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藝術比賽作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彰顯青年表演和歌唱作家的藝術天分的舞臺,給我國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帶來了很多新鮮的元素。本文以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為例,分析了藝術比賽在社會和經濟方面的效益,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我國藝術比賽進一步發展的趨勢和意見。
關鍵詞:藝術比賽;社會效益;經濟效益1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而我國文化的發展存在著很多不足,為了解決這個為題,國家和政府提出了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系的宏偉目標,藝術比賽作為構建和諧文化的一種形式,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顯著的。
2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賽簡介
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簡稱“青年歌手大獎賽”“青歌賽”等,自1984年舉辦第一節開始,每兩年舉辦一次,在每次的比賽中,都涌現出了大量的藝術修養高,綜合素質好的高水平歌唱家,并且很多已經成為了歌唱領域內的佼佼者。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殷秀梅、李瓊、蔡國慶、毛阿敏、彭麗媛、宋祖英等,該項比賽,在比賽內容上基本唱法、曲藝表演、專業知識等方面的綜合考察,選拔出了很多的優秀人才。
第一屆的比賽沒有專業與業余的區分,在唱法上也沒有區分。隨著每一屆的經驗積累,在第二屆比賽上,為了體現公平競賽的比賽特點,劃分了專業與業余組,在唱法上劃分了美聲、名字、通俗等,并且將比賽的現場直接推到觀眾面前,以直播的方式,讓觀眾能夠原汁原味的領略到歌手們的藝術天賦和造詣。在第八屆的“青歌賽”上,團體比賽首次被認可,并且增加了對歌手的專業素養的考核,并沿用至今,歌手的整體能力展現出來了。在第九屆大賽上,加入了群眾元素,增加了“監審組”,讓歌手和觀眾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并且帶動了廣大音樂愛好者的積極性。在2012年,本應該是第15屆“青歌賽”的舉辦年份,但是,“青歌賽”要進行相應的改革,在2013年將會如期舉辦。
3藝術比賽的社會效益
不論是何種的藝術比賽,都應當將社會效益放到第一位,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的社會效益是顯著的,其舉辦歷史悠久,社會影響反圍觀,忠實觀眾數量龐大,伴隨著“60后”“70后”的成長,時至今日,每年的“青歌賽”的社會影響力還是很高的。
3.1弘揚了一種精神
“青歌賽”舉辦歷史悠久,與我國的改革開放的歷史相近,“青歌賽”每兩年舉辦一次,我們都能開到每一次的舞臺和參賽選手的不同特色,不論是“西北風”還是“團體賽”都能夠看出歌手們的一種精神面貌——團結奮進!通過對“60后”“70后”的座談,他們都紛紛說道,“青歌賽”的選手們,本身在唱功方面十分過硬,在舞臺表演上十分投入,舞臺形象佳,而且這些出了名的歌手在今后的發展上十分搶眼,一種“團結奮進”的凈勝面貌展現出來了,對將近一代人的思想方法和思想態度有著深刻的影響,并且其正確的價值觀和人身觀,激勵著人們為生活和理想而奮斗,弘揚了一種精神。
3.2展現了一種價值
就當前的我國藝術比賽的規模和形式來說,歌唱類的比賽數量明顯較多,“青歌賽”所展現的是一種價值——為夢而生!所謂為夢而生,是“青歌賽”的參賽選手,本身十分熱愛歌唱,并且具有一定的基礎,將“青歌賽”作為一個平臺,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明星夢”等等,展現除了一種正確的價值觀。從個人層面上,在人們的生活中,就應當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目標,并且可以為這個目標,能夠付出更多的努力來實現這個夢想;從社會整體層面上講,能夠在社會范圍內,形成一種拼搏進取的氣氛。“青歌賽”參賽人員的參賽過程,在舞臺上盡情的揮灑個人的才能,展現了一種價值。
3.3體現了一種導向
“青歌賽”的多年成功巨變,并且能夠延續下來成為一種常規比賽,說明了藝術比賽本身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青歌賽”體現了一種導向——文化建設!通過歷年的“青歌賽”的比賽過程來看,全國很多觀眾都給予很高的關注,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了“青歌賽”的規格很高,說明了國家和政府對這種“公平、公正”比賽的重視程度,在選拔過程中,接受全國觀眾的監督,體現了對“誠信”的重視,從這些內容上,我們看出文化建設是“青歌賽”的一種內在導向,指導社會范圍內形成了文化建設的氛圍,文化建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部分,需要通過多種方式來實現,其中類似“青歌賽”的節目,能夠給文化建設提供了一種重要的思路。
4藝術比賽的經濟效益
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賽的經濟效益在短時間內不能夠體現出來,因為“青歌賽”不同于一般的娛樂和商業的藝術比賽,而是以社會效益為主,經濟效益為輔的特點而呈現出來的。
4.1近期經濟效益
“青歌賽”的舉辦期間,主要有以下集中方式來產生了經濟效益,第一,觀眾通過短信來參與互動,選出自己喜愛的歌手,并發送祝福等內容,資費的產生就是一種經濟效益;第二,“青歌賽”的贊助單位,產生的廣告費用等;第三,“青歌賽”周邊商城的建立和產品的生產。例如,歌手的畫冊、寫真,專輯等的銷售都產生了經濟效益。
4.2長期經濟效益
從長遠來看,“青歌賽”在藝術比賽中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凝聚成了一種符號,其文化價值和附帶所產生的經濟價值是很難衡量的,但是,“青歌賽”的前提的宣傳,對往屆的回顧,都能夠看到藝術比賽的魅力和它所帶來的經濟價值所在。
5結束語
綜上所述,藝術比賽的形式多樣,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經濟都有一定的貢獻,而作為文化層面的建設,應當以社會效益為主,以經濟效益為輔,時刻銘記作為藝術比賽的本質所在,是為了弘揚一種精神,展現一種價值和體現一種導向。
參考文獻:
[1] 修海林.關于國家<藝術課程標準>研制的思路與認識[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2] 李于昆.走向綜合的藝術課程——發達國家藝術課程的特點與啟示[J].山東藝術學院學報,2004.
[3] 張盈.淺論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影響[J].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01) .
[4] 張崇琛.中國傳統文化的五大特征[J].社科縱橫,1994(06) .
[5] 曹德斌.傳統文化研究的新碩果——評張鈞主編《中國傳統文化概論》[J]. 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