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學貴有方”,“善學者師逸而功倍,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可見,教師的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學習成績好壞,都與學生的學習方法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研究教法,還要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法”,這樣,才能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各方面的能力得以提升,教學質量也才能穩步上升。下面筆者就初中數學教學中進行學法指導的四個“結合”來談一點體會。
一、“學法”指導與“關愛”學生相結合
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它是一切學習活動和智力活動的激發劑,是促進學生有成效地掌握“學法”的重要保證。教師必須用自己的熱情和信心點燃學生的熱情,去關愛學生,而絕不能歧視學生,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于上進,變被動為主動。在此情境下,一種好“學法”,才會被學生愉快接受,發揮出它的正常功能,在提高教學質量中才會真正發揮決策作用。
二、“學法”指導與“教法”斟酌相結合
教學過程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能動過程,這就決定了教與學是密不可分的有機結合整體,任何一種教法必須與學法緊密相連。初一學生在幾何學習中經常遇到定義、定理、性質等知識,教師在考慮怎樣教這些知識的同時,就要考慮學生怎樣學好的問題。
【案例一】定義:三角形中位線
連接三角形兩邊的中點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線。
如圖:圖中線段DE是連接ΔABC兩邊的中點D、E所得的線段,稱此線段DE為ΔABC的中位線。
注: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義的兩層含義:
①如果D、E分別為AB、AC的中點,那么DE為ΔABC的 ;
②如果DE為ΔABC的中位線,那么D、E分別AB、AC為的 。
問1:一個三角形有幾條中位線?
問2:你能說出三角形的中位線與三角形的中線的區別是什么?畫圖說明。
【設計意圖】:這兩個概念容易混淆,通過畫圖比較,鞏固學生對中位線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嚴謹細致的學習習慣。
【案例二】平方差公式:(a+b)(a-b)=a2-b2
(1)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兩個數的和與這兩個數的差的積,等于這兩個數的平方差”。
(2)剖析公式,發現本質。
在平方差公式(a+b)(a-b)a2-b2中,其結構特征為:
①左邊是兩個二項式相乘,其中“a與a”是相同項,“b與-b”是相反項;右邊是二項式,相同項與相反項的平方差,即a2-b2;
②讓學生說明以下三個算式中,哪些式子相當于公式中的a和b,明確公式中a和b的廣泛含義,歸納得出:a和b可能代表數或式。
A.(m+2)(m-2); B.(3b+2x)(2x-3b); C.(2x+1)(-1+2x).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平方差公式,體驗公式的簡潔性并通過分析公式的本質特征掌握公式。在認清公式的結構特征的基礎上,進一步剖析a、b的廣泛含義,抓住了概念的核心,使學生在公式的運用中能得心應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隨著不同的年級不同的教材產生的教法、學法也必須做相應的改變,二者協調進行,教學才會收到好的效果。
三、“學法”指導與自學習慣培養相結合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獲取知識不僅要靠課堂,而且還要靠自己課外自學,鉆研教科書,反復消化,進一步鞏固,擴展和深化所學的知識,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就能為提高教學效率打下可靠的基礎。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也是學法指導的重要內容。
例如,指導學生學會預習。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出預習學案,指導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有節奏地閱讀教材,要求學生邊讀,邊畫,邊思,邊做好預習筆記,指導學生了解新課的重點、難點及新舊知識的聯系與區別,解決要學些什么知識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科學地發現,探索獲取新知識,這樣不僅消除學生聽課時的障礙,也指導了學生掌握科學學習方法。
四、“學法”指導與學習能力培養相結合
“學法”指導必須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有了學習能力就有了從事學習活動的基礎。能力與方法是相輔相成互相作用的,能力是方法的基礎,反過來,方法的 掌握又會促進能力的提高,因此對學生“學法”的指導與能力的培養須同步進行,密切結合。
方法一:實驗—猜想—論證。
實驗驗證:
【案例三】定理:垂徑定理
1.讓學生將準備好的一張圓形紙片沿任一直徑對折,觀察兩部分是否重合;教師用電腦演示重疊的過程,從而得到圓的一條基本性質——圓是軸對稱圖形過圓心的任意一條直線(或直徑所在的直線)都是它的對稱軸。
2.運動變換:
①如圖,AB、CD是⊙O的兩條直徑,圖中有哪些相等的線段和相等的弧?
②如圖,當時AB⊥CD,圖中又有哪些相等的線段和相等的弧?
③如圖,當向AB下平移,變成非直徑的弦時,圖中還有哪些相等的線段和相等的弧?此外,還有其他的相等關系嗎?
3.提出猜想:根據以上的研究和圖(C),我們可以大膽提出這樣的猜想:
4.驗證猜想:猜想是否正確,還有待于證明。
引導學生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質證明,可通過連結來實現。
欲將金針度與人,教學活動中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古人云,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便是這個道理。而這種指導既是心靈的關懷,更是思維的訓練與技巧的點撥。惟其如此,才能建立縱橫交錯的學法指導網絡,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景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