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是指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記憶、觀察、想象、思考、判斷等。而急智智力,就是指人的思維在受到嚴格的時間和空間限制時,往往要在瞬間根據以往的經驗和儲存的記憶作出一系列的推理以及準確的判斷,在極短的時間內作出最佳的反應,也就是人急中生智的一種能力,它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應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急智式思維習慣的訓練,從小培養學生的急智智力。
一、給予時間,讓學生學會靜下心來思考
人越到需要緊迫作出決定的時候,思想越容易混亂,甚至會暫時喪失思考的能力。這時,需要有冷靜的情緒,清醒的頭腦,才能順利地處理好緊急情況。因此,培養學生從小學會靜心思考顯得尤為重要。
“認識幾分之一”一課中,當我提問“1÷2是什么意思”時,課堂冷場了,然而我卻不慌不忙,靜靜地等待,終于等出了個別學生的個別想法,此時,我沒有表現出半點急躁,而是依然不慌不忙。我說:“我們先不急著回答這個問題,誰能說一說,6÷3=2這個除法算式什么意思?”一個精心設計的算式,把學生自然地引入到了深入的思考中。學生們靜悄悄地沉浸在問題之中,或細心揣摩,或凝神思考,或默默咀嚼,人人都是那么投入,個個都是思緒千載,教室里沒有浮躁,沒有喧囂,每個人的大腦似乎都在經歷著一場“頭腦風暴”。于是,越想越清晰,越想越深刻,此時無聲勝有聲。
二、融會貫通,讓學生學會有意識地聯想
有時候,人需要很快回憶起某一件事情,此時就要調動自己儲存的全部記憶,及時進行有意識的聯想,從記憶中有選擇地進行搜索和提取。因此,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幫助學生發現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構建知識的網絡。
如在復習“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之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題:“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和一個圓的周長相等。已知長方形長是10厘米,寬是5.7厘米。它們的面積各是多少? ” 讓學生自主進行解答,交流,考查學生能否靈活運用圓、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與面積的計算公式。并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計算結果,發現當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周長相等時,圓的面積最大,長方形的面積最小。在此基礎上,我又呈現了如下問題:“如果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體的底面周長相等,高也相等,那么哪一個物體的體積最大?哪一個物體的體積最小?”讓大家進行討論,最后一致認識到: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的底面分別是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根據前面發現的規律:周長相等的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圓的面積最大,長方形的面積最小。所以,圓柱體的底面積是最大的,長方體的底面積是最小的,而它們的高都是相等的,他們的體積都可以用底面積乘高來計算,可以得出圓柱體的體積最大,長方體的體積最小。這樣的練習,將數學知識融會貫通,指出了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系,也讓學生學會了有意識地進行聯想。
三、鼓勵爭辯,讓學生學會快速進行判斷
當一個人突然遇到某個問題的時候,必須能及時地進行思考,具有當機立斷的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數學課上,教師要在適當的時候鼓勵學生爭辯,讓學生在爭辯的過程中正確地作出判斷,迅速地得出某個結論或者決策。
在教學《軸對稱圖形》一課時,教師在學生初步感知什么是軸對稱圖形后,出示了幾種學過的平面圖形,并請學生辨別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哪些不是軸對稱圖形。當交流到平行四邊形時,學生的回答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聲音:正方學生認為是軸對稱圖形,反方學生認為不是軸對稱圖形。面對兩派“群情激昂”的學生,我沒有簡單作出裁定,而是讓持不同意見的雙方進行辯論,分別擺出自己的理由,看看真理究竟在哪一方。最后,正方在反方同學有理有據的提問下,心服口服地接受了對方的觀點,并發自內心地說了一句:“我錯了,謝謝你的幫助。” 就在正反雙方唇槍舌戰的激烈辯論中,數學知識悄然內化進了學生的心底,學生也學會了全面思考問題,學會了分析推理,提高了快速反應、正確判斷的能力。
四、活躍思維,讓學生學會及時調整策略
當遇到一個按習慣思路左沖右突、幾次都無法解決的問題時,要學會及時“剎車”,有時甚至要大膽地向“從來不去想”的方面去進行嘗試,及時改變思路,調整策略。因此,數學教學中,我們也應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引導,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在稍復雜的分數實際問題練習中,我給學生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六年級學生原有360人,其中男生占7/12,后來又轉來幾名男生,這樣男生占總人數的3/5,問轉來幾名男生?”如果用一般的解法,從男生人數這方面想,學生僅依靠小學所學的知識很難解決這個問題。于是,我引導學生適時變換角度,從女生人數這方面去想,因為女生人數沒有變。原來占總數的7/12,可以求出女生人數,后來因來了幾名男生,女生人數就占3/5,用女生人數除以3/5,即得到現在的總人數。這樣一來,復雜問題簡單化,學生對這個問題很容易就解決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選擇材料,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同時,教給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引導正確的思維方向,使學生逐步形成從多方面、多角度認識事物、解決問題的能力,否則習慣于從單一方向思考問題就會導致思想僵化,喪失變通的機敏性。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云盤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