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是一個動態的轉化過程,新課程背景下,它成為了我們一線英語教師關注的話題。筆者認為有效教學還是重在在一個“效”字下功夫,即“效率”、“效果”和“效益”。它指的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在和諧寬松的氛圍中,教師通過一定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使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意識有所提高,使他們的能力得到發展,從而達到教與學的效果最優化。針對農村小學的現狀,筆者對小學英語有效教學策略做了長期的探索與實踐,有以下幾點感悟:
一、教師的激情是有效教學的保障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教學也不例外。要讓學生懷揣著學習的熱情,保持持久的學習動力,那么教師自身必須擁有一腔熱情,當我們激情澎湃之時,何愁那些油然而生的情感融化不了學生呢?學生的激情一旦給點燃,又何愁不能啟迪他們的思維?實踐證明,英語課堂上,教師激情跌宕,教師充滿親和力的微笑,幽默風趣的語言,清晰激昂的聲音,流暢歡快的語調,學生的情緒就能很快被調動起來,他們必定也會跟著神采飛揚,學生專注了,教學效率自然會節節攀升。初學英語時候,筆者與學生一起歌唱”Are you sleeping”邊唱邊帶著孩子們做動作,微微笑。在教學It’s a cow.這個單元時,筆者先模仿諸如cat、dog、cow、hen、duck、pig、mouse等小動物的叫聲,再配以形象的動作,讓學生猜一猜是什么動物。好奇心十足的孩子們,看到老師都這么投入地在模仿,他們也會無所顧忌地模仿你,親近你。在快樂地參與中,學習英語,說說英語,把他們對學英語的緊張和恐懼的心理一下子就消除了。
二、情境的創設是有效教學的土壤
情境多了,聽說活動自然也就多了,潤物無聲中,學生的英語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情境的創設可以使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得以維持和發展。因此,在預設教案時,筆者會盡可能設計好情境,服務課堂教學。如在學生學習句型“Where is...?”時,筆者設計了一個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的游戲:“找鑰匙”。一上課,筆者就神秘地告訴學生我們一起來看動畫片,學生們頓時歡呼雀躍。可在要打開多媒體柜的時候筆者故作找不到鑰匙了, 于是要求學生們一起來找,這個過程中,Where is it ?——Is it in/on the...? Yes, it is. No, it isn’t. It’s in /on the...等句型的呈現就水到渠成了。 再如筆者在教學服裝類的一些單詞時,設計了這樣一個故事情節:Xiaoqing對穿衣服不講究,有點亂穿衣(多媒體顯示她正穿著vest and shorts),筆者安排學生來幫助她,春、夏、秋、冬,Xiaoqing 怎樣選擇衣服才是合理的。孩子們個個爭先恐后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在這個過程中順勢引出了: sweater、skirt、dress、jacket、jeans、coat...這個游戲將學習內容有效地鑲嵌在那一個個充滿情趣和誘惑的情境中,事半功倍。
三、選擇性的拓展是有效教學的翅膀
新課程背景下,我們深深地感到,教科書這一教學資源也不再唯一,我們要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多維地開發和有效利用教學資源,從而對學生的知識進行必要的拓寬。我們要根據教材內容做好“承上啟下”的工作,承上是指教師要對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了然于胸;啟下是指教師要在新知的教授中對學生今后將要接觸的語言點進行必要的滲透和拓展,為他們今后的學習打上良好的伏筆。只有認真做到承上啟下,學生對新舊知識的消化更加得心應手。同時教學內容的拓展要把握好一個度非常關鍵,偏難或者偏易都會不利于學習效果的提高。拓展的內容如果要求并不高,那么就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興趣,而如果超出了學生能承受的范圍,學生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害怕失敗,久而久之,容易喪失學習的主動性。
四、科學的評價是有效教學的催化劑
課改以來,無數專家和學者都提及過、討論過“評價要有效”,我們在不斷實踐和思考。筆者覺得,要進行形成性評價,并不是指每次都要進行小組競賽、男女比賽。在平時的觀摩課中,我們也不乏看到:課堂教學時不時地被中斷,往往只是為了畫一面小紅花或貼一朵小紅花;要激勵性評價,也并非需要每次給孩子豎一個大拇指,給他一個“Good,good,you are good.”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的。針對“評價”,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還有很多。首先,學生的年齡特點必須要考慮。對于高段的學生,那些五角星,小紅花,小紅旗等似乎難以讓他們動心,他們或許更需要教師一個鼓勵的眼神、一次肯定的微笑;其次,學生的接受能力也是應該關注的。如教師一長串的“You speak English so well,make such a good sentence,you are really a clever girl,congratulations for your excellent answer.”還遠不如 “Well done”這句簡單的話語來得更加直接有效;此外,我們還要顧及到學生的感受。如果學生沒能說出教師預設的答案,就輕描淡寫地來一句“Sit down”,也許這個孩子以后在你的課上任何時候都不會顯露他的自信,因為他的勇氣在教師“威力”震懾中消失殆盡了。所以說,科學的評價是有效教學的催化劑,否則,只能適得其反。
總之,要讓小學英語教學有效,不僅要充分體現以生為本的新理念,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樂于且善于學英語,成為名副其實的小主人。教學活動的各種設計也要符合新課程標準,要用大教育觀和大教學觀來澆灌,最大程度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多元化評價中使他們形成持久的學習動機,在親歷學習過程中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以提升和完善他們的綜合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近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