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等職業學校藝術專業的美術教育,有一定的專業針對性。學校設置的造型課程、應用課程等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作為基礎理論課程美術欣賞,其重要性往往被大家所忽略,許多學生有重技巧輕理論的傾向,有上不上無所謂的態度。本文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闡述如下:
【關鍵詞】中職教育;美術欣賞課;教學體會
美術欣賞作為基礎理論類課程,旨在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科的興趣,塑造健康的審美價值觀,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審美能力,為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下面我就上好美術欣賞課談談幾點體會:
一、教師要轉變傳統教學模式,以活動為基礎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
如何激發學生興趣是要求教師挖掘的。傳統的美術欣賞課程教學,往往是以教師為中心,課堂上教師一人獨講,“滿堂灌”,單純理論的講解顯得枯燥乏味,學生沒有興趣,教師教學也很累,教學效果不明顯。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我們忽略了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的培養,沒有意識到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當中的主體地位。其實,單純地依靠教師講解,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和積極性會被打壓直至喪失,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整個學習過程也就毫無樂趣可言。我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首先是要培養學生對美術欣賞課程的興趣。我們可以從著名美術大師的生平著手,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和大師的生活狀態來分析他們的作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獨到的見解,或嘗試讓學生分組討論,會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適當發揮主導作用,適時地對教學過程進行講評和總結,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引導。這樣做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師生之間形成教與學良性互動的教學氛圍,徹底改變原來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我們美術小組的同行們在美術課堂上,重視學生在說(口頭評價)、寫(書面評價),甚至表演(模仿作品中人物動態、神態)的方式等參與課堂,調節課堂氣氛,對于調動學生積極性方面是不錯的做法。
二、教學內容要重點突出,不必面面俱到
教學內容要多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經典作品作重點講解,并逐漸展開。根據教學目標嘗試擬定幾個問題(分論點),結合課文內容由學生思考后回答總結,最后完成目標(總論點)。我們常說的“因材施教”,一般都理解為根據學生的各自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如果從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內容和專業的關系上去理解,也就是說要根據素材、知識的內容和專業特點來組織教學活動,這種從學生的專業需要來選擇教學內容的方法實際上也是廣義上的因材施教。教學的內容可以選擇古今中外的作品進行比較,也可以收集課外的與美術相關的作品進行評價,得出某種結論,這樣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能發揮出來,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三、學校應提供一切平臺,讓師生熱愛美術這門課程
多功能的美術專業教室、圖書館美術圖書、校園美術文化等,是學生汲取美術營養的必要條件。當今時代,多媒體技術在美術欣賞教學中的引入和應用是最為普遍的,具有高效率、大容量、良好視聽效果、快捷開放的信息資源和互動的教學功能等特點,有利于美術欣賞課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在課外可以通過網絡和老師交流,探討學習體會。而在創建教育現代化的今天,許多學校還是不能實現,這樣嚴重影響美術欣賞教學。美術欣賞教材內匯集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優秀藝術作品,確實值得青少年去選修,而這種教學內容的選擇有時又有局限性,不能滿足所有同學的欲望,有的看了之后就乏味了。在課堂互動教學之余可以采用推薦書籍閱讀、實地參觀考察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并將它們有機結合起來,學校要有圖文并茂的專業書刊,老師要對閱讀的方法加以引導,要求寫出閱讀感受,勤做筆記。另外,學校經常舉辦書畫作品展覽,黑板報、手抄報評比、書法繪畫比賽等活動,并進行櫥窗展示,美術教師要鼓勵學生參與并指導這些活動,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面學生也在活動中得到了美的熏陶,良好的藝術氛圍本身就是很好的美育環境。
四、教學效果的評價
美術欣賞課程的特殊性決定了試題考核的局限性,一張試卷并不能全面衡量學生的美術修養。一般通過學生的學習態度、出勤記錄、課堂表現(提問)、作業考試等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來檢驗教學效果。其中作業考試成績占40%,其他幾項各占20%。從這幾個方面加以量化打分,肯定有合理性。當然,教學效果的評價并不局限于分值,分值雖然最直接明了,但并不是最終結果,關鍵在于學生的參與,這一點一開始就要跟學生講清楚,讓學生關注與重視這一課程。
五、適當自主開發一些校本課程作為教學資源的補充
本地區是歷史文化名城,嘗試查找鄉土人文自然景觀素材,旨在讓學生了解家鄉興化,熱愛家鄉的名人、學者、自然美景,了解興化的自然資源特色,探究生態開發的價值以及保護環境的措施等,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美,發現美,表現美。激發了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學生對美術欣賞課程的興趣日益濃厚,審美鑒賞能力提高很快。
總之,藝術家創造的美術作品,都是靠形象來感染人、打動人的,因而欣賞教學必須緊緊圍繞形象展開活動。光憑教者一支粉筆、一張嘴,是無法組織教學的。 在欣賞活動中,欣賞者與美術作品存在著一種審美關系,通過感知與體驗對美術作品作出評價。教師需要選擇重點內容,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學校更要提供一切可能,使教師與學生樂于“教與學”,從而使美術教學效果更加有效。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