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境教學是讓小學語文課堂變“活”的重要途徑。本文以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結合教學中的實際案例,分別從創設問題情境、游戲情境、生活情境三大方面進行了深入闡述,以實現將小學語文課堂變“活”的目的。
【關鍵詞】情境教學;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既要結合教材內容,又要緊抓學生特點,在課堂中營造出一種富有情境的學習氛圍。學生們在這樣的氛圍中,可以充分地發揮自我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地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學生們的認知與情感相互滲透,促進語文水平的提高。情境教學法是非常適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方法,可以讓學生們的思維變得“生龍活虎”,讓學生們在活躍的課堂中把知識學活。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呢?
一、創設疑惑重重的問題教學情境
小學時期的孩子們,正處于知識學習與積累的起步階段,對于一切新鮮事物都充滿了強烈的好奇。教師可以抓住學生們的這一特點,在語文課堂中設置問題情境,給語文課程戴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讓學生們帶著“疑惑”,帶著好奇心去學習、去探究。
例如,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材中(蘇教版)的課文《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我們在學習時,首先就會被文章的題目所吸引,教師給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作者會以此命名呢?文章中有著怎么樣的故事情節?作者是基于什么樣的考慮,才會做此決定的呢?作者的心臟就代表著作者的生命,作者是生病了嗎?”接著,教師就引導學生帶著這一連串的問題去閱讀課文,從課文中去尋找答案。當學生們讀到課文最后,肖邦的那句遺言時,便會豁然開朗。原來肖邦是一位十分愛國的音樂家,雖然他身在異國他鄉,但他無時無刻都在掛念自己的祖國,即使在彌留之際也一心想著要回到祖國。這時,教師又可以接著提問:“從肖邦的遺言里,可以看出肖邦是怎么樣一個人?這句話中飽含了怎樣的思想情感?從文中的其他地方,還可以找出描寫肖邦思想情感的字詞嗎?”通過提問,學生們便會再次深入地去思考,再次細致地研讀課文,去讀懂文字背后的意思,理解課文的深刻內涵。
學完這篇課文之后,教師還可以延伸拓展地向學生們提問:“大家知道還有哪些是表達愛國情懷的詩歌?文章?”這時,學生們便會聯系自己學過的或課外讀到過的文章,如文天祥的《過零丁洋》,陸游的《示兒》,杜甫的《春望》等都與本文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教師又接著問:“愛國音樂家中,除了本文作者肖邦,還有沒有別的著名人物呢?”學生們答到:有貝多芬、聶耳、冼海星等,他們都創作出無數的愛國歌曲。總之,在語文課堂上,教師一定要善于把握提問的技巧,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們“欲知不解,欲罷不能”的心理,讓學生帶著疑問、困惑去學習思考,探究語文學科中的奧妙。
二、創設趣味橫生的游戲教學情境
小學生的另一個心理特征就是愛玩、好動。那么,語文教師就要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創設游戲情境,將趣味橫生的游戲融入到日常教學中。所謂創設游戲情境,就是指語文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游戲的教育功能導入,讓學生們在游戲中學習知識,寓教于樂。
以《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這篇課文為例,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掌握文中的字、詞、句、音,以及更加熟悉文章的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們用“接力式小組朗讀法”進行反復朗讀,即將學生分組,然后每組派一個學生,依次接力朗讀課文,進行“接力式”朗讀比賽。這樣的朗讀方法,趣味性、競爭性很強,學生們為了團隊的勝利,都會繃緊神經,認真朗讀;同時,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檢查學生們的字音是否準確,學生們也可以自查自己對重點詞匯的理解是否掌握。對于文中的第二段,重點描寫了埃斯內爾老師和肖邦的對話,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們做一個“模擬游戲”,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讓豐富對話內容,在模擬的時候,注重肢體語言和情感的投入,以表現自己對人物內心的把握和刻畫。學生們在這些有趣的小游戲中,不僅產生出對語文學科的喜愛之情,更能在“玩樂”中學到知識,啟發思維與想象力。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可以創設游戲情境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在娛樂中感受和體驗語文魅力,從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
三、創設聯系實際的生活教學情境
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花草是活書。樹木是活書。飛禽走獸,小蟲微生物都是活書……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變化,都是活的知識寶庫,都是活的書……”那么,要學好語文,也離不開生活這本豐富的大教材。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生活為背景,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去體驗和感悟語文知識,感受人文氣息。
例如,我們學習《我們愛你啊,中國》這首愛國詩歌時,可以看到:詩歌中采用了大量的篇幅來描寫祖國的壯麗河山、豐富物產、多元民族、燦爛文化等,以贊揚祖國的繁榮美麗、歷史悠久。那么,就可以結合現實生活引導學生理解詩歌中的畫面,感悟詩人的深厚情感。當我們朗讀到詩歌中描寫美麗壯觀的“山水、西湖”時;讀到描寫豐富的“茶葉、釀酒、絲綢、陶瓷”時;讀到描寫獨具少數民族氣息的“傣家竹樓、布達拉宮、哈密瓜、戈壁、駱駝”時……教師可以讓曾去過這些地方旅游的學生,向同學們講解自己的旅游經歷,對比自己的見聞與詩人的描寫是否一致。讓學生像導游一樣為其他同學介紹這些地方的美麗與特別之處,如:“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人杰地靈的桂林山水……”
此外,也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將這些地方的美麗圖片或視頻放映出來,讓學生們通過視覺、聽覺,更加直觀形象地感受祖國河山的美好,感受我國豐富的資源與物產,感受我國多元的民族文化與崇高的精神,激蕩起學生心中滿滿的愛國情愫。總之,從生活中搜集教學素材,汲取教學的養分,充實教學資源,加深學生對語文學科的感性認知和情感體驗,有助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培養語文綜合能力的。
綜上所述,一個恰如其分的教學情境,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想象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創設的方式除了本文所述的幾種方法外,還有很多。我們的語文教師在日常的工作中,應該充分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征,摸索出更多、更適合的教學方法,讓小學語文課堂真正“活”起來。
【參考文獻】
[1]何克彥.廖鳳蘭.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的方法和途徑[J].德陽教育學院學報, 2003(12)
(作者單位:江蘇省姜堰市溱潼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