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在科學課堂學習中要進行探究教學,探究不僅是科學學習的課改目標,更是小學科學學習的課改方式。因此,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充分提供科學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在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樂趣,并增長科學探究的能力,從小養成科學的處事態度。
一、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學好任何事物的前提,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天生對新鮮事物有好奇心,總是覺得這也好玩,那也好玩,喜歡聽教師講解,但自己并不想去探索、去鉆研。所以,作為小學科學教師,其任務就是要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科學原理,讓學生在探究中激起學習興趣,并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教學溶解現象這一節課時,教師先進行高錳酸鉀和方糖溶于水的實驗,讓學生事先仔細觀察,然后向學生提問,是不是所有的物品都能溶于水中呢?一邊問教師一邊讓學生自己進行如下實驗,讓學生把自帶的一些油、鹽、粉筆末和面粉等等放入事先準備的水中,然后讓學生自己進行觀察并做好實驗記錄,學生通過親自做實驗找到了正確答案,顯得特別興奮,都對科學的學習十分感興趣。又如,在教學物體沉浮的實驗時,先讓學生做木塊和石頭浮沉實驗,先調動起學生對浮沉實驗的積極性,這時教師再給學生講有關死海的故事,然后拿出大小不一的兩個雞蛋,讓學生把兩個雞蛋分別放進清水中,并在放大雞蛋的清水中加入適量的鹽并加以攪拌,再讓學生觀察浮沉的現象。學生觀察過后都躍躍欲試,很多同學想到了從家里拿一些水果來做實驗。這些實驗讓學生激起了學習興趣,更調動了學生自我探索的精神。
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體驗探究科學的樂趣
要想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找到自我探索的興趣,重點就在于教師要擺正自己在教學中的位置,能恰如其分的當好“導演”的角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把學生看成是學習的主人,自己只是課堂教學的總導演,要充分發揮主導的作用,在講解的時候盡量少講一點,多給學生進行引導和點撥,不要用在一堂課中牽著學生的鼻子到處走的教條教學法。要讓學生在課堂中積極思考,多一點自我表現的機會,多一些進行科學實踐的機會,從而多一點體驗成功的喜悅。只有學生親自參與到體驗實踐活動中去,才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并能深刻地理解相關的科學知識,從中體驗到探究科學的樂趣和獲得成功的喜悅感。
例如,在教學不倒翁的實驗演示時,教材中要求進行兩組對比實驗的操作,從中找到不倒翁不倒的真正秘密,懂得上輕下重的物體是最穩定的規律。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事先把教材稍作改動,先和學生一起來試著制作一個不倒翁,不管學生采用什么方法,什么材質來制作不倒翁,做完后就和學生一起玩,一起研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在做不倒翁的時候,學生們就會想方設法,尋找能制作出不倒翁的材料來,到底要用怎么樣的物品來制作才能讓不倒翁不倒呢?如此這樣,就激發了學生自我思考,自我探究的思維,也給學生的思維留下了足夠的空間,還能保證學生全體參與,更直觀、更形象、更有說服力,課堂結束后,足以讓全班同學都能了解不倒翁的由來和不倒的規律。也就是說,學習只是一種能力的培養和構建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要積極培養學生的自信度,讓學生勇于成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探索者。
又如,在教學四年級的科學《浮力》這一節課時,教師可以用提問導入法,問學生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學生們聽教師這么一問,就會把平時自己知道的一些答案說出來,如:跟物體的重量有關,還有物體的材料有關等等。見學生這么回答,教師并不要當時就給予學生評價,而是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分組來進行實驗操作。實驗操作完后,再進行交流,這時不同小組的學生就會積極發言,木塊在水中是浮起來的,而另一小組會說橡膠泥在水中會沉下去,可是把橡膠泥捏成船后就會浮在水面上了,還有一小組同學則說石頭是沉到水底的,為什么不像木塊一樣上浮起來呢?這時另一小組又傳來了笑聲,原來是一個學生把自己的一只鞋子放在水盆中了,他看自己的鞋子浮在水面上顯得特別開心,雖然這位同學做得不太好,有點過了,但是教師并不要批評他,而應給予一定的表楊,贊許學生敢于探索的學習精神。并幫助這位同學來總結出鞋與石頭一樣重,石頭沉下去了,而鞋卻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是因為水的浮力的作用,說明體積大,水對它的浮力就大,體積小,小對它的浮力就小。因此,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重量、體積、材質等一一相關的。所以在科學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們進行科學地實驗去證實科學道理,在實驗中去進行科學探究,只有這樣才是最有意義。
三、發展個性,培養學生創作能力
在小學科學課堂探究教學中,教師要重在發展學生的個性,來培養學生的動手創作能力。盡可能的把課堂的探究活動有意識地向科技小實驗、小制作、小發明等方面發展,讓學生留有足夠多的探究時間,讓學生在大自然中自主地開展探究活動,使探究活動不斷得以延續。例如:在對鏡子進行研究時,做一個潛望鏡和萬花筒;在對小燈泡電路進行研究時,做一個小臺燈等。或啟發學生用科學課所學的知識,利用身邊的廢舊塑料筒制作出造型美觀的垃圾筒,能變廢為寶。孩子們的智慧和潛能是無窮的,人人都是小小發明家,教師就要激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發現和探究。
總之,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要有效地開展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合作學習,養成積極思考問題的習慣,讓科學課堂教學變得更有生機,更有生趣。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尚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