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將通過對中國朱仙鎮木版年畫的色彩的藝術價值和審美特征進行剖析,研究朱仙鎮木版年畫色彩最典型的特征:原生性、色彩主觀性。并探討其在兒童插畫中的運用,如何在文化傳承的同時創作了優秀的充實兒童繪本作品。
關鍵詞:朱仙鎮木版年畫;色彩;兒童繪本兒童繪本是藝術家們專門為兒童所創作的、適合兒童欣賞的一種繪畫藝術表現形式。它承擔著兒童審美教育和情感培養的重要使命。近年來,隨著兒童繪本市場黃金時期的到來,市場上充斥著這大量種類繁多的國外兒童繪本和粗制濫造的國內兒童讀物,這不僅讓我們思考:作為一個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繪本創作者,如何向孩子們宣揚我們傳統藝術,如何培養孩子們的民族氣質?如何創作出具有市場號召力的中國兒童繪本?
在兒童作品的畫面構成要素中,色彩總是起到先聲奪人的作用。朱仙鎮木版年畫鄉土及其濃郁,民間情趣強烈,具有獨特的地方色彩和純樸古老的民族風情。其特殊的用色方式、審美情趣以及色彩的上古哲學內涵都體現了中國民間美術和民俗文化的鮮明特色。其中以色彩的原生性和主觀性最為典型。以下將對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用色方式及如何創造性運用在兒童繪本創作中進行一些探討。
1朱仙鎮木版年畫色彩的原生性在兒童繪本中的運用
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原生性表現在五行相生的用色理念,這是一種與中國傳統哲學、宗教相關聯的一種神秘的色彩理論。其中黑,銅綠、槐黃、大紅、章丹、葵紫為主色輔以蘇木紅、金色、銀色為輔色。雖然朱仙鎮木版年畫色調比較單一,沒有過渡色,但是藝人們大膽的運用鮮艷而對比強烈的暖色調、色彩大面積的對比與銜接,形成了獨特的色彩風格。民間色彩中的“大紅大紫”所顯示出的一種俗性也從另一方面體現中國傳統“大雅”的審美趣味。例如:朱仙鎮木版年畫中的“劉海戲金蟬”的兒童劉海的人物形象設計就采用了色彩艷麗的純顏色,衣著主要是以綠色的上衣、黃色的圍巾、紅色的褲子、帶紫邊的黃布鞋,加之多重純色的紋飾裝飾,把這些高純度的顏色搭配在一起使畫面的色彩艷麗,充分的把劉海這一兒童形象表現的活潑生動。
在對兒童審美心理的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出,兒童對于色彩非常敏感。偏愛原色,尤其紅色。這種審美偏好于傳統民間藝術中五行相生的用色概念非常一致。大多的兒童對色彩的認識是單純的,很少注意生活中那些多層次的灰色調,更加偏愛純度較高的原色和對比色。把木版年畫的色彩運用到繪本創作中既可以發揚朱仙鎮民間藝術的特點,又可以使兒童插畫的風格得以創新,例如兒童繪本作品《中元節》中的色彩便是吸取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用色技巧,色調單純明亮,視覺效果強烈。
2朱仙鎮木版年畫色彩的主觀性在兒童繪本中的運用
朱仙鎮色彩的主觀性表現在打破固有色概念的用色方式。朱仙鎮木版年畫是隨意分色的。比如我們在給一個人物設色時,局限于習慣性意識會把頭發用黑色,皮膚用肉色等等。而在年畫“魁頭”中魁星的臉呈紫色,胡須紅色,鼻子綠色。還有在“王小趕腳”中毛驢的造型和色彩的運用相得益彰,大面積用紫色,互補色黃色為主要點綴,小面積穿插的一對對比色,紅色和綠色起到了色彩調和的作用,畫面色調歡快,詼諧幽默。此外,在朱仙鎮實地考察的時候,河南省木版年畫傳承人尹國全向我們介紹說,朱仙鎮木版年畫用色和其幾種木版年畫比最特別的一點就在于用眼瞼上用的一抹紅色。民間藝人們認為眼睛是最能體現一個人物精神氣質的地方,所以將最表吉祥的紅色用在眼瞼處,這也與年畫喜慶的風格相呼應。
朱仙鎮木版年畫的色彩艷麗,渾厚莊重,雖然顏色種類不多,但民間藝人在創作年畫時打破了畫面形象的限制。很巧妙的把握了色彩對比的分同色相、飽和度、明度的色調之間面積、位置等關系互相對照調和出非常豐富的視覺效果。藝人們在追求色彩的和諧搭寸,在控制好色彩平衡的前提下,最大的調動了色彩的冷暖對比。例如年畫“步下鞭”畫面選定以綠色為主調,在畫面的中心部位,大面積的服飾上遍布綠色。而次要部位都施加了大量的紅色、橙色,與主色幾乎形成勢均力敵的對比。紅色屬暖色,有很強的視覺刺激性,給人的感覺熱情奔放,而綠色是冷色,寧靜而穩定,兩色的對比讓人很難區分出主次關系。但綠色占據面積大,圖形明確能連為一體,盡管屬于冷色還是能夠占據主導地位,成為整個畫面的主調。同時,年畫藝人在構圖中安排的橙色,在紅與綠的對比中發揮了絕妙的作用。橙色與紅色、綠色都有“血緣”關系,是紅色與綠色中的黃色成分混合而成。一方面它是暖色,靠攏紅色,支持了畫面的色彩對比;另一方面又因為它與綠色都含有共同的黃色成分,所以又起到了融合綠色的作用。所以說,這張年畫在色彩上大膽的運用了強烈的對比,打破了民間常說的:“黃見紫,難看死。”這種說法,使得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黃紫兩色的搭配,顏色厚重,對比強烈,不僅沒有難看之嫌,反而色彩鮮艷,富麗堂皇,與民間過年的歡樂氣氛協調一致,戲劇性的實現了和諧與統一,同時還體現了朱仙鎮木版年畫的亮而不俗,沉而不晦的藝術特點。
對于朱仙鎮木版年畫色彩的運用不是指簡單的照搬套用,更重要的是學習其背后傳統審美方式和精神氣質。新技術的介入為傳統工藝在現代中的藝術表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審美觀念的變化也為我們的創作提出了新的挑戰。朱仙鎮木版年畫采用原生態顏料和木版和鏤印相結合的一色一版的套印方式。以礦物、植物做原料,自行手工磨制顏料,磨出的顏料加水煮沸,過濾,使用水色印刷,色彩十分純凈,鮮亮而不艷俗、沉著而不暗晦。在現代繪本創作中,電腦和新的印刷工藝取代了傳統制作方法。首先我們可以非常便利的拾取想要的色彩,而對于色彩的運用,也可以不受制版的局限選擇相對多一些的色彩(朱仙鎮木版年畫早期印刷分水墨、金粉、套色多達九種,后精簡為五色)。其次傳統木版年畫為了在印刷中避免“塌板”,色彩在畫面中的分布相對均勻,而現代制作工藝將不受這種限制,我們可以在色彩的搭配使用上更為自由,結合現代審美創作出更多優秀作品。
總之,無論是中國朱仙鎮木版年畫還是中國兒童繪本創作都終將走國際化的道路,朱仙鎮木版年畫所表現出的審美特色,體現出的文化內涵是中國兒童繪本創作者的信念與支點,也是中國兒童插畫藝術走向世界的起點。本文對其色彩的研究和借鑒,不是對歷史的復歸,而是發自對現代文明生生不息的追求。從本質上把握中國朱仙鎮木版年畫的色彩在兒童插畫中的運用,通過理解其獨特的文化內涵與現代兒童插畫的設計的創新,在發揚中國民俗特色的同時創造出了更多優秀的繪本作品。
參考文獻:
[1] 申暢,申少春.河南文化史[M].中國古籍出版社,2002.
[2] 張繼中.桃符絮語[M].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1.
[3] 宋瑞祥.朱仙鎮年畫七日談[M].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4] 陳敏.兒童書籍插圖[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