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小學數學教學中,填鴨式的做法頗為普遍,對教師而言,似乎較為省事,但教學效果很不理想,于是逐漸被淘汰。現如今,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得到普遍運用,其作用日益彰顯,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經過學習和實踐,現班門弄斧,表述如下。
一、創造機會,使學生具有合作意愿
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必須具有這種需求,有需求才有行動,因此在教學活動開始時,教師應有意識地設計一些有利于小組競爭的題目,而且注意所選擇的內容只有通過幾個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如,在教“圓的周長”這課時,四人小組中只有一張報告紙、二根線三把尺、三個圓,要求他們準確迅速地測量圓的周長并填寫實驗報告。如此這般,四個人不得不合理進行分配,三人測量一人填寫。利用這樣的機會,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意識到:只有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任務。再如,在教學長方體、圓柱、球哪一個滾得快時,也精心布置,讓學生擁有合作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合作需要,從而水到渠成地去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合作機會多多,只要善于把握,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將會功到自然成。
二、把握機會,多加引導
在學生具有合作意向的同時,也存在一個問題,即這些經過小組合作得出結論的過程對他們來講是具有很大難度的。學生們會感到束手無策,小組合作學習無法展開。因此教師的引導不可或缺。引導可分幾個階段來進行。
1.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明確了所要探究的問題后,每位學生必須先獨立思考一番,有了一定的思索才有基礎再進行小組交流。否則大多數同學只能湊熱鬧,最后勞而無功,因此有一定的個人想法是必須的。在交流時還必須使各組內每位學生清楚同組組員的觀點,然后再討論綜合。在這一階段,教師應積極注意詢問每一位成員的不同觀點,從而使學生養成習慣,傾訴自己的觀點,傾聽別人的觀點。
2.全員參與,同享快樂
培養個體相互協作的精神應是長期的教育目標之一,小組合作學習便是實現這個目標的一個有效途徑。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合作,彼此尊重相互交流,共同享受成功的快樂,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和樂趣,這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最理想狀態。在合作中,我們不僅要重視交流的觀點,更要重視交流的過程,這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靈魂,這是一個授之以漁的絕佳機會。
3.個別示范,以點帶面
一些優秀學生對于小組討論比較得心應手,普通學生卻有些困難。因此教師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使全體學生都能很好地進行小組探究尤為必要。對于能力較強的組反饋時讓其講得詳細些,突出一些討論過程和細節作為其余組的示范;對于不善交流的小組,教師應在討論過程中及時進行指導或參與討論。久之,讓學生逐漸形成討論的氣氛,掌握討論的方法以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
4.重視對中下等學生的輔導
在小組討論中,成績優秀的學生總處于主導地位,他們能力強思維活躍。中下等生則處于被動地位,若順其自然,定會兩極分化。對此,教師應重視指導,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側重傾聽中下等生的交流和論述,給他們充分的時間,反饋時多讓中下等生就小組觀點進行總結,優等生則做補充發言。
三、體驗成功,鞏固合作成果
成功來之不易,個人不能解決的問題才作為合作學習的內容,各小組要經過各自的思考、交流、討論,才有可能獲得統一的結論,因此,學習小組一旦獲得成功,不單單是個人的成功,而恰恰是集體的成果。讓學生意識到這一些,從而促使學生喜愛小組合作學習,喜愛在小組中交流探究。為此,教師在肯定成績時,要肯定一個小組而非某個學生,在表揚時,應表揚整個小組而非某個個人。讓學生都體驗到個人成功的樂趣,更體驗到小組合作學習的樂趣,從而更深刻地鞏固合作成果。
總之,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讓學生樂于合作學習,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張芝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