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每一個人都具有不同的智力發展潛能,也能夠在不同的方面突出表現。教師認識到這一點,會使教師對學生更加包容,教師更加有針對性,也會使學生從教師的包容和教導中獲得更多的成功與自信。《低年級數學多樣化學習方式的創設》立足于在實際操作中體驗、在模擬情境中體驗、在實踐活動中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學數學,在實踐操作中發現,在討論質疑中明理,在合作交流中成功,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與發展,從而體會到數學與現實世界一樣豐富多彩。
【關鍵詞】數學教學;實際操作;模擬情境;實踐活動;探究活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低年級學生天真活潑,愛說愛動,為了讓學生在活潑寬松的氛圍中主動獲取知識,實現各方面的充分發展,我在教學中嘗試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活動中發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
一、在實際操作中體驗
動手操作是兒童認識事物的重要手段。低年級的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在“做中想,想中學”,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感受發現問題、獲得知識的快樂。
在教學《8的組成》時,小組合作,讓學生用8個圓片拋一拋,數一數正面有幾個,反面有幾個,并記下來。然后匯報交流:8可以分成1和7、2和6、3和5、4和4。“拋圓片”活動,既營造了一個“動”中學,學中“動”的學習氛圍,又達到了情境交融、協調發展的目的。
在操作中體驗,在操作中發現,學生學得興趣盎然,不但主動的掌握了數學知識,也感受到了發現和探索知識的樂趣。
二、在模擬情境中體驗
學生樂于在熟悉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身邊的數學問題也更能引起他們探索的興趣,引發他們積極的思維,對于一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模擬的活動情境,將數學“搬”到學生身邊,讓學生感到知識其實距自己并不遙遠。
1.設置童話情境
童話故事是兒童的最愛,在童話情境中學數學,學生的學習熱情非常高,探索新知的欲望更強烈。
教學《6、7的加減法》時,創設小蜜蜂采蜜的情境。6只小蜜蜂飛向兩邊的花叢采蜜,將出現什么情況?學生通過討論發現,可能左邊1只,右邊5只,1+5=6、5+1=6;可能左邊2只,右邊4只,2+4=6、4+2=6;可能左右各3只,3+3=6;也可能左邊6只,右邊沒有,6+0=6、0+6=6。
另外,在練習中設置“螞蟻搬家”、“小貓釣魚”、“鴿子送信”等童話形式,讓學生在童話故事中練習,既鞏固了新知,又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
2.設置生活情境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
學習《10的加減法》后,創設“買汽車”的購物情境:玩具城里汽車大減價,分別為2元、3元、4元、5元、6元、7元、8元,給你10元錢,你能買幾輛汽車?用算式表示出來。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討論,有的說可以買2輛:2+8=10,3+7=10,4+6=10,5+5=10;還有的說可以買3輛:3+3+4=10,4+4+2=10,6+2+2=10……這樣的模擬購物活動,給學生進行探索活動和數學交流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學生不僅鞏固了有關數字“10”的加減法,而且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培養。
3.設置游戲情境
游戲是兒童的天性。讓游戲走進課堂,在游戲中學習、鞏固新知,于“玩”中學,樂中“動”,這樣的學習活動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學“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時由于這四個詞語比較難理解、難掌握。因此在教學時創設了兩個同學一組做猜數游戲的情境:由學生甲想一個數,用上其中的詞語,讓學生乙猜。教師利用這個游戲,引導學生開展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在體會數的大小的同時,還能學到一種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其中包含著樸素的“區間套”逐步逼近的思想。
設置童話情境、生活情境和游戲情境,將數學學習和兒童的生活聯系起來,在活動中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產生探索數學知識的興趣。
三、在實踐活動中體驗
學數學,“學”的關鍵在于對學生的發展、生活有“用”。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教材的有利因素,開展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數學、運用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在教學《認識物體和圖形》時,設計了“滾一滾”、“摸一摸”、“猜一猜”、“堆一堆”、“搭一搭”、“數一數”等一系列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特征進一步認識。
學生在實踐中學數學、用數學,在問題的探索和解決過程中發揮了聰明才智,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和數學學習的價值。
四、在探究活動中體驗
數學教學永遠具有探索性,而“探索和研究是最有效、最主動、最能夠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學習”。在研究過程中允許學生根據已有信息提出自己的想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分析問題、得出結論、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要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表明自己的態度,表露自己的觀點,表示自己的欲望和表現自己的情感的自由。
在二年級下冊《統計》中,從已有知識,發現問題——格子不夠。逐步引導學生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一格表示2人;一格表示5人;一格表示10人;甚至一格表示20、30人。從而進一步感知當人數增多時,一格可以表示不同的數量。這樣新穎的設計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達到了探究知識、積累知識的目的,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從新課程改革的角度看,數學就是一種體驗數學。而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在教學中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并根據教學實際對教材進行一些處理。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如圖片、游戲、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觀形象、圖文并茂、生動有趣的呈現素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這樣有利于學生展開學習活動,促進獨立思考以及在小組中的合作與交流。
(作者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興隆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