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男中音(baritone)是音域A-a1,共15度的男聲部,介于男低音和男高音之間,通常兼備有男高音和男低音的音質,既亮堂、柔潤,又莊重、沉著。其實,聲部只是聲樂中音區、音域的自然劃分,聲樂演唱應該遵循演唱的自然規律。要充分認識自己的嗓子,并根據嗓音聲部來進行演唱。相對于男高音聲部,男中音要厚重些,但不應是擠嗓壓喉得到的,而應遵循歌唱自然規律,通過氣息支持,長生自然共鳴獲得的。因此,男中音的聲樂演唱及教學,既要獨具一格,又要遵循歌唱總的自然規律。
關鍵詞:中低聲區;換聲區;呼吸;頭腔共鳴;氣息;訓練;演唱在音樂領域里,男中音(baritone)是指音域A-a1共15度的男聲部,介于男低音和男高音之間,通常兼備有男高音和男低音的音質,既亮堂、柔潤,又莊重、沉著。聲部的問題,除了音域不同,其實主要是音色的不同。相對男高音來說,男中音的演唱給人感覺比較厚實、莊重,自然也就沒有男高音那樣,細膩、高亢、嘹亮、婉轉自如。因此,男中音的演唱很容易走入誤區。比如,有些聲樂愛好者,由于方法不對,唱不了高音,就認為自己是男中音,因而在演唱中,采取擠、壓來獲得厚實、莊重的男中音音色;有的則是因為喜歡男中音的音色,但自己本身又不是男中音,在演唱中為了追求男中音的音色而出現擠壓的毛病等。其實,聲部只是聲樂中音區、音域的自然劃分,聲樂演唱應該遵循演唱的自然規律。要充分認識自己的嗓子,并根據嗓音聲部來進行演唱。相對于男高音聲部,男中音要厚重些,但不應是擠嗓壓喉得到的,而應遵循歌唱自然規律,通過氣息支持,長生自然共鳴獲得的。因此,男中音的聲樂演唱及教學,既要獨具一格,又要遵循歌唱總的自然規律。下面就筆者管見,淺淺一談。
1中低聲區的訓練
中低音聲區的訓練關系到高聲區是否能夠上去。男中音除了銀色,也需要更寬廣的音域,而男中音的高音區比男高音的高音區要難得很多。因為男中音的高音區既要唱得高,有要保持男中音寬厚、亮堂的銀色。這需要在中低聲區就建立很好的氣息通道和放松寬廣的共鳴腔。一個好的歌手會牢牢把握中低音區的訓練規律,強化自己的能力。中低聲區接近平時講話的聲音,但不是平時講話的聲音。它要求像講話那樣放松,又要求有高位置、深氣息、全通道。因此,中低聲區訓練一定要注意有意識地做到放松地打開通道,聲音位置要高,氣息要深,讓聲音自然流淌出來。
2換聲區的訓練
中低聲區由于接近自然講話的聲音,可稱為自然聲區。高聲區則超過自然說話的聲區,需要訓練方可獲得。那么,在演唱中,從自然聲區到高聲區就存在換聲區的問題。換的不好的話,聲區間就會出現一個卡,這個卡也通常稱為換聲點。在換聲的時候,換聲點可以有,但不可以明顯,如果過于明顯,聲區之間就不統一了。那換聲區的訓練可使用固定的母音來訓練:a、e、i、o、u。堅持吃透每個母音的聲音位置,變不習慣為習慣,變不自然為自然。同時練習時要注意舌、吼、橫膈膜及整體歌唱腔體的配合。訓練過程是艱苦的,需要耐心和意志,是體力與腦力的付出,正確的聲音概念需要長期的磨合和在不斷的練習中得到建立。
3高聲區的訓練
男中音的高聲區訓練首先是要樹立起正確的聲音形象,即高位置、高泛音、音色明亮圓潤的聲音效果。筆者認為男中音與男高音的訓練手法基本一致,但是男中音的高聲區更加具有圓潤,明亮的特點。男中音高聲區的訓練可分為兩個方面,即頭腔共鳴和呼吸的運用。
3.1頭腔共鳴
歌唱時所產生的共鳴其實是整個共鳴器官共同協作的結果,不管哪個聲區都是如此,只是不同的聲區各個共鳴腔體的比例不同罷了。在高聲區應以頭腔共鳴為主,在唱高音時一定要將笑肌抬起,露出上牙,體會微笑的狀態,同時軟腭抬起,聲音貼著咽壁進入軟口蓋的后上方,想象聲音是從眉心飛出來的感覺,不要直接從喉嚨出來。這時我們獲得的聲音是高位置的頭聲,聲音的位置越高其音質越純凈,越明亮柔和,其金屬般的色彩就會越發顯現,穿透力也就越強。必須指出的是,高音雖然大多在頭腔中,但是它都帶有胸腔的色彩。也就是說,在現代的聲樂觀點看,來任何一個高音都不能脫離胸腔而獨立的存在,我們每獲得一個聲音都是各個共鳴腔體協作的結果,也就是全通道演唱的結果。轉貼于在訓練男中音的高聲區時,習慣采用的是哼鳴練習和開口母音練習相結合的方式。母音的選擇上可用Mo和Mu。當然每個人的習慣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哼鳴練習對獲得高位置起很大的作用,首先張開鼻孔,把氣息送入鼻腔,哼唱Mu,要感覺聲音在鼻腔中震動,此時將嘴張開,要求聲音位置不變,貼著咽壁將母音轉換為Mo,一定要細致的用耳朵分辨自己的聲音,切記不要加力氣,這樣反復的練習,先用自己習慣的母音然后可以將母音擴展到a,e,i直到能熟練的運用這個技巧,在高聲區準確的唱出每個母音為止。
3.2氣息的運用。
唱歌時氣息的運用是極其重要的,從低音到高音每個音的氣息密度都不一樣的,歌唱時的呼吸比平時說話時的呼吸要深。我們主張使用胸腹式呼吸,歌唱呼吸的支持來源于吸氣完成后吸氣肌肉群的保持。在唱高音前吸氣不能吸的太滿,否則會僵硬。男中音在唱高聲區時應注意腰部力量的使用,因為在我們看來腰部周圍的一圈也是屬于吸氣肌肉群,音越高氣息的壓力越大,密度也越強。這個時候僅僅靠胸部的呼吸支持是完全不夠的,唱高音時當氣吸入后腰部會出現有彈性的膨脹的感覺,下腹和臀部微微提起,這時氣息的對抗就在腰部。唱時應找腰腹的對抗,后腰部要收緊,前腰部要保持擴張的狀態。越到高音這種對抗就會越來越強烈,氣息的爆發力越強,氣息直沖頭頂,獲得的共鳴就越豐富。如果此時我們忽視了腰部的對抗那么聲音自然也就干扁,缺乏流動和共鳴。當然唱好高音需要很多方面的協調和一致。如喉嚨打開,聲音的共鳴調節以及咬字吐字等,這些方面要在同一時間內完成,不能顧此失彼,同時演唱時還要滿懷激情,這樣才是唱好高音的根本所在。
歌唱是一種運動,是呼吸、發聲、共鳴和語言的科學組合。這四個方面是緊密配合的,千萬不可顧此失彼。在這個環節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混亂,影響歌唱的完整性。同時它們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因此在演唱和教學中都應充分掌握其特點,把握訓練的方向,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這樣才能獲得美好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