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結合學科模塊特點,精選合適的課外讀物,引導學生有效閱讀,把課外讀物與教學內容有機統一起來,這樣的學習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便于鞏固、拓展所學到的知識,培養科學思維,提高學業水平成績。
【關鍵詞】新課程;課外讀物;重要性;應對策略
在新課程政策指導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仍未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的理念仍然以“考”為中心,圍繞“考”來組織教學。這種做法既不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也不能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又會扼殺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熱情。理論性強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如果脫離了現實生活,學生就不能做到真正理解。讓學生走出課堂,拓展課本以外的知識,才能夠運用課本知識,積極推進課外閱讀并形成自覺的行動成為了新課程理念下的重要舉措。然而在各模塊教材相關的書籍種類繁雜,學生認知能力有限的條件下,教師有必要結合學科模塊特點,選擇合適的課外閱讀刊物,引導學生適時進行課外閱讀。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課外讀物是必要的、可行的,具體分析如下。
一、符合新課程的理念
根據《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高中思想政治課程設置了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多個板塊課程,強調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在教學中使用課外讀物,有利于鞏固、拓展教材知識,使學生應用課本知識去認識世界,做到以生活為導師,理論聯系實際,并提高理論表達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這符合高中政治課程生活化、開放化、實踐化的特點。
二、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經過初中階段的學習,高中生認知活動的自覺性 ,思維的目的性、方向性 ,認知系統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他們有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合理調配時間,處理好課內外的學習任務;高中生觀察能力、識記能力、想象能力也迅速的發展,所以他們對常識性的讀物能有深刻理解和體會;高中生情感的豐富、意志力的增強,興趣的廣泛和穩定,學習動機的強烈,使其在有效的教學方式下,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可以被大大激發。
三、應對策略
1.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和能力選取相關模塊的讀物 。例如:必修1《經濟生活》中選取《生活中的經濟學》,茅于軾著,《弗里德曼的生活經濟學》,(美)弗里德曼著;必修2《政治生活》中選取《政治學是什么》,時和興著;必修3《文化生活》中選取《文化苦旅》,余秋雨著, 《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精華》編委會編;必修4《生活與哲學》中選取《半知一解──世界經典趣味哲學》,孟云劍著, 《蘇菲的世界》,(挪威)賈德著。
2.在閱讀時間安排上,教師要妥善引導,處理好課內外的關系,以免影響正常的教學或侵占了學生太多的課內時間而影響了學生學科成績的提高。教師可以提前推薦,讓學生在假期閱讀,為學習新課做準備;學生也可以在茶余飯后讀上三五頁,相互討論以獲得收益。
3.教師要精心備課,把課外讀物與教學聯系起來,落實課外讀物的閱讀價值,真正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要經常引導學生用教材原理分析課外讀物中出現的現象,在新課程教學中要經常利用課外讀物中的具體例子或情境,或在課外讀物中找出合適的切點集體討論,這樣的教課方式能夠更好的理解、強化教材知識。例如:在《文化生活》模塊,講到“文化遺產”的內容時,可以請學生交流在《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精華》一書中最震撼自己的幾處世界文化遺產,并由此歸納文化遺產的地位及保護意義;講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內容時,可以請學生就《文化苦旅》中自己熟悉的一處,暢談自己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對比自己與余秋雨的觀點的不同之處,并簡要闡述讀后感。
4.定期組織班上同學作讀書心得交流,鼓勵大家多談體會,并認真聆聽他人的閱讀體會。
5.在課外讀物選擇上,要精選,不宜過多但必須精準;要選擇大眾化、通俗化、生活化的普通讀本、入門類書籍。
6.在教學實踐中,不能要求所有學生都把推薦讀物全文看完,允許他們在閱讀能力上有差距,對閱讀收益及效果,也不做硬性規定,提倡學生發表不同的學習體會,并樂于交流,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
7.教師要把課外讀物與課堂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做到課內課外相統一,并且要鞏固、拓展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總之,通過教師在教學中將課外讀物和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使學生對課本的知識理解的更透徹;有利于課堂討論的話題和爭論的內容更有深度;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業水平。
【參考文獻】
[1]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2007年版
[2]王玲.高中生常見心理問題及疏導.暨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作者單位:貴州省六盤水市第二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