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政治教學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發散性問題,引發學生思維力;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現激勵手段,鼓勵學生發散性思維等三個方面,對如何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高中政治;發散思維;能力培養
發散性思維顧名思義,是一種多向展開的思維,更確切的說是人們根據已掌握的信息,運用不同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方式。新課改下的政治教材修改了以往教材的不足,教材將系統性與完備性,針對性與實用性,趣味性與可讀性融于一體,為政治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提供了很好的空間。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對學生來說是大有益處的,我之所以覺得要重視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基于以下兩點:
1.新課標提出“自主學習、探索學習、合作學習”。新課標提出的這三種學習方式其實都包含有“發散性思維”,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現代人才所具備的創新能力、合作能力要求越來越嚴格,我們那種單純的只滿足知識灌輸的教育越來越不合乎當今人才培養的需要,而創新能力、合作能力可以通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來達到。
2.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很難提高課堂效率。為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自主學習,需要我們教師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讓學生主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將課堂還給學生。
那么怎樣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呢?下面根據筆者從教多年的經驗,談談如何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一、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會學生善于思考是學校的首要任務。”而當今大部分的高中學生認為政治課就是死記硬背;感覺上政治課枯燥,無味,對政治課的學習更是提不起興趣。這樣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政治課的課堂效率自然低下,那么怎么改變當前高中政治課堂的這種局面呢?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筆者在教授《價格對生活、生產的影響》這節課的時候,我模擬了一個市場交易的現場,根據生活中的買賣活動,讓一部分學生充當“買方”,一部分學生充當“賣方”,而我則充當“生產商”。作為生產商的我,根據學生模擬的“市場”的供求變化和“商品”價格的變化,作出擴大生產規模或者縮小生產規模的決策。
在課堂上,模擬了市場交易的現場活動后,我要求學生們大膽的發言,評價“生產商”決策是否正確、合理。這種課堂模擬活動進行后,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了,大家積極配合活動,出演模擬現場的角色,積極發言討論十分激烈,同學們討論“生產商”的決策是否正確的過程中,必然會運用到政治課本中所學的理論知識。這樣就一改政治課堂的枯燥、無味,而使得政治課堂變得活躍、有趣了。同時,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充分的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對同一問題的不同探討,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二、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發散性問題,引發學生思維力
在傳統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的問題往往只有一個正確的答案,且答案往往就是課本中現有的知識點,因此學生只要通過記憶、背誦書本上的知識就可以做出正確回答。這種傳統的教學現狀,極大的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只要被動的接受,記憶即可。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教師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提問方式,盡量減少判斷式提問和敘述式提問等缺少啟發性的問題的比重,提高發散性問題、課內探討式問題的分量。發散性問題是指,對同一個問題解決途徑或思路不唯一,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引發學生對教師提出問題的探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高中政治教學課堂中,教師提出發散性問題、課內探討式問題,讓學生討論解決是啟發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重要形式。教師提出問題的質量通常決定著學生學習開展的質量。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時,要保證問題的明確性,切忌模棱兩可。要保證問題具有思考性,切忌問題一提出,學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同時,教師在問題提出后,要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探討交流、獨立思考。
三、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現激勵手段,鼓勵學生發散性思維
眾所周知,學生都需要得到認同、支持和鼓勵,這樣他們才會對合作學習更有興趣、更有激情。現代高中生的特點是渴望展示自己,又不愿展示自己。“渴望展示”來自人的本性,而“不愿展示”是害怕群體的排斥。高中教師要把握好學生的這個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多多鼓勵學生,肯定學生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對自己充滿自信,這樣學生才會在學習中找到自我,學習的勁頭更足。
高中生對什么事情都好奇,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但是由于他們現在掌握知識的程度還有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還欠缺,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能一味的追求答案的正確率,而應該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過程上,不管答案正確與否,只要學生進行了認真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教師就要肯定和鼓勵。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就會主動的去思考問題,而不是被動的去接受知識。這樣不但能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更能提高高中政治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寧武山,王祝蘭.以學生發展為本,強化教學管理[J].教育革新,2007(11)
[2]杜少紅.以學生發展為本,精心設計課堂教學[J].教學校長新視點,2008(4)
(作者單位:廣東省吳川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