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名不見經傳的仰徐村,憑借著自己村不大的土地和不多的資源,建立起了一個人人健康,戶戶幸福的激動人心的宜居之地。全國文明村,道德模范區,健康發展的向上的農村模板已經出現在我們面前。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遠程網絡教育的培養、科學發展觀的學習、道德銀行等等措施的建立。這些成績都與培養教育離不開,良好的農村人民的思想是由一點一滴的學習而來的。
新農村是現在中國鼓勵發展的政策。因為我們是農業大國,人口和耕地都相對比較多,但是處于底層的農村人口卻比較多,他們擁有的教育資源少,能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術寥寥無幾。最后如何合理的利用現階段的知識,為新農村建設更好的服務,這就需要教育的中間橋梁作用。
一、社區教育的特殊性
社區教育不同于傳統的學校教育,它的特殊點在于教育的對象不同、教育的資源不同、教育的場所也有所不同。
1.教育對象
對于社區教育,它主要是為了新農村而服務的。它不同于一般的學校教育,它的培養對象是農村戶口的學生、農民、下崗職工、殘疾人士等等一些將來會建設和現在正在建設農村的人民。他們沒有優厚的外在條件,沒有良好的身家背景,但是他們卻是建設新農村的主力軍。
2.教育資源
社區教育的教育資源沒有完全受到國家的供給,它是一種自發的,自覺地村鎮組織和引導的。國家主管的教育機構有嚴格的監管和保護機制,但是社區教育主要靠新農村建設的領導人和有自覺意識的人民的思想覺悟。教育資源的由來包括村落的財政支出,優秀企業的無私付出,村民的自己組織和奉獻等等。
3.教育場地
社區教育場地不固定,不是在固定的學校或者機構。只要是能學習生產生活的地方,都是社區教育的教學基地和生產實習基地。它存在于每個角落,每塊土地。
二、社區教育的現狀
由于我們國家是農業大國,但是相對于其他發達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遠遠沒有跟上。社區教育資源落后、人民的思想陳舊、教育教學能力還遠遠沒有達標、教育成績相對不太明顯等等現象還是比較嚴重的。
三、現在的社區教育還存在以下問題
師資力量不強大。一些社區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覺悟不太高,技術不太過硬,這就影響了學習者的積極性和學習的效果。如果確保了上級教育者自身的領導素質,就能更好的確保社區教育工作的進行。
沒有因材施教。對于處于學齡的農村兒童,大力的推行九年義務教育。他們是我們祖國未來的花朵,我們要讓孩子從小就打好理論基礎,做好建設新農村的準備。對于達到一定年齡的青少年,可以讓他們在暑期參加鄉鎮企業的社會實踐。從基層學起,服務新農村,以后才可以更好的改造新農村。對于下崗職工和殘疾人士,我們可以邀請具有實踐經驗的、有專業能力的人才給他們講解生產技術。讓他們能夠自得其樂、自給自足。同時給社會和國家減輕一定的負擔,也可以為鄉鎮企業輸送可造的人才。
教育學習太過于形式化。現階段的社區教育,有些過于注重形式的地方,以敷衍和社會實踐不多為主。這就需要從思想上改變學習者的動態,將健康向上、不斷創新的精神融入他們的頭腦中,這樣才能帶來積極性和不甘落后的自強性。
教育資源未充分利用,也未努力開發教育資源。一些人民并沒有完全認識到社區教育是對他們最大的福利,沒有很好的利用這個惠民政策。社區內的圖書館、學校、機關或者企事業單位等等,還有社區外的教育資源,比如居委會、區教育局或者區文明辦等等都還處于半開放的狀態。這些資源都沒有被人們所重視,最后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和丟棄。有活力的教育資源,例如網絡資源、企業生產實習經驗等等,這些都是有力的武器,能教會人們去認識社會,向富裕之路前進。還有待進一步的開發和利用。
社區教育缺少監管。新農村建設的逐漸實施,國家和社會對社區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強烈。對于社區教育的成績要求日益提高,社區教育工作也逐漸擺上了議事日程。但是我們國家目前并沒有一個完整和合理的監督管理制度,沒有妥善保障社區教育的機制,就無法迎來更遠的前進和提升。上級政府或者組織撥款給予社區教育的經費,也沒有專門的機構進行核查和監管。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社區教育的完善。
四、做好社區教育的措施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可以提出一定的解決方案,并不斷在應用中予以改進。任何一項政策都是由剛推行到不斷的成熟,所以我們要不斷的嘗試。
對于師資力量,鄉鎮企業的學校教育聘請專業的、有文化水平的老師,這樣才能讓孩子們從小就對知識有個正確的認識。一般的農村性質的人民,定期舉行社區文化宣傳講座,獎勵好人好事,鼓勵創辦企業和發展自主經濟。對于種植業和水產業等等,可以在一定的時間邀請專家來指導,并且鼓勵他們對網絡和技術的應用。這樣一個先進的農村——新農村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建立起來。
對于教育經費,設立政府監管部門,環環相扣,并且由人民相互檢舉。最后把社區教育的資金落實到位,才不至于影響社區教育的健康發展。
對于教學成績,定期舉行不同形式的考核。做到人有所教,學有所用。重視社區教育,為了新農村建設更遠更快的發展而不懈努力。
五、展望
有了仰徐村這樣的優秀文明村的靚麗風景,可以讓我們值得欣慰,我們的新農村建設的英明政策在一些鄉鎮也得到了很好的實施,社區教育的教學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發展。我們要戒驕戒躁,沉下心來關注社區教育的發展和新農村的進一步建設。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潘黃街道成人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