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路向 DIRECTIONS
作者:伍成邦 陳曉蕾 蘇美智
出版社:三聯(lián)書店(香港)
出版日期:2011 年11月
據(jù)說近年心靈勵志的書泛濫了,過多了,好像整個社會都處于崩壞當中,你需要鼓勵,需要被激發(fā),可到頭來仿佛是另一種壓抑。而我看《路向 Directions》,感覺倒是很好。三位作者訪問幾位因種種原因?qū)е聜麣埖娜耸浚饔泄适拢云降拿鎸Ь常x來踏實豐富。
當中有人患了肌肉萎縮癥,被斷定不能活過二十五歲,她五歲時就想過死,如今年過四十,覺得每天都是賺回來的,不自殺,便活好。也有誤入岐途、無惡不作的人,為趕走空調(diào)頂上一群吵耳白鴿而失足墮樓,聽起來有點黑色幽默的憂怨。走不動,卻回頭反省,始明白人生該如何繼續(xù)。
我說,生活還是一步一步。之于他們,曲折的旅途不靠雙腿,而是由低谷站起來的勇氣和意志。
B
香港文學(xué)與電影
作者:梁秉鈞 黃淑嫻 沈海燕 鄭政恒 編
出版社:香港大學(xué) 香港公開大學(xué)
出版日期: 2012 年 1月
“電影小說”作為香港書店里一個分類,這幾年的銷售總是名列前茅。它可能是小說作品以映畫封面成了另一個營銷渠道,觀眾看過改編電影了,對原始文本興趣大增;當然也有把電影劇本或片段成書,讓大家透過文字細味影像。
“電影”和“小說”本來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shù)形式,在美學(xué)、手法上卻又互通互補。《香港文學(xué)與電影》正要探討兩者之間的復(fù)雜關(guān)聯(lián)。《情場如戰(zhàn)場》是張愛玲第一個在香港拍成的劇本,我們都喜歡。再舉個例子,張恨水的《啼笑姻緣》被改編成香港電影有十四次之多——五十年代展現(xiàn)國難情感,六十年代揉合武俠與愛情,七十年代是年輕人的躁動。橫跨數(shù)十年,一個故事,在每個時代均有它微妙的異同。
書中收錄了學(xué)者周蕾的文章,更為動人的,是香港早期普及文如天空小說及廣播媒體發(fā)展的總覽,也是其母艾雯——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相當受歡迎的廣播工作者及電影編劇——的回憶。她的創(chuàng)作迭事,乃舊香港的有趣片斷;提倡以廣東話入文,正是我們的城市,最活躍可貴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