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將側重從組織教學、詞匯教學、語篇會話、詩歌童謠等方面嘗試drama策略與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機銜接,從新視角思考與探尋自主有效課堂教學的構建與實施。
【關鍵詞】小學英語;戲劇策略;自主有效
戲劇課作為加拿大基礎教育的一項必修課程,有著其特殊的地位與價值。它承載著多元文化背景下語言教學實踐的內涵與瑰寶。在中國英語作為最為普及的第二語言教學,同樣可以吸納或借鑒戲劇文化教學方法與策略,契合平日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我將drama技法有機滲透于銜接與以下幾方面:
一、組織教學中的“調節器”
“Well begun is half done!” 每一節課對于師生而言,都是共同期待與進入狀態的準備過程。如果在課堂伊始就巧妙的運用Drama教學法進行一些組織教學的熱身活動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調和器”。它既可以營造出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也能為下一步的新授環節打下伏筆。全然引領著孩子一同走近充滿吸引力的英語課堂。
游戲一:face to face .學生可以兩人或多人一組,隨著老師或同學的口令快速反應并配合完成規定動作,Back to back, toes to toes, hand to hand etc.學生在游戲中學會集中注意力的完成每一個挑戰任務,在良好的協作與游戲式的快樂體驗中,喚醒全身每一個求知參與的細胞,快速進入英語語言學習的氛圍。例如我們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中的《A PE lesson》單元,可以與身體部位的詞匯教學或課文教學的重點指令有機銜接。
游戲二:The chair on my right is free. I want …next to me. 學生圍坐成一圈,在一生或老師的右側準備一個空位開始游戲。當發現自己身邊的座位空缺時要快速觀察并用英語邀請沒有和自己同桌的伙伴入座,依此輪流進行游戲。簡單的游戲形式卻包含著教育的智慧。一方面讓每一位學生有了開口參與的機會,教師和學生近距離的接觸,共同參與到游戲中。另一方面,學生在課堂開始就學會了專注和觀察,視角切換到關注身邊還未曾交流過的同學,他們都有可能成為自己新的合作伙伴甚至是朋友。
二、詞匯教學中的“花樣板”
詞匯是語言基礎大廈的“磚石”,是語言交流的基本要素。如何讓學生饒有興趣的保持長久有效的記憶,并結合音形意進行意義活動的交流或表達。我們可以運用drama的有效策略,將誦讀抄寫的模式多樣趣味化,在不失新意而又循環復現的操練中積累詞匯,那勢必能為詞匯教學添加新的元素和色彩。
譬如游戲dumplings : 同學們共同就某一個話題回憶其相關的詞匯。然后大家圍坐成圈,每人扮演其中的一種成分,例如A是flour,B是water,C是vegetable,D是meat等依次輪流。當站在圈中間的老師或同學隨意說出其中的一種佐料時,相應角色的flour、water、vegetable或meat都要快速的變換座位,沒有搶到座位者就要站在圈中間,發下一指令繼續游戲的環節。如果發令的是‘dumplings’,那所有的‘佐料們’都要快速變換座位。教師也可以作為其中的成分之一參與到有趣的游戲活動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全神貫注的參與和反饋。領悟到自主運用所學語言的成功感和樂趣。
童謠歌曲的“協奏曲”。
童謠是詩化的語言載體,它符合學生的心理年齡和思維特點,將所學的新知蘊藏、串聯在有意義的英語小詩或說唱中。充滿韻律與美感的詩歌童謠是孩子感知英語的欣賞過程。也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 的氛圍中提升語言表達與運用的綜合能力。
方法一:Reader’s theatre:學生可以圍繞小詩進行合理角色分配和朗讀材料的分工,運用舞臺的層次感營造詩歌的意境,體現出印象最為深刻的畫面效果。朗讀中采用不同的聲調、語速、擊打伴奏或隊型變化等體會詩歌中的主要含義和情感。
方法二:chiming in : 首先讓學生了解預覽詩歌的內容然后教師只說其中的開頭或其中的一部分,鼓勵學生積極的配合跟上朗讀的片段,在填補信息的游戲練習中加深記憶,提高語言表達的流暢性和靈活性。
語篇會話的“現場秀”。
“Books are for sharing ,good writing was meant to be listened to, and imagination is for everyone.”語篇教學是生活化語言的生動載體,是施展學生語言才能的最佳場際之一。結合戲劇課的教學方法我們可以聯系具體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環環相扣且由淺入深的教學任務和互動模式,讓學生加深對話或課文中情節人物的了解,運用多種方法展現出自己的獨特見解、思考和運用能力。
例如在執教《牛津小學英語》六年級的part E部分的一個有關女孩丟失錢包,小偷被警察抓住的小故事時,我們可以設計如下三個層次的教學活動:第一層次,運用Acting in role。第二層次,運用reading in role。第三層次, role on the wall ,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和主要事件,認識到他們在戲劇中所經歷的與他們在書本中讀到的是密切相關的。
文化是沒有國度限制與劃分的,語言教學多是以藝術交流為媒介,而戲劇課則是承載著中西文化的又一個新舞臺。孩子們可以在交流中了解新的事物并掌握與運用,師生全新的角色定位,給與學生更多的空間與時間去學習,交流與實踐。相信我們的課堂同樣可以將西方教育教學中的精華物為我用,中西合璧,在推進新課改與構建自主有效課堂的試驗田里播撒希望的種子。
(作者單位:江蘇省鎮江市中華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