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成功的環保,是堅持不懈努力的結果,不乏一些啟示可供借鑒。
早在一百四十年前,蘇黎士就建立了污水凈化設施;一百年前,日內瓦就開始對城市進行有計劃的綠化。瑞士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汽車普及率極高。二十多年前,瑞士政府就鼓勵民眾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以減少汽車尾氣所造成的空氣污染。如今,被譽為“綠色交通工具”的有軌電車已經成為街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此外,瑞士還擁有九條總長三千三百公里的自行車道。平時即使遇上紅燈或是短暫的堵車,駕駛者一般也會熄火以減少汽車尾氣排放。
瑞士人對環保的考慮細致入微,各個城市的照明嚴格執行低能耗標準;超市一般都設有回收塑料制品和電池的裝置,鼓勵顧客使用紙質或布質的購物袋以減少白色污染;一些旅游城市更是重視環保,比如馬特洪峰所在地的策馬特鎮,就明令禁止燃油類車輛進入,旅客必須搭乘專線火車;在很多小鎮,無污染的電動車和馬車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政府還采用稅收減免和補助津貼等政策鼓勵國民建設節能型房屋。瑞士的許多建筑物都裝有專用雨水流通管道,可蓄存雨水,循環利用。即使是國家大型建設項目,設計者首要就是充分考慮環保。比如在修建阿爾卑斯山的隧道時,從隧道中挖出的礦石被用于修建其他工程或是作為水泥廠的原材料,盡量減少工程對環境的破壞。
瑞士人重視環保教育。學校基本上都開設與環境相關的課程。有關部門經常免費向居民分發環保的宣傳資料,并定期舉行活動。瑞士街道干凈整潔,很難看到隨手丟棄的廢棄物。居民自覺地把垃圾進行分類整理,保證不讓有害物質破壞環境,并確保可回收資源的循環利用。
回顧歷史,不難發現瑞士也曾飽受環境污染之苦。十九世紀末,隨著旅游業的興起,蒸汽火車投入使用。由于煤炭資源有限,大量樹木被砍伐以作為燃料使用,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環境問題。因此,瑞士政府于1902年頒布了《森林保護法》,該法案成為瑞士歷史上第一個環保法規,它及時有效地制止了人們對森林的盲目砍伐和破壞。如今的瑞士森林覆蓋率高達百分之三十以上。
上世紀中期,隨著工業的迅速發展,許多工廠拔地而起,工業污水和廢氣對環境的污染日益嚴重。與此同時,汽車的大量使用也給空氣造成很大污染。為此,瑞士各級政府制定了全面詳細的環保法律法規,并實行嚴格的執法手段。政府非常重視企業在環保中的作用,對企業征收垃圾處理稅、能源消費稅等稅種,并采取頒發消費許可證和補貼等多種經濟手段。
瑞士在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根據去年全球經濟論壇上公布的2011年環境保護指數,在參與調查的一百四十九個國家中,瑞士的綜合得分最高。瑞士人在提倡環保的同時,也受益于環保。瑞士境內百分之七十湖泊的水可直接飲用。賞心悅目的環境充分釋放了瑞士人的創造力,使這個中歐小國生產的許多產品處于世界頂級水平。瑞士的眾多環保技術一直處于世界前列,擁有大量的環境工業從業人員,年收益近一百億瑞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