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為學生認識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色彩斑斕的空間,為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提供了有血有肉的憑借。豐富的語文課程資源,為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的滲透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可以在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找準語言訓練與思想品德教育的結合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德素質,充分開發(fā)其心理潛能,為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語文教學;思想品德教育;滲透
小學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不僅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還注重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意志品格、良好習慣和健康個性等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現(xiàn)結合具體課堂實例談談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實踐與研究。
一、在漢字的學習中學會關愛
小學生年齡小,談意志品格、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還為時過早,但在教學中引導他們形成健康的品德,這應該是我們語文老師責無旁貸的使命。在教學二年級下冊課文《快樂的節(jié)日》中的生字“愛”時,我發(fā)現(xiàn)這是向學生滲透品德教育的一個非常好的契機。于是我在請大家用“愛”字組詞、說話。有的說:“我愛祖國”,有的同學說 :“我愛爸爸媽媽”,還有的說:“我愛學習”、“我愛勞動”等等,聽了這些話,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可就在這時有個學生把小手舉過頭頂,我暗自為他愛動腦筋感到高興,馬上請他說。誰知,這位同學站起來一語驚人:“我誰都不愛,我就愛我自己。”
雖然是“童言無忌”,但是他的話還是反映了現(xiàn)在的孩子有些自私的特性,如果處理不好,將會產生不良的效果。于是我問道:“你爸爸媽媽對你好嗎?”“好。”“他們愛你嗎?”“愛。”“那你為什么不愛他們呢?”他撲閃著大眼睛,低下頭笑嘻嘻地說:“其實……其實,我也愛他們。”
于是我抓住機會對全體學生進行以“愛”字為主題的教育。
二、在精彩的閱讀中發(fā)現(xiàn)美好
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專家精心挑選的,可以說篇篇都是文質兼顧的美文,傳遞著豐富的信息,而學生也會以自己的興趣、認知、情感、意志、性格來選擇和把握呈現(xiàn)在他們面前的各種信息。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挖掘課文中蘊含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努力把握語文和品德教育的結合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發(fā)展。
在教學《我不是最弱小的》這篇課文時,其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我是這樣處理的:
我問:“同學們,在讀課文多遍之后,我發(fā)現(xiàn)課文中有一句話特別有蘊含,而且是越讀越有味,你想想會是哪一句?”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紛紛投入課文讀起來。幾分鐘后課堂上小手如林。
當有同學說到:“森林里是那么美好,天空藍湛湛的,小河碧澄澄的,樹木綠茵茵的,草叢中點綴著些各種顏色的野花兒”時 ,“森林里是那么美好”這幾個字,雖然出乎他們意外,但卻將他們思維激活了,經過一番思考后他們眼亮了:森林里景美人更美。就這樣,一句簡單的話語在老師用心的閱讀教學中賦予了其豐富的內涵,真正做到了心靈的交匯與碰撞。
三、在口語交際中碰撞心靈
口語交際是一種雙方互動的交流協(xié)作活動。只有交際的雙方情以誠,心以投,通過合作才能獲得成功,在活動中訓練學生文明禮貌用語,待人接客禮儀,真誠合作舉止,從而培養(yǎng)學生待人誠信,懂得禮貌的品德。
在口語交際《學會贊美》中,我是這樣設計的。課始我說:同學們,你們會贊美別人嗎?老師想先為大家表演一個小節(jié)目,請大家想一想應該怎么去贊美別人。于是我就表演像媽媽一樣將燒好的幾盤可口的菜端上桌,并不停地用袖子擦汗,用手捶背。接著我便讓孩子們根據(jù)我的表演來贊美自己的媽媽。孩子們便七嘴八舌地說開了,但是有的贊美之辭顯得干癟;有的則顯得蒼白無力;有的則言過其實;有的則表達不當,讓人聽起來很不舒服……針對這種情況,我適時地對同學們說:“贊美一個人看起來簡單,其實學問可大著呢!一定要發(fā)自內心,恰如其分,真誠贊美,讓贊美成為心與心的碰撞。但在贊美的時候也不能言過其實,否則就是說奉承話了。同時我們要隨時隨地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感受別人的優(yōu)點,并進行贊美。那樣,你不僅照亮了別人,更照亮了自己的心田。”
通過我的引導,孩子們的贊美之辭就變得客觀多了,真誠多了,也好聽多了。試欣賞一例 :“哇唔,您做的菜,顏色真好看……(做嗅狀)好香呀,我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老媽你真厲害!”
我不滿足于此,繼續(xù)乘熱打鐵:同學們在我們周圍,有很多人和事是值得大家贊美的。請找出并對他們進行贊美。
引導學生贊美老師:老師,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在三尺講臺上辛勤耕耘。
贊美好朋友: 朋友,在人生道路上,我們風雨同舟,共同成長。
贊美……
的確,在口語交際教學中,通過具體的指導和實際訓練使學生樂于交流,并養(yǎng)成認真傾聽他人的習慣,提高感受他人情感、認識他人情感的能力,更要在交流中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與他人進行心與心的碰撞。
小學語文教材為學生認識世界、了解人生、形成價值觀提供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空間,為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有血有肉的憑借物。豐富的語文課程資源,為思想品德教育的滲透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應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找準語言訓練與思想品德教育的結合點,對學生加強心理引導,做到教書育人的完美結合。
(作者單位:江蘇省盱眙縣舊鋪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