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課程標準》一再強調,學生作為美術課堂教學的主體而存在。因此我們應該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性和主體性,這也是美術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所在。當前,我們的基礎美術教育已經走進了全面提升學生素質的重要階段。無論是欣賞·評述、造型·表現、設計·應用、領域,還是綜合·探索的學習,都要求我們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強化學生的主體性的培養,積極發揮課堂教學的主觀能動性,使美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活動的課堂、素質教育的課堂。探究現代教學理論,我們不難發現,學生的主體性具有三個最顯著的特征,即:控制性、主動性、創新性。而發揮學生主體性的關鍵就在于調動學生的這三種特性。那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究竟如何調動學生的這三種性能呢?筆者通過多年的小學美術教學實踐與平時的教學總結與反思,覺得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實施、去調動。
一、激發好奇心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和學習的催化劑,而好奇心則是人們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覺得新奇后產生興趣的一種心理特征,或者說是人的天性,對孩子的認知更是如此。當然,好奇心的存在也會加劇思維的活性,保持持續的興趣,對思維產生驅動作用。因此如果我們想在自己的美術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保持持久的好奇心與學習的興趣,那就應該讓學生在美術課堂教學活動中能主動學習、積極思考、不斷探索。比如筆者在教學《畫感覺》一課時,首先在課堂的引導階段設置一個迷,在幾個盒子里放上不同的東西,讓學生自己用手去觸摸并將自己接觸到的東西描繪出來。這時,孩子的熱情自然得到高漲,積極的參加到游戲中來,主動的去參與本課的學習。最后揭示謎底后再進行對比,讓大家一起來評述。這樣自然就讓學生在充滿好奇的心理中對美術學習中產生了樂趣,實現了邊游戲、邊玩并保質保量的完成了美術學習任務。
二、鍛煉想象能力
想象是指在腦中將各種意象構想出來并予以視覺化。都說想象是思維的基礎,而視覺是美術的基礎。因此想象力是人們探索未知世界的一項重要的能力。想象可以讓學生超越現實條件的束縛,進入一種自由學習美術的境界。所以在低年級的美術教學中,筆者經常在黑板上畫一根直線或曲線,讓學生們來展開想象鍛煉,有時孩子們認為這是地平線,只要加一個太陽就變成了一幅漂亮的日出圖;有時孩子們認為是起伏的山川,加上一些直立的線條就變成了森林……這樣的教學,不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創造力,更使得學生在想象的海洋里自主的發揮,自由的繪畫,真正實現了美術課堂主體性能的發揮。
三、培養擴散思維
美術學習有個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充分鍛煉我們的擴散性思維,而我們的美術課堂就需要愛護并培養學生的擴散性思維。對大多數小學生而言,由于他們的大腦中并沒有形成多少的桎梏,因此很多簡單抽象的形體,在他們的心中也能被賦予特殊的含義,如見到“○”,他們會認為這是:太陽、蘋果、雞蛋……而見到“▲”,他們會認為這可能是:山峰、草垛、傘……見到“■”,他們會說是:磚頭、房子、面包……這些都是擴散性思維到來的形象上的補充,對于我們的小學美術學習尤其有利。我們需要保持學生的這種思維擴散能力,畢竟思維是智力的核心,鼓勵、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是我們美術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一般我們可采取既定想象畫的方式進行,先在畫面上給定幾個基本的形體,如一個圓,兩個方形,讓學生自己添畫,展開聯想,這樣學生不僅有一定的空間,也更能積極主動的去嘗試繪畫。
四、鼓勵以疑引思
“疑”是思維的開始,有疑問才會有探究,有探究才能解決疑難。小學生學習美術,一般需要探究的知識并不是太多,他們也習慣于老師將現成的知識、技能傳授給他們。但很多時候,由于我們的過度溺愛,結果往往使得孩子們對美術學習越來越失去興趣。這時,我們有必要通過設疑來引導學生進入美術學習的新狀態中去。好的疑問點,不僅激發了興趣,更會讓學生在繪畫中學會思考,掌握新的繪畫方法。比如在水墨畫畫云的時候,筆者就有意的設疑:我們還有什么辦法輕松的、自然的畫出“云”來。結果學生在自己的各種嘗試中發現,原來利用宣紙的自然吸附原理,在水盤里滴進幾滴墨汁并輕輕攪動,宣紙吸出來的肌理就是最自然的“云”。這樣在思考中我們不僅能加強傳統美術的學習,更把肌理的知識引進了課堂。
五、誘發創新動機
創新是學生學習美術主體性的最高體現,對少年兒童的美術學習至關重要。我們重視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其實就是要求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把平時學習的技法靈活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標新立異的畫面,多姿多彩的表現形式,巧妙的構思,別出心裁的設想都是創新思維的最好體現。那如何使學生在美術課堂上實現這樣的進化呢?其實我們可以結合一些現實需要進行實踐。比如在母親節來臨,我們可以誘導學生采取繪畫、制作卡片或手工為母親準備一個節日禮物。讓他們帶著一定的“任務”或使命進入美術課堂,用母親對他們的愛作為誘發創新的潤滑劑來開展美術教學。這時的學生,由于融入了自己最純真的感情,因此他們對整個的美術課堂就會產生最強烈的愿望,積極主動的把自己掌握的表現方法有機的結合起來,跟著教師的課堂節奏,創作出完美的作品。
以上就是筆者在平時的美術課堂教學中為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而采用的一些方法,這些方法的實施不僅促進了學生對美術的熱愛,更減輕了教師課堂上的負擔。但由于我們教師作為學習的參與者、組織者和引導者,依然需要在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的營造、評價機制的預設等多方面下足功夫。真正為學生的美術主體性學習提供最好的“營養源”,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學生成為學的“主體”,使我們的教室成為學的“天堂”。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苴鎮德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