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教學是小學教學過程中的難點部分,作為語文老師,要細心用心的引導和指引學生觀察生活中的點滴事情,做一個好的記錄者,將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用手中的筆組織到作文本上,積累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教師在作文指導課堂上要耐心的講解指導,使寫作不再成為阻礙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困難,讓學生愛上寫作,喜歡寫作。做一個為學生指明道路的好教師。。
【關鍵詞】小學作文;寫作;見解;耐心指導;引路人
在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對于學生的寫作往往不夠重視,少讓學生鍛煉,講解較少,缺乏科學系統的指導。在課時上,作文課的寫作安排也幾乎少有,作文往往都只是布置下去,然后學生交上來,批閱后泛泛講解一下。不管是在質量上或者是數量上,都達不到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基本上都讓位于課本里的文章分析、題目訓練。所以,教師必須每周分出一節課的時間,專題講析作文寫作技能和方法,并進行實際訓練。同時,在課文分析中也有機的貫穿作文技巧,使之相得益彰。
在語文的教學里,寫好作文是學生的重要目的,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在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有小學生對作文的理解不是很深,我們也發現有不少小學生比較害怕寫作文,這是為什么呢?原因就是大多數學生他還不懂應該怎樣去表達他的思想以及組織語言。因此遇到作文寫作時會手足無措,不知道要如何下手,那么如何改善這一問題,本人有一些小建議,認為只有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培養他們的寫作技能并不斷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以自信應對恐懼。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如何學會寫作文,本人有以下幾方面可以去參考。
一、指導學生分析例文并模仿寫作
作文一開始練習,離不開模仿和借鑒,特別是初學寫作的小學生,他們對作文的理解不是很深,還不懂該如何表達思想,每次寫作都期望有一篇好的例文可以借鑒,模仿就是學習,更是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模仿需要很強的針對性,是有法可循的,這樣就降低了學習難度,也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因此在不知寫作時,可以先讓學生拿一篇同題目的文章來閱讀,并且和學生們一起想想別人是怎么來寫作的,文章的內容是通過什么來表達的?它是通過一件(或多件)事來表達,還是一個人和物來表達?為什么選擇該人和物來表達?通過該文章的分析給學生一個啟迪,一個寫作的總體印象以及寫作方法,讓他們能夠模仿,我們應該提倡模仿和借鑒,但是我們必須強調借鑒的同時要加以創新,培養一個好文風。
二、鼓勵學生大量閱讀的同時要指導他們收集素材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首先要以教材為指導,讓學生大量閱讀,不光是讀我們的課本,更是要讓學生能有充足的課外閱讀時間。老師可以每周抽出一節語文課提供學生去閱讀課外書(比如讀者、讀物、有利于寫作的都可以)在學生閱讀的同時可以讓學生收集素材,把優美的語段記下來,讀的同時還要精思。為什么許多文章,內容豐富,文字優美,還有很強的感染力,那是因為作者都是親身感受的,以普通的生活內容為素材,通過他的感受和細致入微的觀察才能把文章的內容寫的活靈活現,這些都是要讓學生去領悟透徹的關鍵所在。只有學生明白了寫作目的,他們才不再怕了。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如何獲取作文素材,首先指導學生多去觀察身邊的事和人,捕捉感人、有意義的事情和景物,然后指導學生多思考,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挖掘它們,爭取從所讀的小素材當中挖掘出大道理,最后從不同的角度去寫它,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三、老師應該耐心指導,做好引路人
作文教學有人說要細致入微,還有人說太細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寫出來的都是表達老師的觀點。我認為不光是要步步深入,還要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如果有些學生的寫作水平比較高,只要指導他們寫作的靈感和多鼓勵就足夠了。這樣也能激發學生表達自己的情感,寫出更好的文章,如果學生的寫作水平比較低,那么老師就需要細致入微的照顧,從寫作的造句到文章的布局都要加以引導,予以引導,還要時常鼓勵學生敞開自己的心扉,這樣學生才敢寫敢說,老師不能要求的太高,這樣會使學生不知所措,容易產生畏懼心理,教師要脫離作文教學的陳舊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自主”狀態下寫作,褪去矯揉造作、模仿穿鑿,賦予其鮮活的想象力,豐富的創造力,等待收獲的將是繽紛的色彩,清新的果實和勃勃的生機。
“寫誠實的自己的話”是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的。在寫作的道路上,圍繞著真人真事,身邊發生的事情來寫,來感悟,來思考,讓學生在固定的事件上發揮遐想和感慨,一個好的開始也要有一個完美的結尾,寫作要求我們不僅僅要語言優美華麗,重點要體現出整體表達出來的思想和目標。作文寫得好,文章的內容首先要充實,這就需要日常積累,積累是指材料的積累,文章內容才會充實飽滿。
【參考文獻】
[1]于芳.淺談利用語文課前活動短時高效的實施口語交際教學[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17)
[2]汪令莉,張劍.谫論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J].徽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10(03)
[3]李玉珍.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提高學生創造力[J].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6(04)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后龍中心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