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學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充分考慮學生認知因素的同時,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完善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的教學。其核心思想是通過創設“情知交融”的氛圍,使學生樂于接受、樂于學習,進而實現學習由“外在之樂”到“內在之樂”的升華。
初中生由于受認知水平的影響,其學習主要還是情感導向的,典型的表現就是:對于自己喜歡的學科、老師,即使不加鞭策,他們也愿意投入十分的精力甚至十二分的精力去學、去鉆;而對于自己不喜歡的學科、老師,即使一再強調學習的意義和受到嚴格的鞭策,他們可能也不愿意學,即使迫不得已學了,在考試結束后,也會很快將之從大腦中“刪除”。初中思品課作為對學生進行知能和思想、情操教育的重要課程,“情”之一字,可以說是與知能一樣具有終極目標的意義,甚至比“知能”更具有終極意義,所以,重視和創新情感教學,努力提高初中思品課的“情感”含量,實現思品課教學的“情知交融”,至關重要。
一、實施情感教學,在教學設計時要統籌好“情”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激活者。從這個角度講,教師的情感狀態就是課堂的情感狀態。教師情感激昂,學生亦會受到感染而情感激昂,整個課堂就會情感激昂;教師情感萎靡,學生受其感染,亦會情感萎靡,整個課堂就會情感萎靡……所以,要想實施好情感教學,讓學生享受情感之樂,進而實現“情知交融”,教師必須心中有“情”,手中有“情”,言中有“情”,動中有“情”,靜中亦有“情”。但是,“情”并不是越多越好,只有和教學內容融為一體的“情”,只有跌宕起伏激活學生求知欲望、學習之樂的“情”才是好的、才是必須的。從這個角度講,教師在教學設計之初就應當給教學注入情感因素——交叉設計好情感線與知識線,讓情知交融在一起。
二、實施情感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采取豐富手段落實“情”
如果說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預設,那么,課堂教學就是預設與生成的實踐結合,是情感教學的實踐展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把握情感節律,根據教學內容的變化和課堂實際實時調整教學情感,調動學生的情感、融匯學生的情感,讓師生的情感在共享、互染、共鳴中匯成情知交融的河流,由“外在之樂”達致“內在之樂”。
(一)利用課前閑聊為情感教學做好鋪墊
真正的課堂教學不是從教師進入課堂的那一刻開始的,而是在教師接近教學區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了。經驗豐富的教師往往會利用這一短暫的時刻,營造輕松的氛圍,擠到學生中間,放下教師的架子,海闊天空、漫無邊際地和學生平等地“閑聊”——聊電視劇、聊班級的同學、聊新聞、聊“八卦”……在閑聊中搜集信息,把握學生的情感脈搏以及學生的興趣和對課堂的預期,進而為情感教學的實施做好鋪墊。所以,實施情感教學,教師應該主動將課堂前移,充分抓住課前閑聊這一短暫的時間,強化溝通,掌握信息,為實施教學做好情感鋪墊。
(二)活化新課導入激活學生的學習情感
新課導入是情感教學的激活點。能否激活,關鍵在于導入設置是否具有新奇性、趣味性,是否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和耳朵。情感教學常用的導入方法有活動激活、設置懸念、創設情境、渲染意境、聲像激活、突出片斷等。
(三)豐富教學過程彈奏“情知”協奏曲
課前“閑聊”的情感鋪墊也好,新課導入的情感激活也好,最終的目的,都是要服務于教學過程,使“情、知”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實現高度的融合。而要達到這一目標,客觀上就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展開,智慧地選擇和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來“彈”好“情”和“知”兩根弦,奏出最完美的協奏曲。
第一,用體驗來實施情感教學,融聚“情”“知”。即有意識地創設情境,將文字的、理性的知識轉換為學生的體驗,使學生在體驗中升華認知。我們還可以改變傳授型課堂教學為體驗性教學,如組織社會調查、義務勞動、野炊活動,組織辯論會、演講會、故事會、公益廣告創作會、歌曲欣賞會、環保小漫畫創作展評、主題班會設計創作評比、成立“七嘴八舌”課外活動小組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去體驗,獲得活生生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認知,在享受學習“外在之樂”中形成“內在之樂”。
第二,設置情感投射點,在投射點上升華學生的認知。情感投射點即結合教學進度,在學生學習的“憤”、“悱”處設置特殊的“情感點”,引導學生將自身積極的情感,傾注、 投射到一定的客體上,實現升華。在《承擔責任 服務社會》教學中,在結束時舉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讀書”的簡短宣誓儀式,使學生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油然升起對周恩來爺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的高度社會責任感的崇敬之情等。
第三,關注時尚熱點元素,讓學生在親近中“情知交融”。思品課本應是時尚的、熱點的,但教材中的一些例子由于教材編寫時間的原因往往滯后于“現在”,而“時尚、熱點”又是在思品課中實施情感教學的必須。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要在尊重教材設計思想的基礎上,大膽地用“此時此地”“現時現地”發生的最時尚、最熱點的素材替換掉教材中具有同等功能的素材,讓學生因“親歷”性而在“親近”中提高認知。比如,在課堂教學舉例時注意結合國內外形勢及各種熱門話題去分析問題(如金融危機、臺海和談、汶川地震、伊、朝核危機等);組織學生分小組輪流定期向全班同學匯報國際國內大事并且做時事述評;組織學生分析各級人代會發布的經濟發展各種數據資料等,促使學生主動去關心祖國前進的步伐和世界風云變幻。
第四,注重情感性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中享受學習之樂。情感評價不同于一般的認知評價,它更多關心的是學生獲得認知的過程而不是結果。它要求教師在評價時,更多地關注學生內隱的因素。情感評價,不僅讓他對自己有了更強的信心,同時也鼓勵著他在學習上更上一層樓,追求完美。初中生處于自我意識成長最快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他們尤其關注教師和同伴的評價,特別是帶有情感的評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善用情感評價,則無論是對學生的情感發展還是認知發展,都將起到難以估量的作用。
總之,情感教學對于初中思品課教學具有良好的效果,善加利用,我們的課堂一定會成為“情感充溢,知能并進”的優質課堂。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鄉縣高川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