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其中“閱讀期待”為新術語,我通過請教專家,查閱資料,感受到這個術語蘊涵著深刻的教育理念。
“期待”原為美學的概念,常與“視野”并用,稱為“閱讀期待視野”。期待視野下的閱讀不是閱讀者機械地接納文本,而是讀者對文本意義的空白,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創建力去填補。“課標”提及的“閱讀期待”,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學會擁有寬厚的期待,關注學生的閱讀期待,利用閱讀期待,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高教學效益,讓課堂更加充滿活力。
中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是世上少有的,具有獨特的模糊性、創造性的特點,許多語句耐人尋味,激人深思,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傳統語文教學過分追求語文的確定性、同一性,忽視文學語言的個性體驗獨特性、模糊性,顯然是不符合漢語言學習規律的。而學生感悟的獲得依賴于學生的閱讀期待。例如,《三袋麥子》一文,傳統的教學程序是教完課文后,讓學生說一說受到什么教育;學生一個一個“猜”,目的是引出中心,最后,教師統一答案:做事情要多動腦筋。而創新的教學方法,則應該充分利用文學形象的張力,在模糊中創新。教師可設計:假如你是文中的“土地爺爺”,經歷了這些事,你現在想對小豬、小牛和小猴分別說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結合自身的體驗,有的批評小豬過于貪吃,有的夸獎小牛勤儉節約,有的表揚小猴聰明能干,有的甚至還提出了應該將麥子吃一半、種一半的創新想法,思維呈現了多元化。
關注學生的閱讀期待也符合學生閱讀認知規律,現代閱讀心理研究表明,閱讀是將書面材料提供的信息與讀者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相整合,從而建構出意義的過程。可見原知識結構、情感因素,生活經驗等個性化特征是制約閱讀過程的關鍵,而閱讀的主體建構性更應使我們明白閱讀不可能通過外在統一的訓練或灌輸而進行。
那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如何關注學生的閱讀期待呢?首先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歷和內心體驗。教學中我們可以發現,凡是生活經驗較為豐富的學生,閱讀到相關的文本時,對文本的形象把握比其他學生更為準確,描繪得更為細致鮮明,這樣的學生更易于把此類相關的形象延伸轉化為審美意象,更易于動情。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激活學生與文本相關的生活經驗,根據學生閱讀經驗和審美經驗呈現閱讀內容,安排教學過程,積極調配已有的閱讀經驗、審美經驗去理解把握新的閱讀對象、審美內容,激發學生打破原來的審美認知平衡,建立新的平衡機制,現在我們常用的“讀題質疑法”——“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等做法,就是利用學生閱讀期待的好方法。例如,學習《小稻秧脫險記》這篇課文時,有一位教師是這樣引導學生推想的:
師:從題目上看,課文可能會寫一件什么事?
生:小稻秧脫險的事情。
師:根據題目,你估計課文會寫一些什么內容,你想從課文中知道一些什么?
生:小稻秧遇到什么危險?
生:它是怎么脫險的?
生:有人幫助它嗎?
生:是誰幫助了它?
生:最后結果怎么樣?
(教師板書:遇險,誰幫助,脫險)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下面我們來學習課文,看看課文到底是怎樣寫的。
其次,要關注學生閱讀審美經驗,閱讀審美經驗包括兒童在閱讀活動中對美的欣賞和感受積淀下來的多種審美心理因素,如審美感受、想象、理解等。我們要注重引導學生積累閱讀經驗和審美經驗,提升學生的期待視野。教師要注意調動自己直接和間接的審美經驗,經常將所有跟學生閱讀文本相關的審美經驗呈現給學生,開拓學生的期待視野,促進學生期待視野的更生,并且協調學生自身的閱讀審美經驗,共同建構學生的期待視野,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提高學生閱讀審美認同能力。《曼谷的小象》是一篇“處處洋溢著美”的充滿畫意的詩,一幅充滿詩意的畫。支玉恒老師在執教這一課時憑借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閱讀審美經驗發掘出課文的靈魂——美。他在學生感知全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之后,啟發學生去感受“故事后面藏著的東西”。老師輕柔徐緩地、極富描述性和追憶性地說“綠油油的禾田,綠油油的草地,草地上點綴著淡淡的紫色的野花……”接著問學生:“你感覺到故事后面藏著什么了嗎?”這時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我覺得這個故事處處都是美。”接著老師風趣地要學生“跟著感覺走”,到課文中進一步尋找美,發現美,再有感情地讀出來,欣賞美。學生的審美動力被激活了,主動以探究心態去閱讀課文,尋找到了“禾田美、野花美、晨露美、阿鈴美、小象美、鈴聲美”,最后升華為“生活美、愛心美”。學生的閱讀審美期待視野得到提升,審美情趣得到陶冶,審美能力得到培養。
再次還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特征和認知水平,因為認知水平的發展為審美活動提供了認知前提和理性背景,不同的認知發展水平的學生對文本理解不同。譬如學生如果理解不了《孫中山破陋習》中孫中山對姐姐的喜愛和心疼,自然也難體會孫中山做事有主張、不盲從的優秀品質,理解不了作品對當時封建勢力和陋習的批判。
綜上所述,學生的閱讀期待視野可以說是學生閱讀水平的“最近發展區”。總之,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利用閱讀期待,共同構建學生的期待視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提高學生閱讀審美認同能力,讓語文教學異彩紛呈。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