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考慮到我國學科內容設置樣本化的情況,迫切要求教師轉變原有課程理念,開發教育新資源。學科教學如何改變形式,促進和諧發展?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緊密聯系,在美術學習中利用過程中形成求異思維并形成積極主動地參與美術活動,培養感受學習快樂的能力。
【關鍵詞】美術學習;生態德育
以畫為主,以技巧的提升替代人性的張揚,難以激發學生的藝術熱情。技能訓練的基礎上賦予美術教育生活化的價值。生態德育體現一種新德育觀。是指教育者從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諧相處的生態道德觀點出發,引導受教育者為了人類的長遠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覺地養成愛護自然環境和相應的道德文明行為習慣。因此,實施新課標迫切要求教師開發課程資源,以多元的視角重新審視教學,滲透生態德育。
一、詩情畫意感受美,暢所欲言表達美(構建生態課堂)
美術新課程標準提出:課堂教學要重視激發學生自己發現分析自主創新的精神,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設有利于激發創新精神的學習環境。美術教師應開展親近自然,親近生活的教育內容,使學生在做中學,在探究中成長。這種學習活動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構建生態課堂。例如,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花衣服》教學中,教師利用學校演出服,讓學生穿上來一次簡短的時裝表演,營造一個比較生活化的環境。并圍繞活動提出作業要求:想象自己當上一個時裝設計師,設計一件十年后的流行時裝,大膽想象、創造一件未來奇特的服飾,拋開現代的衣飾標準模式。問題提出后給學生思考討論的機會。針對學生想法結合教師制作經驗制定操作材料,方法及步驟。在學生作業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具體情況提供制作技巧。引導學生運用準備的生活素材。例如:干樹葉可以拼貼;麥稈可以剪貼出鳥的羽毛;果殼可以做路面……??焖俸退麄冞\用準備的生活中的一些工具,例如竹刀,糨糊,牙簽等工具來表現他們的畫面??刹捎酶鞣N技法:可以用流淌法表現衣服上蠟染的花紋;可以提醒正在做的 學生結合吹制法,用吸管吹使之流淌,用力吹則會出現四濺的細線,適合表現樹枝,禮花等抽象色彩。這時有同學運用撕紙粘貼方法表現出冰裂紋效果,我就介紹還可以用蛋殼剪成條塊攤平壓裂再涂墨,墨滲入裂紋使之清晰,干后可有清晰的冰裂紋效果。通過和生活聯系密切的課題給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教師可利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各種聲音現象進行教學活動。要引導學生聯想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現象,使他們對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各種印象能夠回響起來。如我設計的鄉土教材《綜合繪畫》教學活動中,首先我用一首節奏歡快的《春天在哪里》把學生帶到我的童年時光,樹林、陽光、小鳥、流水、舞蹈的人群……,還有我光著小腳坐在草叢間用小水晶花編織花環的情景。又如《搖籃曲》把學生帶到一個安詳寧靜的世界,星星月亮偷偷的眨著眼睛笑,夜色朦朧,小鳥睡著了,風兒輕輕的吹,搖籃慢慢的搖啊搖……我在媽媽懷里甜甜的笑。通過音樂和故事使學生感受到了各種色彩、線條、形狀等,在他們大腦中就會初步形成色彩斑斕的畫面。在這種良好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生活情通過聽和說的過程因勢利導地引入新課,進行教與學的雙邊活動,讓生活融入美術課堂教學。讓學生在體驗中認知世界是合乎規律的藝術教育方式。生活經驗與美術活動的整合,解決了教學內容中的難點問題,促進了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的提高。
二、多動腦子想方法,多姿多彩展現美(生態美融入課堂)
參與那些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美術活動,在活動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從而滿足學生內心世界中真實、豐富,富于幻想的情感需求。例如: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美術展示活動,從活生生的畫作中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例如:蘇教版第7冊《多彩的校園》一課,教師把課堂移到校園中,學生游覽校園環境,培養學生熱愛校園生活的情感,并了解對相關環境、人物活動的最基本的造型語言和表現方法。學生將自己融入自然景觀,看著天上飛鳥,地上螞蟻,水中金魚興趣高漲。于是我適時進行了熱愛生命,保護環境的生態教育,“同學們知道學校池塘里那么多的大金魚式怎么住進來的嗎?前年學校組織去動物園春游,在動物園里學生們參加垂釣項目釣魚釣到的,回來后集體放生到小池塘中,老師和同學用自己早餐吃剩下的食物進行喂養,三年過去了,他們都長成美麗的大金魚了。”聽完老師的介紹學生更關注這些美麗的生靈了。在接下來的分組寫生活動中師生關系融洽,繪畫積極性高,課堂小結中,學生發言積極、氣氛熱烈,教師給予肯定的評價使每一個學生具有自信心,促進學生潛能、個性、創造力等方面全面發展。同樣在上蘇教版第4冊《春天的色彩》一課,引導階段教師帶領學生漫步校園。尋找春天——發現春天——描繪春天。在春暖花開的季節,校園中盛開了各種顏色的花,紫色的、白色的,紅色的……。小河邊吐絮的垂柳絮兒飛揚,碧綠的操場無一不激起學生對春天的美好向往。學生聽著其他班級朗朗的書聲,發現有人吃完早飯后丟下的廢紙,更意識到學校的春天不僅是努力學習各門知識的春天,還應該是潔凈的春天。學生生活的校園大課堂更引起同學們的反思,激起他們保護環境,減少白色污染的共鳴。
世界很美、生活很快樂。為了與我們同在的和在我們之后所將生活的人,盡最大努力保護它。我們引領學生走進生活、體驗生活,樹立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處的生態道德觀,自覺引導學生并和學生一起,創建綠色校園、綠色課堂,讓學生置身于優美的生態環境之中體驗生態課堂帶來的快樂。
(作者單位:江蘇省溧陽市南渡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