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盡管高考作文題年年標新立異,但考生只要抓住規律,掌握了命題的特點和趨勢,備考就會有條不紊,事半功倍。
2011年全國各地高考作文題呈現出以下命題特點:命題形式多樣化,命題作文、話題作文與材料作文等命題形式相互融合與創新;文體開放與限制并行;作文命題內容貼近生活,關注社會熱點;關注個性,抒發真情實感;審視理性思維;透視人生態度、情感、價值觀等。2012年全國高考作文命題必將在2011年命題特點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一、關注生活,貼近現實,理解時代理念,抒發真情實感。
2011年高考作文命題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對生活的關注,對時代理念的呼應。這一點也必將在2012年的高考作文命題中得以繼承。需要注意的是,關注生活,并不僅僅指對自我生活的留意,更重要的是要以自覺的態度關注社會、思考人生,要敏銳地發現生活中的新問題,培養自己的理性思維能力,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針對此趨勢,考生在備考作文時,要避免陷入題海。很多人希望在短期內迅速提高寫作水平,適量的寫作實戰練習是必不可少的,但最重要的還是積累寫作素材,學會對素材舉一反三,以應對各種類型的寫作。高中生生活圈子小,想要獲得豐富的生活材料是不容易的事情,但這并不是說沒有其他材料可以替代。對于高三學生來說,經常讀報刊,尤其是一些素材的小冊子,是一個有效積累素材的渠道。其實寫文章的能力,不是“教”出來的,而是“讀”出來的。
讀報刊的技巧:
1.吸取最新素材、最新的觀點,把握時代脈搏。
2.多積累語文知識,如歷史典故、名人名言、古典詩詞等。
3.擅長深層挖掘素材內涵,轉化成適用話題,舉一反三,綜合運用。
二、全面練習各種文題,爭取每種文題都會寫。
不要以為本省市卷今年考新材料作文,明年還會考新材料作文。雖然各地命題存在一定的延續性,但命題形式是穩中求變的。如2008年湖北卷考命題作文“舉手投足之間”,2009年考“站在___門口”是半命題作文,2010年是新材料作文“幻想與現實”,2011年則又是命題作文“舊書”。另外,高考作文命題對文題的命制,就本地而言有很強的繼承性,各個地區的考生應高度重視本地區近幾年高考作文題的有關規定,并為訓練作參考。因此,如長期以話題作文出現的省市,則應加強材料作文的指導;而連續幾年都用材料作文進行考查的省市,則應多關注命題作文。只有經過廣泛訓練,考生才能在寫作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三、通過思維訓練,培養審題能力。
2012年高考作文命題,在整體上仍將會繼續保持重視理性的傾向,所以考生在平時訓練時,應相對加強聯系具體問題辯證分析、靈活論證的能力。進行專門訓練,針對某一現象,怎樣出觀點,怎樣出新觀點。很多時候,一個好觀點就能帶來一篇好文章。不管是對觀點的提煉,還是對材料的運用,變通的技巧都非常重要。怎樣把一個常見的認識演變成一個獨特的認識,怎樣把一個用于別處的材料恰當地用到自己的文章中,這些都需要考生有好的思維習慣。盡管新課標理念強調不在審題上為難考生,但是2011年高考作文命題有些省市卷的題目存在一定的審題難度。只有長期進行思維訓練,考生在高考審題時才能準確提煉觀點,正確立意,從而解決審題這一難題。
四、規范寫作步驟,突出表達訓練。
在高考作文題的命制上,現在命題者基本上都形成了這樣的共識:一是不在審題上為難考生,二是盡量預留空間讓考生立意、選材、構思。由此可見,要寫出優秀的文章,只有從立意和文采方面加以突破。這就決定了考生要規范寫作步驟立好意,加強訓練,才能寫出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考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強化訓練:
1.審題訓練:一是要提高揣摩命題者意圖的能力,尤其要提高理解題中材料的意思和提示語中關鍵詞語的能力。任何一道作文題都有明確的命題意圖。看到作文題,考生就要思索一下命題者為什么這樣命題,進而探究命題的依據和出發點。二是要有辨別文體的能力,要注意作文題對文體有沒有具體要求。三是要有確定選材范圍的能力。四是要有把握題意重點的能力,尤其是要善于抓住題眼,進行反復的揣摩和思考。
2.立意訓練:一是立意要準確,要對事物的本質進行客觀、全面和公正的認識。二是立意要鮮明,主張什么,贊成什么,反對什么,都要旗幟鮮明地表達出來。三是立意要集中,一篇文章必須有而且只能有一個中心,否則寫出的文章就會散而亂。
3.選材訓練:一是選材要契合文章的中心或主題,與中心或主題無關的材料不能用。二是選材要典型,要選擇能充分表達文章中心或主題的材料。
4.構思訓練:一是審題立意結束后,考生要思考文題適合寫什么文體,迅速構思出文章的主體框架,明確開頭、中間、結尾各寫什么。二是要能確定出詳寫和略寫的內容。
5.表達訓練:一是表達要準確,遣詞造句要準確客觀地反映事物,準確地表達思想情感。二是語言要生動、流暢,多運用修辭手法,多用長短句和整散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