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困生英語口語表達困難嚴重地阻礙了英語其他方面的學習能力的提高,成為制約學校英語教學質量大面積提高的重要原因。本文從學困生英語口語表達困難的原因入手,探討提高學困生口語表達能力的相應策略。
【關鍵詞】學困生;口語表達;困難;原因;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步伐的進一步加快,初中牛津英語教材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從2001年起,中考增加了英語口試內容。這一改革真正調動了教師和同學們訓練英語口語的積極性,對落實新課標的要求,改革英語教學,提高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起到了有力的作用。筆者根據多年的初中英語教學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初步探討。
一、問題及原因
1.自信心不足,長期被忽視而造成的心理素質較差
有的學生由于性格內向、不善于表達,先天的發音或語言方面的缺陷而產生自卑,自卑使得他們怕出錯,怕丟人,于是就更不愿意開口說英語,從而躲避類似的英語活動與交際;在一次又一次的英語交際活動中,他們常常落后于其他人,有時付出了努力,卻沒有收到預想的效果。逐漸形成了說英語不如別人流利的心理。隨著口語要求的逐步提高,難度的不斷加大,當他們一再覺得難以接受,難以開口說英語時,便會逐步失去說英語的自信心,更愿意呆在一個被其他人忽視的角落,甚至還產生討厭學英語的情緒。
2.學習口語的習慣差
學困生往往缺乏良好的學習英語口語的好習慣,具體表現在課堂上不積極參與課堂的交際活動;課后幾乎沒有再接觸英語的機會,更沒有機會與真正的外國人交流。一些家長也認為學英語只是因為它是考試科目,對于老師布置的口頭朗讀和聽錄音跟讀英語的軟性作業缺乏督促和監督作用,客觀上助長了學生的惰性。通過對學困生的調查,發現他們不僅沒有較好的學習習慣,而且他們的學習方法也存在嚴重的問題,詞匯和句型非常貧乏。平時用的最多的是孤立的死記硬背的方法,記憶單詞時不會與讀音相結合,記憶詞義時不知道要放到句子中去,即使學了單詞也不會運用,想要表達出來也難。
3.班級規模大,教師自身的素質原因
現在的初中教學大多實行的是大班制教學,一個班級有六十多位學生,在口語交際的訓練中,讓每個學生都能與老師直接交流,幾乎是不可能的。在小組口語活動中,老師為了幫助學生開口,一般給出一個topic,然后分組練習,其中難免有不愿意開口的學生,老師也很難管到。教學進度也不允許為了他們而無限制地延長口語訓練時間。長此以往,不會說的仍然不會說。另外,有的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或多或少地影響著口語教學的進程。有的教師對學生嚴厲有加,關愛欠缺,使本就口語表達困難的學生更不愿意也不敢開口;有的教師在分數這根指揮棒的引導下,把本應該用于口語訓練的時間去訓練更能提高分數的語言知識和語法的訓練上去了。
二、應對策略
1.運用情感策略,體現師生平等理念
加強心理疏導,幫助學生樹立說好英語口語的信心,把愛心灑向教室的每個角落,讓每一個學生敢說,愿說。從學生心理的角度來思考,沒有一個學生是自愿加入學困生的行列的。抓住學困生這個心理契機。找到教學的突破口,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保證。而學生說好英語的自信心有賴于教師耐心仔細的思想工作和愛心。
因此,老師要善于運用情感策略。改變自己高高在上的知識權威的形象,走下講臺與學生平等交流。平時在課堂上多關心和鼓勵學困生,讓他們參與進來,有意識地讓他們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并在同學們面前及時加以表揚或獎勵。幫助他們享受成就感。調動他們開口說英語的良好習慣。在自由、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下,學困生釋放出最大的學習潛能和潛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課余時間經常有意識地與他們談心,了解他們有哪些學習方面的困難,及時幫助解決。讓他們感到既是老師又是朋友。在交往中,要盡可能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用滿腔熱忱的師愛感染學生,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對待學生,用尊重包容學生,用耐心滋潤學生,讓每一位學生感受到愛心的魅力。
2.培養良好說英語的習慣, 體現以說促聽、讀、寫的策略
學生說的能力形成,一般都必須經過“愿說——敢說——會說——善說”四個發展階段。我們必須遵循這條發展規律,選擇良方,扎扎實實地抓好“說”的訓練。開展充滿趣味性,創造性的英語口語活動,營造“人人開口,人人參與”的英語氛圍,寓教于樂,競爭激烈的活動促使學困生拋開一切顧慮,掃除羞怯心理,大膽地進行交流。
在學生愿說和敢說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大聲跟讀,這在初學階段是一種很好的訓練方法。既訓練了聽力,又訓練了口語和語音。其次要求角色表演:每個小組事先自行選取并演唱或表演一首歌、一個繞口令或啞劇,可以小組上臺或派代表上臺表演。這樣的表演具有創造性、即性發揮的特征,使學生達到會說、善說的效果。
3.愉快教學,成長著,快樂著,體現多元評價策略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通過評價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調整學習策略,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在進行英語教學評價時,要注意情感,注意人的心理體驗。學生們之間是有個體差異的。在教學中要客觀地對待這種差異,用不同的尺子對學生進行評價。不加以橫向比較,每個學生只要在學習原有基礎上有了進步,就給予他們充分的肯定。新課程倡導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形成性評價,對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興趣、態度進行評價,強化評價的內在激勵作用。對語音、語調模仿強的學困生讓他們早讀課領讀,鼓勵他們參加口語比賽;對喜歡表演的同學就經常請他們上臺表演,在表揚的同時提出希望等等。這些小小的成功和鼓勵,可以讓學困生慢慢走出恐懼的圍城,融入到課堂這個大家庭來。事實證明:形成性評價能讓學生快樂著,成長著。
總之,口語英語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新課標理念,突出了語言教學服務于實際運用的宗旨。因此調動學困生的口語學習積極性尤其重要。我們堅信: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也能做得好。
(作者單位:江蘇省溧陽市天目湖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