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身韻是中國古典舞學科體系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作為中國古典舞的“舞魂”由“形、神、勁、律”四個不同而又不可分割的方面有機構成。“形神兼備、身心并用、內外統一” 正是中國古典舞的風貌及審美精髓和藝術靈魂。它不僅體現于徒手動作形式,也貫穿道具服飾舞蹈當中。劍之舞蹈、袖之舞蹈,是徒手部分的繼續和深化,其宗旨在于通過強化肢體的表現,進一步拓展舞蹈的表現手段與肢體運動空間,增加了當代中國古典舞的內涵和藝術張力。
關鍵詞:古典舞身韻;徒手訓練;劍袖訓練;比較分析1古典舞身韻的核心與價值
自1984年正式將“身段”定名為“身韻”一詞,中國古典舞找到了自己重要的審美支點、文化底蘊與時代精神。這一改變標志著戲曲和舞蹈二者的分家。擰、傾、圓、曲的基本形態;以腰為軸平圓、立圓、八字圓的“三圓”運動路線;提沉、沖靠、含腆移、旁提等多種基本動律元素;欲前先后、欲左先右、逢開必合、逢沖必靠等一切從反面做起的反律式的運動規則;輕重緩急、抑揚頓挫、起伏跌宕、曲回縈繞的語式結構;三節六合、一動百動、全身配合的運動方法;以神領形、以形傳神、神形兼備、身心并用、內外統一的風格特點;疏密有度、強弱對比、快慢相間的節奏變化等等。將這些內容簡練明確的概括為四個字就是“形、神、勁、律”——身韻的核心。
身韻不僅呈現了中國古典舞的舞蹈本體性和肢體語言性,同時還具有鮮明濃郁的民族風格,它反映出動作表層以外的文化內涵,在時代精神和歷史傳統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提供了一條行之有效的從教室到舞臺的中介,由身韻培養的古典舞演員如“水到渠成”般,完美演繹了許多優秀的舞蹈作品。如王亞彬表演的《扇舞丹青》,邵俊婷表演的《愛蓮說》,孫科表演的《孔乙己》、《逼上梁山》,王韜瑞表演的《新生》等,都獲得過桃李杯舞蹈大賽古典舞金獎,當然這些耳目一新優秀的舞蹈作品離不開古典舞的舞蹈編導們,如佟睿睿、趙小剛、胡巖等。這一切使我們反觀中國古典舞身韻,就不難發現它訓練功能中所包含的巨大美學意義和不可取代的訓練價值。
唐滿城先生:一個優秀的中國民族舞演員除了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和技術技巧外,還須同時具備在中國古典舞特定的藝術規范和審美特征要求下的重要表現手段——身韻。“身韻”從字面上解釋,是“身法”與“韻律”的總稱。“身法”屬外部的技法范疇,“韻律”屬藝術的內涵神采,二者有機結合與滲透,才能真正體現中國古典舞的風貌及審美精髓。身韻所訓練的“身法”和“韻律”實際就是對“形、神、勁、律”的訓練,一個表演技能成熟且優秀的古典舞演員,他在舞臺上展現的動作之所以具備審美價值與藝術魅力,是因為體現了“形、神、勁、律”的高度融合。“形、神、勁、律”,這四個不同且不可分割的方面,每一個都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內容,所以在日常訓練時應該如基本功訓練一樣,學習每一方面應遵循“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單一到復合、由基礎到高級的邏輯規律,在熟練掌握每個方面之后,最終將四者完美的滲透與融合。
2“形、神、勁、律”在劍袖訓練中的價值
中國古典舞除徒手部分外,又增添了第二部分內容,就是服飾道具的訓練。這部分訓練不是單純學習服飾道具本身,而是把身韻徒手部分的內容繼續深化,通過進一步加強身法的訓練,達到“以身帶器、以器練身,身器合一”的目的。帶有服飾道具的舞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淀和創造智慧的結晶,服飾中選擇了水袖,器械中選擇劍,這一文一武將徒手部分“形神勁律”的教學內容,在袖和劍的帶動下進一步強化和運用,且具有鮮明濃郁的民族風格和極高的訓練價值。
袖舞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傳統的女子舞蹈形式,運用水袖進行的舞蹈表演具有獨到的藝術感染力和特殊震撼力。袖是服飾文化的符號象征,也是表現舞蹈人物情感的強烈手段,更是舞者肢體語言的延伸與夸大。袖的運用充實和深化了手臂的語言,它通過身體根節、中節、稍節的運動程序與意、氣、力的內部因素,將內勢與外勢、袖舞技巧與舞蹈基本功技巧有機地結合,進而傳達出中國古典舞生動的神韻與情感。袖的訓練核心是身和袖之間的配合,袖舞的訓練不僅解決了專業性很強的袖技,而且是身韻徒手部分的深化內容,“以身帶袖、以袖帶身、身袖合一”,進一步擴展深化了徒手的“形神勁律”。劍舞的訓練經過提煉、整理與發展,其宗旨也是通過強化肢體的表現,尋求“以身帶劍、以劍催身”的動作規律,拓展了具有舞蹈特征的表現手段與空間。劍舞除具備身法性鮮明、觀賞性美、訓練性強的特點外,自古以來劍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對解決女性剛武矯健方面的訓練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袖舞和劍舞作為古典舞訓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過前輩們深思熟慮而選擇出得最具代表性和訓練性的服飾道具舞蹈形式。在掌握身韻徒手訓練的基礎上,以身法帶袖法,以身法帶劍法,強調語言性,進一步強化訓練帶有服飾道具的綜合表現力。袖舞和劍舞的訓練模式同樣應從單一的基礎規范技法入手,逐步形成短句語言的強化訓練,進而發展為綜合的組合表現形式。中國古典舞劍舞和袖舞的學習,都是安排在身韻徒手訓練一年之后開始進行,經過一年對基本功和身韻徒手部分的規范學習之后,具備了一定的身體素質、基本形態和身法的基礎后,再逐步進行劍舞、袖舞的學習。這充分說明了身韻徒手部分的訓練是基礎,所有對服飾道舞蹈的學習都是在良好掌握一定基本功和身韻基礎的前提下進行的。
參考文獻:
[1] 張軍.中國古典舞劍舞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2] 邵未秋.中國古典舞袖舞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3] 唐滿城,金浩.中國古典舞身韻教學法[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