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指出:“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訓練,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朗讀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技能,也可以培養學生掌握主動理解課文的學習方法,從而更深入的去理解文本。然而,由于課堂教學中大量的時間被教師的講解占用,學生用于朗讀的時間少之又少,導致現在的語文課堂上存在著學生的朗讀興致不高,朗讀水平一般,多字、丟字,聲音放不開,語氣、停頓掌握不好,情感表現力不強等一系列問題。
那么怎樣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把朗讀訓練落到實處呢?結合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經驗,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掌握朗讀的基本要求
語文教學中的朗讀,不僅以讀時聲音響亮而有別于默讀,而且要借助抑揚頓挫、輕重緩急來傳達課文作者的立場、觀念、感情,讓接受對象通過聽覺準確、鮮明地受到生命的感染。對小學生的朗讀主要有以下幾點基本要求:
1.要讀準字音。朗讀應使用標準的普通話,要特別注意那些容易受方言讀音干擾的字詞、一字多音的字詞、有著特殊讀音的人名地名等詞語。口齒清楚,吐字吐音清晰有力,韻尾收音完整。
2.要忠實于作品的語言原貌,不掉字,不添字,不重復,不讀破句,做到語言流暢,表達自然。
3.音量有控,既不能大得刺耳,又不能小得模糊難辨,速度適當,節奏自然,當緩則緩,當急則急。
4.要深入理解作品,力求在朗讀中準確地表達出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語言風格,段、篇的旋律要力求和諧。作為語文教師,只有明確了朗讀的基本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進行目標明確的有效訓練。
二、保證充足的朗讀時間
“把讀書的時間還給學生!把實踐的權利還給學生!”這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呼喚。這就是說要想學生學會朗讀,首先要給學生朗讀的時間,讓學生多讀、充分的讀。然而,傳統的語文課堂“講問教學”擠掉了學生讀書的時間,一節課40分鐘,學生朗讀的時間卻不到5分鐘,在課堂中對朗讀教學輕描淡寫,一帶而過,如蜻蜓點水,淺嘗輒止。朗讀練習往往是來去匆匆,如雁掠過,且又“雁過無痕”。朗讀成了教學中的一個過渡環節。要真正讓學生會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就必須要把更多的時間擠出來,讓學生“多讀”。可是,時間哪兒擠呢?
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說過:“老師的講解分析不可能代替學生的主觀感受……因此,我主張讀得多一些,講得少一些,練得多一些。”因此,要保證學生的朗讀時間,課堂上就要精心設計問題,讓繁瑣冗長的“講講、問問、答答”讓位給朗讀。去掉那些繁瑣的分析,努力地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把花俏形式的,沒有實效的小組討論讓位給朗讀。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準字音,不讀破句,特別是自學性朗讀,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只做個讀的樣子,匆匆過場,草草收兵。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
三、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
激發小學生的朗讀熱情是朗讀訓練的首要一步。依據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
1.教師要做好示范朗讀
朗讀訓練是否能達到預期效果,教師的范讀起著重要作用。摹仿是兒童的天性,范讀能使學生很快入境,學生眼觀教師的表情和形體動作,才能充分獲取教師所傳遞的信息,使學生聞其聲視其人,自然親其情,思想感情隨教師的語調語氣、語態的變化而變化和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深刻的感知課文,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如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我充分結合文中優美、流暢的語言,配上一段舒緩、動聽的音樂,再飽含深情地范讀,從而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使之受到感染,陶醉在教師的范讀中,為孩子們樹立了榜樣,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識的積累,那么讀書的能力也就形成了。
2.采取多種形式進行朗讀訓練
朗讀技巧的自覺掌握和運用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在反復的多種形式的朗讀中進行訓練。為了保證每節課每個學生都有朗讀的機會,設計朗讀的形式也要為全體學生服務。可采用齊讀、個別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教師引讀、個人自讀、同桌互相檢查讀。小組內評議讀、開火車輪賽讀、配樂讀、表演讀、默讀、速讀等形式。為學生提供朗讀的機會,同時課堂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朗讀活動,為學生創造廣闊的朗讀環境。讓學生體驗讀的快樂,使學生愿讀,樂讀。此外,教師要注意不能讓學生為讀而讀,應提出不同的要求,體現出讀的層次性,讓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讀課文。
3.練評結合,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評價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有效手段,在朗讀的指導中也是如此。對于小學生來說,一句由衷的稱贊和夸獎,都可能讓他們終生受益。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評讀是不可缺少的,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進行師評、生評、自評、互評等多種方式。評議時,教師還應特別注意評價的理念和方法,在學生的朗讀過程中適時進行激勵性評價,充分地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使每一個學生在評價過程中領略成功的喜悅。只要是學生讀出真情實感的,能準確理解和表達朗讀內容的,都應該給予肯定。那么每個學生在評價過程中便會領略到成功的喜悅,即使學生朗讀不到位,我們也要藏起批評的鋒芒,盡量把不足之處蘊藏在優點中(可以說:你讀得很好,如果能讀得更響亮或更深情一點就更好了)。學生在評價中得到了朗讀指導,提高了朗讀水平,也提升了朗讀的興趣。
朗讀訓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平時教學中點滴積累,需要教師的辛勤付出。作為引導者的我們必須從學生的全面發展著想,做到有目標的訓練,有步驟的訓練,形式多樣化的訓練,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遼寧省建平縣老官地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