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色彩是人類最敏感、視覺神經反應最快的一種信息。在不同社會群體對色彩的視覺情感和心理認知的特點上,系統地分析、理解和運用色彩,能夠幫助我們在書籍設計上更貼近讀者,滿足不同社會群體的讀者的不同需求。
關鍵詞:書籍設計;色彩;色彩系統;色彩情感色彩是人類最敏感、視覺神經反應最快的一種信息。色彩在現代書籍設計中所扮演的角色是舉足輕重的。書籍設計作品的合理配色是作品成功的起點。它先于圖文撥動讀者思想感情的琴弦,影響著讀者對圖書的認知和毀譽。書籍設計師不僅要掌握色彩設計所具有的自然美、藝術美、對比美、和諧美、節奏美以及簡約、明快的個性美,還應根據作品的形式與內容,研究書籍設計的色彩特性,了解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差異性,熟悉人們的色彩習慣和愛好,進行合理的配色,以滿足讀者對書籍的感性需求。
1關于色彩和色彩系統
“歌德曾說:‘顏色對于人的心靈有一種作用,它能夠刺激感覺,喚起那些使人激動、使人痛苦或使人快樂的情緒。’色彩的感覺伴隨著一定生理、心理反應的產生,進而影響人的情緒、思想。任何一種色彩或任何一個色彩的組合,都會透過知覺在人們的心里激發出某種感情?!盵1]在色彩形象坐標上的色彩系統理解色彩的情感,系統地運用色彩對于設計師的設計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
1.1色彩
色彩是表達含義和傳遞感受的多棱鏡,折射出千變萬化的光束。每種顏色都像人的性格一樣,具有不同傾向的情感,有的和藹溫良,有的勇猛彪悍,有的又含蓄內斂。色彩不僅能傳遞心緒與表情,也有效地突現出某種物體,使我們獲得有關這些物體的信息。色彩包括有彩色和無彩色兩大類。有彩色具有色相、明度和純度三種屬性。色相是色彩的相貌,如紅、黃、藍等呈現出的色彩相貌,也是色彩間相互區分的最大特征;明度是人眼對色彩明亮程度的主觀感覺。明度不等同于亮度,后者表征色彩的客觀強度。相同亮度的色彩,黃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純度也稱飽和度,是指色彩的鮮艷程度,未經過調和的單色飽和度最高,調和次數越多的復色飽和度越低。無彩色是指黑白灰系列色,無彩色只有明度特性,白色的明度值最高,黑色最低。
1.2色彩系統
任何一種色彩或配色都能夠反映在色彩坐標上并加以描述,在色彩坐標上,我們可以能夠看到無數種按照規律排列的色彩和配色。那么,這一色彩坐標所反映的就是色彩系統。色彩系統構成了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不僅一件五顏六色的插花藝術作品的配色是色彩系統中的一部分,而且一張白紙的色彩也同樣占據色彩系統中的一席之地。
2人對色彩的視覺情感和心理認知的特點
“色彩心理是客觀世界的主觀反映。色彩通過視覺器官被感知時,必然導致人產生某種帶有情感的心理活動。在有一定的生理變化時,就會產生一定的心理活動;在有一定的心理活動時,也會產生一定的生理變化。比如,紅色能使人生理上脈搏加快,血壓升高,心理上具有溫暖的感覺。長時間紅光的刺激,會使人心理上產生煩躁不安,在生理上欲求相應的綠色來補充平衡。因此色彩的美感與生理上的滿足和心理上的快感有關。”[2]當人們看到一本書時,由于色彩的刺激會產生各式各樣的情感,包括色彩的冷暖感、重量感、色彩的情緒、色彩的華麗與樸素以及色彩的旋律感等。由于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制度、不同的思想意識、不同的物質財富和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影響,人們在色彩審美意識、審美趣味、審美理想和審美標準上也存在著差異。新的文化藝術流派的產生,以及現代的科學技術成果,甚至自然界的異?,F象和重大的事件和災難等所引起的社會心理,都有可能影響人們的色彩心理。
2.1不同年齡群體對色彩的視覺情感和心理認知的特點
“根據實驗心理學的研究,嬰兒大約在出生后一個月就對色彩發生感覺,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發育的成熟以及對色彩認識、理解能力的提高,由色彩所產生的心理影響隨之產生。有人做過統計:兒童大半喜歡極鮮明的顏色,四至九歲的兒童最愛紅色,九歲以上的兒童最愛綠色,黑色普遍不受歡迎。嬰兒時期的顏色感覺可以說全是由生理作用引起的,隨著年齡漸長,經驗閱歷逐漸豐富,生活聯想的作用便摻入進來。青少年時期的消費者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比較喜歡追求時尚和潮流,注重個性突出。青年和中老年時期,由于生活經驗和文化知識的豐富,色彩的喜愛除了來自于生活的聯想以外,還有更多的文化因素?!盵1]
2.2不同性別群體對色彩的視覺情感和心理認知的特點
不同的性別群體對色彩的喜好也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男性比較喜歡低明度、冷色調的色彩,如藍色、灰色和棕色等;而女性則比較喜歡高明度、暖色調的色彩,例如淡綠色、米黃色和粉紅色,尤其喜歡紅色系列。
2.3不同教育水平群體對色彩的視覺情感和心理認知的特點
教育程度較高的群體,接受的各種信息也較多,這類群體一般喜好淡色或灰色,偏愛雅致、文靜的色彩,淡色或灰色可以有效地調節過多的信息量。文化程度偏低的人與偏遠地區的人們,一般會喜歡比較鮮艷濃烈的色彩,這對于他們平日寧靜的生活環境的刺激量不足是一種有效的補償。
2.4不同民族群體對色彩的視覺情感和心理認知的特點
東西方對于色彩的認識有較大的差別。在西方,特別是歐美國家,白色是結婚時喜氣的顏色,表示愛情的純潔與堅貞,但在東方卻把白色作為喪色。在中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帝王與宗教傳統上均以輝煌的黃色作服飾,是高貴的象征,平民百姓是不能用黃色的,但是巴西人卻忌諱黃色。紅色在中國是吉祥喜慶的顏色,在重大的節日和場合里紅色是不可缺少的,而在泰國人眼中,紅色卻是不吉利的顏色。
3色彩感覺在書籍設計中的應用
“色彩在書籍的整體設計中占有重要位置。色彩具有類似語言的功能,在對人們形成直接、強烈的視覺沖擊的同時,又與讀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盵3]
書籍是立體多維的整體,書籍色彩能使讀者產生一種特殊的心理感受。平面的內文版式、空間的封面封底和時間的翻閱過程,都是色彩涉及的視覺區域。翻閱時,所呈現的旋律感更是一種大的色彩系統應用,其中每一頁色彩的構成也是一種小范圍的色彩系統應用,通過色彩的色相、明度、純度、冷暖以及形狀面積的對比與協調,緊緊抓住讀者的心理,觸動讀者的感性經驗,激發讀者閱讀的欲望。在書籍設計中追求平面的動感是書籍設計師工作的重點之一。這種動感不僅可以通過分與合、松與緊、齊與亂、斷與連、直與曲、多與少、正與反、巧與拙、大與小等設計技巧來解決,也可以通過色彩上的冷與暖、輕與重、鮮與灰、明與暗等與不同的版式、構圖、結構、形式感等各種平面元素結合,在平面上起到拉伸視覺空間的效果。
3.1色彩的冷暖感在書籍設計中的應用
冷暖是人的一種感覺聯想,與人們的視覺經驗與心理聯想有關,是人們長期社會實踐的結果。不同的色彩會產生不同的溫度感。人們看到紅、橙、黃等色就會聯想起火的光明與溫暖,給人溫暖、熱情的感覺,暖色常用于感性的文學類書籍。而看到青色、藍色和紫色時就會聯想到海水、清泉、星空,常常使人有寒冷、理性的感覺?,F代高科技類書籍常選用藍色作為基本色調用于表達理智和科技。所以,在色彩學上把紅、橙、黃等色彩稱為暖色,青、藍、紫等色稱為冷色。然而,冷色和暖色的劃分并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于周圍環境的對比產生的感覺。
3.2色彩的輕重感、軟硬感和薄厚感在書籍設計中的應用
通常白色的物體會給人感覺輕飄,黑色物體感覺沉重,這種感覺來自對生活的體驗。色彩給人們心理、情感上帶來的輕重感主要取決于明度和對比度。明度高或對比度弱的色彩具有輕感和軟感,明度低或對比度強的色彩具有重感和硬感。高明度色調帶給人們的感覺和情感是柔軟的、輕盈的、田園的、少女的、幻想的、甜美的和感性的等,是年輕女性鐘愛的色調,適合于現代的情感文學類書籍或時尚的雜志用色。低明度色調會使人們感到堅實、穩固、沉著、莊重、實用和理性,是經典著作設計常用的色調,也是男性和老年人鐘愛的色調。高明度的色彩,如淺紅、淺黃、淺藍等淺色,會使人產生薄的感覺。低明度的深色,如棗紅、深褐、橄欖綠等色彩則會給人以厚重的感覺。有時厚薄感的故意混淆反用在書籍設計中也可以起到違背經驗的效果,使讀者產生錯覺,增加趣味性。
3.3色彩的距離感在書籍設計中的應用
通過生活的觀察,人們會發現距離近的物體色彩比較鮮明、清晰,而距離遠的物體由于空氣透視的作用,色彩必然帶灰、模糊,從而產生前進和后退的色彩感覺。在書籍設計中利用色彩的距離感,能夠統籌畫面的層次,加強信息傳達的有效性和明確性。
3.4色彩的華麗和質樸感在書籍設計中的應用
鮮艷明亮的色彩顯得華麗輝煌,多用于青少年人喜歡看的少兒類書籍、時尚的雜志和宣傳冊等設計。沉重、灰調的色彩顯得質樸素雅,多用于名著以及文學類書籍。
3.5色彩的旋律感在書籍設計中的應用
畫面的基調與情緒是通過畫面的色彩傳達出的,就像音樂傳達的情感隨著調式的改變而改變的道理一樣??廴诵南业囊魳肥强績灻赖男伤磉_出來的令人顫動的情緒,同樣,扣人心弦的書籍設計作品也是要依靠可視的旋律來表達美感。
在設計中,色彩的使用需要比例、面積大小、色彩的輕重控制著畫面的起伏,就像音樂中的高聲部和低聲部的混合一樣。色彩律動的起落、松緊、輕重、進退、轉呈,都促使我們合著色彩的節拍而心潮起伏。這就是旋律帶給我們的情感表現。在優秀的書籍設計作品中,人們往往被那些像音符一樣構成的整齊感、節奏感以及齊而不亂、亂而不亂的韻味所打動,這就是優美動人、簡練單純的形象符號。在書籍設計中分析和恰當運用不同色彩的屬性和情感,讓讀者的眼睛該緊張的時候緊張,該休息的時候休息,最后停留在能夠供讀者回味的色彩上,這就是色彩在書籍設計中要考慮的核心。
4結語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更關心情感上的需求、精神上的安慰。色彩給人的印象是迅速、深刻、持久的??梢哉f,顏色是我們一切感覺和欲望的開端。設計師應該充分考慮讀者的審美心理因素,應當將色彩系統的科學理論與書籍設計實踐相結合,使書籍的色彩達到醒目、易懂和好感的標準,利用適合的色彩,指導愉快的閱讀,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情感需求,實現讀者與書籍的感性交流。
參考文獻:
[1] 宋夏,張欣.包裝的色彩心理研究[J].今日科苑,2008(16):204.
[2] 程惠峰,呂尚書.食品包裝的色彩心理研究[J].中國包裝,2007(03):47.
[3] 華玉亮.書籍色彩設計的美學特征[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