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社會信息化與網絡化的發展趨勢日益明顯,尤其是新課程改革下的教育,在日常的教學中如何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是教師進行課程整合方法研究和實踐的關鍵,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不斷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在整合的實踐中推進教師備課、課堂教學、知識結構、課程安排、能力評價、協作學習、師生關系等方面發生質的變化,這就是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對教學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整合;新課程改革;信息素養
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由此可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僅是實現信息技術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也是決定著新課程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而新課程標準能否得到落實,課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所以,研究和探索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的培養問題成為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的一個嶄新課題。以下我談談對于這個問題的幾點看法。
一、當前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教學的幾點尷尬
如果一個教師連基本的信息能力都沒有,那么他就不能在教學中很好地應用信息技術,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促進教學就更無從談起了。教師的信息技術技能不僅指熟練掌握計算機以及網絡的基本操作,還需要熟練掌握多媒體課件制作技術。如今,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已成為課堂教學中一道亮麗的風景。但同所有的教學手段一樣,在使用過程中也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課堂上所產生的效果并不盡如人意,使我們面臨許多尷尬。主要表現在:
1.為了優質課、公開課而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我們經常能遇到這樣的現象:為了一節優質課或是公開課,云集高手,殫精竭慮、酣戰數日,方才做出一課件。一旦有人聽課,不管需不需要、能不能使用,都要用多媒體計算機來輔助。這些老師認為有沒有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似乎是教師有沒有先進教學理念的標志,乃至決定一堂課好壞的砝碼,所以老師們雖叫苦連天卻又樂此不疲。使得信息技術手段變成了作秀的工具。
2.未能發揮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手段的真正優勢。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在于超文本功能、人機互動功能和網絡功能。然而目前許多課件都未能發揮其真正優勢,只是把文本、圖片、影視簡單地轉換為多媒體計算機演示而已。與其花費那么多時間和精力去把它制作成多媒體課件,還不如直接使用幻燈、投影、錄像來得省事。因此,多媒體要么不用,要用就得用在點子上,發揮其真正優勢。
3.多媒體使用不當。在課堂教學和多媒體教學手段之間,前者是目的,后者是為前者服務的,處于“輔助”的地位。在教學中我們必須堅持和體現這一思想,可是有些教師對兩者之間的關系處理得不夠恰當。有的手段與目的沒有服務關系,互相脫節;有的為手段而手段,沒有使用的必要;有的喧賓奪主,手段成了主體。
二、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應該具備的條件
1.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要跟上信息技術的發展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發生了重大改變。在這種情況下,首先必須改變的應該是教育者,教師是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關鍵因素。教師設計、控制課程教學的流程,是整個教學的主導力量。教師的因素包括其參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意識與態度,以及應該具備的信息技術技能和課程整合的能力。
2.教師應努力改善自身的信息素養,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能
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是指將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進行有機的融合,通過在學科教學中合理的應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科教學效果。所以,教師的整合能力是以信息技能為基礎的,整合能力的發展會受到教師信息技能的制約。教師應加強學習多媒體課件制作技術與技巧, 做課件并不是說只要掌握了課件制作軟件的使用就可以了,它需要多種軟件協同工作,比如圖像制作、聲音錄制、文字編輯、動畫制作等等,所以要求老師們平時注意多學一些操作方法,了解其各自特點。另外,要善于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網上豐富的教學資源為教學服務。
3.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離不開學校的重視與投入
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需要一定的硬件支持和物質保障,學校應盡可能地加大投入,完善硬、軟件建設,創設學校現代化教育環境,比如學校應加大投入建設校園廣播系統、校園閉路電視系統、校園網絡系統。建設一些計算機教室、多媒體語音教室、電子備課室等等,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
新課程改革,應該觀念先行,學校應首先著眼于轉變教師觀念,讓教師確立現代教育理念,應該使教師明確: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不能單單只是作為手段或是工具,而應該使其貫穿教學的全過程,成為師生共同的自覺行為。
重視并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師是關鍵。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是任何技術所無法替代的。在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中,教師的作用不會被削弱,而是要加強,但教師的角色會轉換,從知識的傳授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總之,信息技術改變著傳統的教育方式和教學過程,設備及技術無疑很重要,但我們更應關注對教學過程的研究,要探索如何應用信息技術構建新的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是一個長期而龐大的系統工程,在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踐中,既要著眼于未來,又要切實可行,從一點一滴做起,既要勇于創新探索、不斷實踐,又要善于總結過去的經驗;既要學習,了解掌握信息技術,又要深刻認識學科教學的精髓與內涵。不應當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學習的對象,而應當作為學習的工具,要努力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實現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同時,整合所開辟出來的新大陸,也必將把信息技術教育帶入新天地。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文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教基[2001] 17號,2001.6.7
[2]李克東 《數字化學習——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3]徐曉東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方法與實踐》
(作者單位: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