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顧彼時興起于二十世紀初葉、繼而主導全球美學思潮的現代主義設計,其核心概念不外乎是功能主義和理性主義。然而,正由于如此過于追求功能化、機械化、標準化的理性工具思維,往往使其產品充滿了冷漠感,缺乏人性與文化情懷,同時它也打破了各種不同文化的共生關系,且剝除了在地(Local)文化風貌的結果,亦使得絕大多數設計作品千篇一律(比方近期在臺灣出版界最廣為人知的例子,2011年博客來網絡書店于文學祭活動當中將過去諸多雷同的文學書封面并置呈現的“撞衫”事件,引發網友熱烈討論“封面是否涉及抄襲”的話題)。
對此,早期工藝圈內有志之士(包括像是十九世紀英國發起“美術工藝運動”的William Morris、John Ruskin等人)即已洞悉在現代主義設計思維之下強調極端理性、批量化的生產方式和設計理念自身所難以克服的人為弊病,故而開始倡導民間手工藝復興,藉以抵制機械制品以及媚俗的矯飾藝術,務須期使設計造型的匠意回歸功能與材質的最原點,追想昔日Morris與友人合伙經營的設計公司不惟幾乎包辦了金屬工藝品、家具、彩色玻璃鑲嵌、壁紙、掛毯、地毯、印染花布以及室內裝飾品等各式設計產品,晚年他獨資創立的凱倫史考特出版社(The Kelmscott Press,1890)更開始注意書籍的制作與設計,Morris從十五世紀中古世紀歐洲印刷字體里得到了新的啟示,并且加以發展,廣泛利用在他所出版的書中。
無獨有偶,日本近代“民藝運動”創始人柳宗悅(1889~1961)于1927年首度發表《工藝之美》一文,該文中特別提到:“手工為何受人青睞?不外乎由于自然的作用。與手工相較,任何復雜的機械都是簡單的。機械制品之拙劣,在自然面前只不過是微不足道的標記而已。唯有優秀的工藝才是自然的光榮贊歌”。在他看來,所謂“民藝”概念乃是指由民間無名工匠所制作出來的、在民眾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日用雜器,其本質并非用于鑒賞的美術品,而是為了實用之需手工制作。因此,與那些炫耀技巧的華麗裝飾品相比,民藝毋寧更呈現出自然、健康以及樸素之美。
昭和六年(1931)8月,柳宗悅與陶藝家濱田莊司(1894~1978)、河井寬次郎(1890~1966)、青山二郎(1901~1979)等共同籌劃、由東京“聚楽社”出版的《工藝》雜志正式創刊,這份雜志原先命名《民藝》,后來根據青山二郎的建議而改為《工藝》。當時,柳宗悅透過朋友關系,找來了自幼在靜岡市出生、于中等學校畢業后隨即入學東京高等工業學校(今東京工業大學)學習圖案設計的染色藝術家芹沢銈介(1895~1984),負責該雜志封面(表紙)裝幀事宜。最初,從創刊號到第十二期,由芹沢設計的《工藝》封面皆以天然染料和牛膽混合成顏料,然后用傳統日式和紙手工印染而成,或在紙上髹漆,且內頁不乏各種精致的手工插圖,至于雜志正文則采用十二磅的鉛字排版,整體來說無論編排設計或印刷質量均屬上乘。
觀覽這些封面構圖當中,除了變化萬千的和風紋樣與裝飾花朵外,有些還結合了書法和細密畫。據說這種技藝是無法靠閱讀聽講學得的,只能跟隨老師傅用眼睛與經驗不斷親身體會,數百年來師徒相傳,一代傳一代。
想當初,自從芹沢銈介在他三十二歲那年(1927)初次接觸(閱讀)了柳宗悅宣揚民藝運動的連載文章《工蕓の道》之后,從此便感銘終生受益無窮,并尊奉柳氏為恩師,而后柳宗悅幾乎大半輩子所有著作都直接交付芹沢銈介負責設計裝幀。除此之外,芹沢也替當時許多日本文壇知名作家繪制書籍封面(及書盒),包括海音寺潮五郎、川端康成、佐藤春夫、獅子文六、白洲正子、武田泰淳、丹羽文雄、山崎豊子、山本周五郎、內田百閑等,裝幀著述皆頗獲好評,直到晚年退休為止,芹沢銈介在他有生之年總共繪制了超過500部的裝幀作品。
昭和十四年(1939),四十四歲的芹沢銈介在恩師柳宗悅的建議下逐漸把傳統紙型印染工藝視為畢生職志所在,并且被這種美深深吸引了,為此他特別來到日本沖繩島上學習當地印染技藝——“紅型”(びんがた)。
所謂“紅型”,乃是用一張型紙在布匹面料上通過漏印染繪出豐富多采的紋樣的工藝,相傳源起于古代琉球王朝時期的貴族服飾制度有關。“紅”指色彩齊全,“型”指各種紋樣,其基本技法主要有型染、簡描、藍染(漬染)等。之后,他在紅型的基礎上創造了自己的一套渲染技藝,稱作“型繪染”。關于此一命名,乃是1956年日本文化廳授予芹沢銈介“人間國寶”封號時所特別題作的,意即以紙代替布來制作渲染造型。
相對于傳統布染來說,紙染技法無疑又擴展了染色藝術創作的可能性,由于芹沢銈介本身偏愛使用明亮而溫暖的色調進行渲染,致使所有映入眼簾的和服、腰帶、門簾、壁掛、屏風、玻璃畫乃至書籍設計等器物,造型紋樣都變得更加生動。總而言之,比起純粹地追求形式美感,芹沢銈介始終強調融入民藝精神于工業設計之中,其作品可謂體現了傳統手工藝與西方現代藝術理念的某種交融,不惟讓人從中汲取美的源泉,亦對日本現代設計產生了深遠影響。
1976年生于臺北,臺灣大學建筑與城鄉研究所碩士。具有天秤座理性的冷淡與分析傾向,對人對事缺乏諂媚的熱情,工作余暇偏嗜在舊書攤中窺探歷史與人性。著有《半世紀舊書回味》、《裝幀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