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歷史文化名城贛州的歷史街區現狀的分析,論述贛州歷史街區形象設計要從空間形象、建筑形象和景觀形象等方面進行統一規劃,指出了當代贛南城市街區設計要延續歷史文脈,把贛南客家文化融入于城市形象設計當中。
關鍵詞:歷史街區;客家文化;城市形象1歷史文化名城——贛州
“歷史文化名城”的概念具有中國特色,在國外一般叫作古城(Old City)、歷史城市(Historical City)等。1982年2月,為了保護那些曾經是古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或近代革命運動和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的重要城市及其文物古跡免受破壞,“歷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被正式提出。1982年2月和1986年12月,我國先后公布了第一、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并于1994年1月公布了鄭州、贛州等第三批歷史文化名城。
但凡歷史文化名城都有它獨特的風采,或以山水著稱,或以古跡文明。贛州位于江西省南部,贛江上游,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園林城市。在這片土地上,客家先民開創了深厚博大的客家文化。贛南客家特有的民居建筑——圍屋被人稱為漢代“塢堡”活化石。客家的民俗文藝也是異常豐富,贛南采茶戲、龍南香火龍、寧都中村儺戲、石城燈彩、于都嗩吶、興國山歌等都是其中的代表。
2贛南歷史街區現狀
不同的城市歷史和地域文化表現出城市特有的氣質和性格,形成了不同城市街區布局。歷史街區指“文物古跡比較集中,或者能夠較完整地體現出某一歷史時期傳統風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區和建筑群。”它既保存了某個歷史階段的生活區域和格局,又保存著城市發展的歷史信息,從中最能反映城市的特色和風貌。它通常包括:古街區、古集鎮、古村落。
贛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在宋朝,贛州已初步形成古城格局;到明清時期,城市得到了極大發展,街巷系統日趨完善,“三十六條街,七十二條巷”是其真實寫照。現有贛南歷史街區主要有七里鎮、灶兒巷、南市街、郁孤臺、姚衙前歷史街區等。
七里鎮歷史文化街區,位于贛州市水東鎮七里村,其核心價值為古瓷窯文化。客家人的南遷帶來了北方瓷器的燒造技術,七里鎮造瓷業迅速崛起。七里鎮窯的燒造史,實際上是一部移民史,是一部反映客家人開發贛南山區和發展地方經濟的文化史。
灶兒巷位于贛州市老城區的東部,是宋代贛州六街之一的陰街。灶兒巷靠近貢江建春門碼頭,是古虔州最繁華的地段。街區保留了清代以后客家民居的完整風貌,其中有書院、賓館、店鋪、作坊、客棧、寺院、錢莊等客家古建筑物。位于灶兒巷的筠陽賓館,是客家民居經典之作,賓館為三進兩天井的磚木結構建筑物,前后有院墻,形成完整的院落,外立面采用封火墻,內部均用木扇隔斷形成,館內18間客房門楣均刻有福、壽、祿等吉祥文字作為房號,體現了濃郁的客家親情。
隨著社會經濟的日益發展,歷史街區狹窄的街道、簡陋的設施、過高的人口密度等已無法滿足現代人的生產、生活需求。保護和更新歷史街區已經成為贛州城市化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
3歷史街區形象設計
城市歷史文化遺跡的多少,給人留下不同的印象,有文物遺跡的城市是活的博物館,可以讓人重溫歷史的重大事件和杰出的人物事跡。歷史街區是城市最好的歷史文化遺跡,是保護地方人文環境和發揚其特色的重點場所。因此,當代贛南要利用好城市文化,特別是客家文化,保護、發展和更新好歷史街區,建立客家文化藝術庫,將圍屋保護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形成古村落文化格局;發展古集鎮,設立客家尋根園,反映客家先民南遷的足跡等。在古城街區方面,發揮客家文化資源優勢,在城市空間形象、建筑形象、景觀設計中滲透客家元素,保護和更新一批獨具代表性的歷史街區。
3.1歷史街區空間形象設計
歷史街區的更新是歷史文化遺存的再利用,是漸進式的修舊如舊的整治過程,其目的是保護和恢復歷史街區風貌,將真實歷史完整傳給下一代。但是,如果僅僅保留古建筑外殼,而丟棄了地域生活文化內容,就會會影響到地域原生態文化風格。當代贛州城市歷史街區要強調規劃、建筑、景觀三者有機結合。在規劃上,塑造人情化、生態化的多重生活交往空間。在環境上,致力于把握街區與周邊環境的協調關系,將自然環境有機引入;保持街區空間的整體性,營造歷史街區特有的客家文化氛圍。在布局上,力爭充分發掘現有條件,體現城市特色,利用與改造自然景觀,創造客家人文景觀,倡導具有時代氣息的地區文化。
3.2歷史街區建筑形象設計
歷史街區新舊建筑的共存是永恒的現實,正確處理新建筑與舊環境的關系,會給老街區帶來生機與新意。因此,贛州歷史街區的開發,要保護好現有歷史街區古建筑,繼承其傳統建筑文化,延續歷史文脈,從建筑形式到精神內涵層層提煉,發掘出可再生的設計元素及模式。
贛南歷史街區建筑的有機更新,可圍繞主體建筑,結合環境改造,完善周圍的景觀規劃。建筑群體要注重在空間、高度上錯落有致,不可過于整齊單一,門、窗和墻等立面細部變化要豐富。建筑單體立面風格可吸取贛州客家圍屋民居特色,利用當地的河石、麻石、青石、等作為主要建筑材料,用三合土、河卵石構筑法或用青磚、條石砌壘法等建造方式;同時,墻面可適當采用涂料、面磚、玻璃等進行裝修。此類歷史街區的新建筑既與贛南的自然環境相適應,又與贛州客家文化相協調,創造了濃郁的地方特色,營造出具有文化認同感和市民歸屬感的新建筑空間。
3.3歷史街區景觀形象設計
歷史街區景觀設計要注重環境設施、標識、市花、市樹等標志性景觀形象,完善城市街區的視覺符號,引用地域生態化綠化,發掘城市的歷史人文,創造富有文化特征的城市形象。
贛南歷史街區的景觀設計要合理選擇綠化形態,注重其植物的地域特色。本地化的植物最適宜本地的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與本地域的傳統、鄉土情感及客家文化之間有著天然和歷史的淵源關系。贛南歷史街區的綠化可以采用本地的藝術構圖和手法進行設計,運用有地方特色的設計符號與元素,如吸收本地傳統圖案、民居建筑形式——贛南客家圍屋,栽種贛州市樹——榕樹等。城市標識是歷史街區的重要景觀,它能將城市的文化與建筑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因此,贛州歷史街區中的標識必須與周圍景觀和傳統建筑相協調,嚴格限制現代廣告在歷史街區的設置,標識形式、色彩、內容應吸收客家傳統文化來統一設計。
4結束語
歷史街區形象是一個城市的象征符號,最為形象地反映了城市的歷史演變,是城市形象中最為生動、最有吸引力的一部分。因此,當代贛南歷史街區設計要注重城市歷史文脈的延續和發展,尊重城市風俗習慣及時代特征,運用理性的眼光去尋找客家文化,塑造出個性特色的文化內涵,提高城市的認知力、信賴度和知名度,樹立美好的客家城市形象。
參考文獻:
[1] 張茜.成都歷史街區保護開發與城市設計[J].山西建筑,2010,36(3).
[2] 董珂,卞海濤.構建經濟、適用、特色的小城鎮新形象[J].小城鎮建設,2004(11).
[3] 李邦博.產業類歷史街區景觀開發模式初探[J].新視覺藝術,2010(2).
[4] 李方方.城市標識設計藝術研究[J].長安大學學報,2004,21(1).
[5] 呂文強,編著.城市形象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