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科學》是一門既有科學性又有知識性的綜合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關注小學生對周圍世界與生俱來的探究興趣和需要,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這既是教學成功的突破口,也是學生學習自主化、培養創新意識、形成創造能力的重要條件。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興趣;趣味性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為興趣不光是學習的直接動力,而且也是可持續學習的助推力。古人有云:“中心喜悅,其進自不能已矣;”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也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小學《科學》是一門既有科學性,又有知識性的綜合學科。我們培養科學人才,就要從小引導他們愛科學、接近科學、學習科學的興趣。實際上,許多學校又都存在班額大、學生人數多、實驗場地小等阻礙科學教學的客觀情況。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想方設法地為學生搭建學習興趣的平臺,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熱情,使得科學課教學更加有效,最終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下面是我在教學中積累的一些經驗,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做以下介紹:
一、“變態根”——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對一些有難度的科學現象理解起來會有些困難,這就需要我們老師盡量化難為簡,爭取用“微言”解釋“大義”,而這個時候老師的言語往往是幽默的。例如,在學習《根和莖》這一課時為了說明“胡蘿卜是一種特殊的直根”我就給學生編了一個故事:
胡蘿卜的根原先并不是這么粗的,因為大白兔特別愛吃胡蘿卜,胡蘿卜就將自己所有的營養都集中在了根部,才變成現在這樣粗粗的樣子。
胡蘿卜的根為了貯藏養料,變得肥厚多汁,因而形態發生改變。如果只給學生講解理論,學生肯定接受不了,加入了大白兔的故事,學生便可以輕松地在驚訝中掌握了科學常識。當然這種“編造”的故事要把握一定的限度,故事本身只是為了說明問題,不能誤導學生將注意力只停留在故事本身這一層面。其實這種教學方法類似于講寓言故事,我們把《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安排在了教課書的第二課,孩子們已經知道了植物是有生命的,那么我們老師在講課時就要賦予植物生命,在此基礎上,我們學生也就不難理解“駱駝刺的根深入地下是為了找水喝”、“紅樹的根伸出水面是為了呼吸空氣”。
二、品嘗土壤——勇敢者的實驗
小孩子對周圍的世界總是感到新鮮有趣,總是愛尋根問底,這種好奇心產生的認識興趣和求知欲十分可貴,因為任何有效的學習都是在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條件下發生的,只有當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其主體性才能得到充分發揮,才能調動認知、情感、意志等多方面的能力進行知識的主動建構,才能有效地獲得科學知識、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因此,教師應努力提供盡可能多的觀察、實驗、考察、調查等實踐機會,使得課本中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感性化,實現化難為易、化枯燥為生動,并在實踐活動中獲得能力和體驗。
三、“團結的水”——游戲教學
游戲符合兒童的身心特點,特別是低年級的兒童更喜歡做游戲。發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游戲不是簡單的活躍課堂氣氛的工具,而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它必須是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前提下結合教學內容,把教學難點和重點進行分解并將其融入其中,做到知識性與娛樂性的完美結合。
四、一組雞蛋實驗——生活化教學
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主張。人類的活動就是從探索自然,思考生活開始的,如今社會物質文明發展迅速,科技產品日新月異,信息技術突飛猛進。這些發展成果為我們的教育提供了多姿多彩的鮮活內容。科學教學以探究為核心,注重讓學生親身經歷一個科學探究的過程。這種探究精神存在于每個人的身上,滲透于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科學課程是由一個個生動有趣而富有探究性的實驗組成的,學生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發展科學探究的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和技能,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度。科學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生活情境,通過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探究思維。在教學中,我盡量采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驗材料。飲料瓶、包裝盒、氣球、泡沫板都可以是實驗的好材料。
五、“不脛而走”——學科綜合顯趣味
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在《科學》教學過程中也要適當發掘其他學科的有效資源,尋找學習各種知識的最佳切入點,提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全身心投入的深度、廣度和有效度。我們不應只把知識看作一堆失去了活力與生命力的、靜止的符號系統,還應看到,在平靜的、平面的或是表面下,還蘊含著豐富的、深厚的精神世界,彌漫著生活情趣與知識理趣的氣息。因此,我們的教學要從各學科知識的內部呼喚出真實存在的豐富多彩的生命情趣,把它們融入到教學生命活動的過程中去,為教學情趣的激發和飛揚涂上一層深深的底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做個留心人,積累學科綜合的案例。
如今對小學科教學效果的考察呈現綜合化趨勢,但是在學科綜合的操作上要把握“分寸”,不能舍本逐末,也不能一味的為了綜合而綜合,如何做到點到為止、恰到好處還需要我們在教學一線不斷探索實踐。
【參考文獻】
[1]朱旭榮.《試談小學<科學>教學的體會》
[2]秦曉華.《學生科學探究興趣的培養》
[3]劉汝君.《淺談小學科學教學生活化》
[4]管建林.《培養學生探究興趣 提升學生科學素養》
[5]呂憲軍 王延玲.《美國科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課堂教學策略》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師專一附小鹽河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