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聽了孫老師牛津小學英語5A Unit7 After School Part A部分的教學,感受頗多。整堂課以任務型教學方式展開,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從課堂預設到動態(tài)形成,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教學內容緊湊,穩(wěn)穩(wěn)當當,取得了預期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以下我從新課程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方面來談談我的看法。
一、不是教書本,而是以書本教。以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導入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片段1
Warm up
1.Free talk
T: What can you do at school ?
S1: I can … S2: I can …
T: What can you do after school ?
英語教學中一般都有Free talk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由師生之間的談話到學生之間的談話。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當學生之間自由談話往往局限于“Hi!How are you?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等簡單膚淺的英語會話。而孫老師設計的Free talk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fā),讓學生有話可說,又鞏固深化之前學過的內容,起到以舊帶新、溫故知新的作用。新授after school ,自然地引出課題。
2.Listen and do
這一教學過程是復習已經(jīng)學過的動詞,老師說,學生聽并且做動作。但有個細節(jié)可以改一下,學生如果站起來做動作效果就會更好,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動詞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能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
3.Play a guessing game
看圖片猜動作。這一設計本來很好,可以對本單元的重點“現(xiàn)在進行時的一般疑問句及其回答”有效的操練,這里我也有一點自己的看法:學生在用一般疑問句猜測動作時,孫老師的回答是Yes…/No…。我認為既然這里我們看不到完整的圖片,是否在針對學生有理由的猜測時,用Perhaps這一課文中出現(xiàn)但學生比較陌生的單詞來回答(Perhaps he is./ Perhaps they are.),這樣更能體現(xiàn)英語學習注重過程,結果反而沒有那么重要了。
二、由學習課本的語言知識輸入到延伸過程中的語言知識輸出,通過教師引導使學生運用語言知識,學會交際,學會做事情,這才是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孫老師過多地注重文本教學,整堂課顯得活力不足
片段2
T: Who wants to play basketball ? Come here and play basketball .
T: What is he doing ?
T: If you want to play basketball , you can say “I’ll go and join him.”
Another girl went to play basketball .
T: I’ll go and join them .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played basketball together .
新授 I’ll go and join .
Then the teacher asked a row of students to read “I’ll go and join them .”
這是學生打籃球導出I’ll go and join.句型的片段。學生現(xiàn)場打籃球的設計是教學活動中的亮點,它創(chuàng)設的情境能促使學生感悟和體驗教學內容與生活的內在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語言技能和語言運用能力,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I’ll go and join.也得以體現(xiàn)。但這里我也有幾點建議:學生先做打球動作,在教師問What is he doing 時,該學生停了下來,其他同學再回答。這里我認為教師應示意學生繼續(xù)做這一動作,不要停下,這才能體現(xiàn)現(xiàn)在進行時這一時態(tài)的特點。
有一小排同學讀I’ll go and join them .這一句子,我認為機械的讀句子不如多讓學生邊說邊加入活動,哪怕有5個10個20個在打球,這樣更能讓學生體會這個句子,語言要符合語境。
三、重視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
片段3
T: Gao Shan and Helen help Su Hai and Su Yang clean the library. So Gao Shan is a helpful boy .
新授Helping others is helping themselves .
這一設計使教師的角色起了深刻的變化,真正成了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幫助者。引導學生在生活上,學習中幫助他人,體現(xiàn)了一位優(yōu)秀教師的先進理念和素質。
另外,最后填空和挑戰(zhàn)自己的環(huán)節(jié),孫老師把聽、說、讀、寫的訓練巧妙地安排其中,也是對本堂課的拓展,為Part D的教學作了鋪墊。
還有幾個需要探討的地方:1.教學中聽文本回答問題,孫老師讓學生5個問題選2個,我認為沒有必要。2.學生的自主時間還不夠多,如能再增加一些同桌討論、小組合作,讓整個教學活動化,使每個活動生活化,這樣更好。
教材是實現(xiàn)新課程三維目標的載體,而課堂教學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主要途徑。三維教學目標能指導我們深刻領會課程,充分利用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課堂教學。而英語教學中更應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性,確定教學目標時以實際運用為出發(fā)點,在學中用,用中學。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理治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