的體會。
一、借助文本資源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能否迅速高度的集中學生注意力是提高學生記憶力的重要前提。當一個人將所有注意力集中于某一學習內容的時候,才能排除雜念和外界的干擾,學習的內容才會在大腦皮層中烙上深深的印跡,減少遺忘的發生。
上課伊始,我總喜歡在導入新課時引用文本資源,尤其是具有動畫效果的文本資源,因為它能快速地使學生的注意力由課外游離狀態轉為課內的集中狀態,穩定學生的學習情緒,為提高整堂課的效率打下基礎。
例如:九年級思想品德第八課的“燦爛的文明之花”,一上課我就將春節期間拍攝到的喜鬧元宵的照片在多媒體上展示。為了增強效果,我將這些照片設置為動畫播放。一張又一張照片看得學生學習情緒高漲,我感覺得出我的學生已經完全投入課堂之中。我感到上新課的時機已到,于是引出本節教學的課題,然后進一步和學生探討這些民間活動背后蘊含的思想品德知識。
現實生活世界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文本資源寶庫,只要思想品德課教師能夠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時有意識的去收集一些具有震撼力的報紙、雜志、圖片資料,甚至帶著相機去采風,都可以為思想品德教學積累豐富的素材。
二、借助文本資源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學生來說,興趣越濃的信息和對象越容易被牢記。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在自己的課堂里適當地引入令人振奮的,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文本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授我國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三個時期所涌現出來的民族精神的時候,為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我截取了飛奪瀘定橋、延安生產運動、98抗洪片段、神舟飛船等圖片資料,然后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按照年代先后順序進行排列,再引導他們思考這些圖片背后所體現的民族品格、民族志向和民族理想,進而總結出我國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民族精神。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看到中華民族精神的不同體現,也可以讓學生理解各個不同時期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不斷豐富和發展的道理。
文本資源的選取注重趣味性,文本資源和課堂教學活動有機結合,變靜為動,學生為主體,這樣的課堂將思想品德課教活了,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借助文本資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理解了才能記得住,理解是記憶的基礎。在各地思想品德學科考試實行了開卷考試后,對學生的知識記憶要求更高了。如果學生僅靠死記硬背,不理解思想品德知識的內涵,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得不到培養,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績。因此,我發揮了文本資源在教學中的作用,在思想品德課中根據教學需要合理的引用了文本資源,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例如,九年級思想品德“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這一內容。書中先用了高度概括的語言表述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種種成就,然后觀點化的指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經驗。對于生活經驗不夠豐富的初中學生來說,書本的這種表述顯然太抽象,難以體會和領悟。為此,我選了三幅圖片,一幅是小青一家在談美好的生活,一幅是我國的科技、教育、經濟成就,一幅是我國的外交和參與聯合國的活動。三幅圖片分別從國家和人民兩個層面向學生展示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剖析了我國取得這些成就的具體原因,最后將這些原因組合,要求學生用一句話概括。學生很自然地想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抽象的道理化為了具體的視覺感受,學生對于書本知識達到了快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借助文本資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主要任務是給學生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導,讓學生能夠透過社會生活的現象把握其背后的道理,由此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思想品德教師要善于收集與新課標相一致的背景材料,并將其引入課堂。既能起到補充教科書的作用,又可以作為訓練學生概括歸納能力的工具。
例如,為了加深學生對我國基本國情的理解,運用所學的書本知識分析我國目前的發展情況,我在上課的時候將報紙中有關我國和美國、日本、英國、德國等國家的教育發展方面的數據比較材料提供給學生,然后通過“從以上材料中,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們還存在哪些差距”、“這些差距告訴我們該怎么辦”這三個設問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學生從感性上理解了書本知識,而且還訓練了發散性思維和聚合思維。
其實,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由于書中的例子往往有滯后于社會發展的特點,教師可以將自己收集到的文本資料及時利用補充到課堂上,這樣既可以體現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時政性,又可以增強思想品德的趣味性和能力的操練性。
五、借助文本資源,強化學生的復習效果
圖表、照片等文本資源以其形象化、簡約化在知識復習中大顯身手,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復習的效率。下面著重介紹兩種:
1.將文本資源與嘗試復述相結合
任何知識都是人們接受外界影響的結果,沒有通過一定的渠道或者加工編碼,知識是不可能成為自己頭腦一部分的。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讓學生懂得如何將學習的成果變成自己的認識,并指導自己獲得實際的運用能力。筆者想到了“看圖說話”,我將這一方法引入教學過程,將其與知識的復述相結合,大大提高了學生復習的效率。
例如在學習和諧社會“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六個基本要求的時候,我給學生展示了六張圖片,分別對應著和諧社會的這六個基本要求,讓學生邊看圖片邊解釋畫面所看到的信息,然后復述和諧社會的六個要求,并用和諧社會的這六個要求給六幅圖片命名,學生在短時間里就能將這六個要求記牢,結合圖片理解。
2.借助文本資源,教學生學會歸納總結
以往的思想品德復習課都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劃線畫圈,整理知識條條。這樣的復習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學生很苦。而運用文本資源中圖與表,其效果提高了許多倍。
例如在復習九年級思想品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經濟制度”這一內容的時候,我就引導學生把“經濟制度”作為中心,然后從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兩個方向逐步細化,公有制經濟細化出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和混合所有經濟中的國有成分、集體成分,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又細化為含義、地位、作用;非公有制經濟細化為組成、地位、作用、政策。在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之間劃上連接線標明他們之間的關系。通過這一細化的方法構建學習的思維圖譜,學生既梳理了知識,形成了知識體系,同時又能在具體的練習中能夠靈活的加以提取運用。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表格的形式對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進行比較,加深學生的認識。
通過以上這兩種方法的處理,大大地方便了以后的期中、期末復習。
通過文本資源的利用,我的學生學習的效率大大地提高了,而且學習的負擔也開始減輕。因此,我覺得花大力氣幫助學生尋找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而且還能夠為“輕負高效”教學提供新的途徑。
【參考文獻】
[1]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課和初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
[2]劉嵐,給政治教師的101條建議,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吳一凡,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教學法,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浙江省蘭溪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