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認為,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依據小學生認知水平和學習情感來創設和諧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敏銳的語言聽說能力和正確表達交流能力。牛津小學英語教材注重從視聽入手,圍繞聽說訓練,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感和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能力。根據學生的語言學習認知規律,按照語言表達功能和任務交流運用來優化教學策略方法,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表達運用能力。
一、創設自由化學習環境,引導學生感受英語
小學生學習英語首先要認識感知英語才能夠加深對英語學習的理解感悟。創設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一方面,能夠增強學生語言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活學習思維;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深入聽說英語,增強認知體驗。自由化的語言學習環境的營造也是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的有效辦法。
學生在自由化的語言學習環境中聽說英語,能夠更好調動自身語言認知感官。不妨多運用現代化教學設備來活化課程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接近真實的語言表達交流環境。這種自由化的語言學習環境,應該從學生認知興趣和英語聽說需要出發,鼓勵學生能夠在充分聆聽英語和體味英語的語音、語速、語調的基礎上,能夠予以理解記憶,形成一定的認知感悟能力。同時,要為學生提供積極參與和主動交流的民主、平等的和諧式語言學習環境氛圍,讓其能夠在愉悅的學習環境中進行學習感受。
通過輕松環境的引導來刺激學生語言學習感官,更利于學生加深理解記憶。筆者在《牛津小學英語》6A Unit 2 Ben’s birthday的“A Listen,read and say”教學中,通過運用多媒體播放一段西方小朋友過生日的影像資料,讓學生能夠在“Happy Birthday”的旋律聲中體味生日一些情境。同時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通過聽錄音來猜測對話表達的主要內容。最后讓學生能夠體驗扮演Jim和Ben的角色進行對話表演,并且在自由化的學習環境中予以體味。教師可要求學生就“What do they talk about?”來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夠輕松自由地感受英語,提高學習激情。
二、注重團隊式表達交流,鼓勵學生積極表達
學生在集體學習氛圍中探究學習,能夠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學習才華,積極互動,熱情參與學習過程。提高學生的語言聽說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交際活動中進行表達交流,更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提高語言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教師在課程教學中運用團隊式的語言學習交流,不僅能夠讓學生聽得輕松,減少緊張感,還能夠讓學生在表達交流中相互學習探討。
1.運用小組討論交流
運用小組討論交流,可發現學生在語言表達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在這樣的集體學習探究過程中,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學習和運用英語。例如,在《牛津小學英語》6A Unit 6 Holiday的“A Listen,read and say”教學中,請學生圍繞“What do Mr Green and Su Hai talk?”和“What do they do on holiday?”來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小組合作交流能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對話內容的理解感悟。學生在問答形式的交流中,不僅能夠傾聽同學的語言表達,還能夠根據自己的記憶來進行語言組織表達交流。
2.運用師生對話形式
師生對話形式,可以讓學生消除學習的懼怕緊張畏難心理。例如,在每節課的Free talk環節中,師生間可用已學的日常交際用語What day is it today? Who is on duty? Can you talk about your hobbies? You have so many hobbies. Do you want to know my hobbies? 等等進行交流,既鞏固了舊知,又能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語言環境,鼓勵學生積極地表達。
3.運用男女生互相學習競賽的形式
男女生互相學習競賽,可以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榮譽學習觀。例如,在課前2分鐘,畫上2棵蘋果樹分別代表男生組和女生組,要求學生認真、積極完成老師在課堂中布置的任務,完成的分別獎勵一顆蘋果,看最后哪組蘋果數量最多,哪組就是本課的勝利者。這種小競賽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既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也激勵著學生認真地聽說英語并積極表達。
團隊式學習方法的運用更利于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嘗試情景化模擬表演,激發學生語用激情
學生在情景化的學習中能夠始終保持高漲的激情,能夠讓學生在情景的模擬表演中更好地運用課程語言知識,提高語言運用技能。情景化的模擬表演,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在情景中學習,在學習交流中運用的心理,滿足其語言學習發展需要。
在教學中,可根據文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求,以情景化模式為主,注重升華學習內容,為學生創設與學習相似的情景,并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認知感悟能夠進行模擬表演。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語言學習理解掌握情況,對課程教學進行優化,鼓勵學生能夠圍繞對話教學中的人物角色內容進行模擬,并要求學生能運用發散性思維,就人物角色的對話內容進行改編,讓學生在彼此交流的過程中提高綜合語言表達運用能力。
由此可見,在課程教學中,按照學生的語言學習認知發展需要,從激活學生的語言學習主觀能動性出發,按照環境引導、交流體驗、表演展示教學策略來優化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有效學習方法。上述教學方法運用始終能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表達交流、深入理解感悟,以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最終提高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長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