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方法是師生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而取得相互關聯的動作體系。教學方法不僅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學的方法,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依據學科的特點,依據教材及其章節的特點,依據教學標準的要求,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做到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更快的掌握和領會基礎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利于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新課程實施以來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將教師的觀念深入到課堂,落到實處,才能加快改革的步伐。如何更好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老師對教學方法的選擇上要靈活多樣。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想象力;積極性;靜態思維
一、設計課堂教學中的問題
設計問題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問題應當緊扣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步步深入,要依據學生的不同基礎和水平決定問題的深度。問題要緊扣目標,但不能太過直接和暴露。
2.問題應當以啟發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為主。要求學生要具有獨立分析問題和判斷問題的能力。切忌“是不是”,“能不能”之類的機械問答,提問要風趣靈活,有激發性,有利于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如教師在教授七年級“三角形內角和”一節時的兩種提問,(1)通過實驗已知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之和是180度,現在我們如何用所學過的幾何知識來證明它?(2)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用剪拼和測量所得是近似值還是精確值?怎樣精確證明你的結論?顯然后一種提問更好,有助于學生反思“實驗”的局限性和“精確證明”的必要性,有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3.問題應當具有激發性和創造性。一個問題可以有多種答案和方法,也可以引申出一系列問題。選擇問題應注意能進行“一題多解”、“一解多題”、“拓展延伸”等潛力。
4.問題應當具有一定的現實性,有實際應用價值的問題能更好的吸引住學生,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能獲得理論聯系實際的體驗,而且從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教學的魅力。
二、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找到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才是最好的
下面提出幾種課堂教學方法供大家參考:
1.“類比教學” 法
“類比教學” 法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方法。例如在講梯形的中位線的時候,可根據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來證明梯形的中位線定理。這種方法有助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記憶會更加的深刻、牢固,也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懸念引入”法
為使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從而讓學生對學習有更強的求知欲望,在教授新課之前都安排一段“引入談話”。比如在證明勾股定理時,我們可以提出:大家知不知道這個定理有三百多種證明方法?一個定理會有這么多的證明方法,學生有了懸念,來了興趣。這種方法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聽講中。通過產生好奇、懸念產生一種學好數學的強烈愿望,可有效的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3.“精講精練”法
在教學中,教師必須鉆研教學大綱和教材,認真處理好教材,達到精講,抓住重點,做好精講。如在復習時,要認真組織復習內容,精選或精編練習題,這樣才能達到精講精練。
4.“設置情境”法
合理的設置情境對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如在講扇形時,你拿著一把扇子走進教室,學生如果預習了,會馬上意識這節課要講扇形了,沒有預習的學生,也會被帶到這種情景之中,有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順利開展教學工作。
5.“自學輔導”法
自學輔導是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盧促衡教授創立的。它是一種把傳統課堂教學以講授為主轉變為在教師的輔導下學生自學為主的教學方法,也與新課程理念相符合。自學輔導法的程序是:(1)啟發;(2)閱讀;(3)練習;(4)知道;(5)小結。
6.“掌握數學”法
“掌握數學”課程是有人民教育出版社數學室,中國教育學會數學研究中心組織的,是以“大眾數學思想”為指導開展實驗研究的。“掌握數學”的教學程序是:(1)引入;(2)閱讀;(3)講解;(4)反饋矯正;(5)小節;(6)達標練習。
7.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現代高級的教育教學手段,是今后課堂教學的一個發展趨勢。為了突破難點,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編制相關課件,并在課堂上恰當的應用,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特別是在數學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演示如圖形的展開與折疊,用一個平面去截幾何體,圖形的旋轉與平移等,對學生空間想象力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其優點是:
(1)以動制靜,改變靜態思維。有許多數學結論,反映的是動態變化的某些規律,而常規教學手段往往只是能處理一些靜止的圖形,給學生的觀察、想象帶來一定的困難,而借助電腦,可將動態變化的規律直觀的表現出來,取得良好的效果。
(2)激發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數學內容大多抽象,理解難度大,定義定理多,學生容易感到枯燥,難以記憶,有些內容供老師自由發揮的余地很小,講的再精彩,也很難長時間地吸引學生,導致學生的注意力下降,降低課堂效率,在這種情況下及時的讓學生看看多媒體動畫,一定可以激發學生興趣,集中精力聽課。
(3)豐富教學素材,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幾何教學中,學生對幾何的空間想象力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有時僅僅是老師的口頭講解似乎難以解決問題,如果我們能針對具體問題利用電腦向學生提供動態的、直觀的立體圖形,則可使學生獲得足夠的感性素材,從而提高空間想象能力。
總之,教學的方法有很多種,各有各的特點和適用范圍。所以在課堂上,老師不可千篇一律,死套模式,而應根據自身優點、學生心理特征和教學內容,靈活多樣的選擇方法,把多種方法交叉使用,相互配合。希望我們全體數學教師攜手共創教育事業的輝煌,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彩石鎮彩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