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課改的推進中,我們深感課堂教學行為的變革困難重重,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存在嚴重的不足,為此我們關注與新課程課堂教學相匹配的操作性較強新的評價標準。希望能通過調查發現問題,認真剖析問題,從而提出問題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研究;管理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中,新的教學評價理論如春潮涌動,我們越來越覺得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而在課改的推進中,我們深感困難重重、步履遲緩,尤其是課堂教學行為的變革,撇開其他因素,筆者認為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存在嚴重的不足。所謂課堂教學評價是與課堂教學有關的測量與評價的總稱,它是指為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而實施的,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結果、教師的教學所進行的測量和評價。
1調查發現問題
在前階段進行的一次關于中職學校“專業課教學與評價”師生調查中,筆者發現老師、學生對于教學和評價的認識都有較大的提高,例如問到“教學評價的主體應是”,師生結合的選項近76%;“對學生的評價內容應是”,學習全過程的選項68%。但是教師在實踐時,卻往往由于學生、教材、設備等因素感到難以掌控,再加上傳統評價方式的約束而瞻前顧后,甚至回歸舊模式,省心省力。
在學生調查表中,問及“上這門課的老師主要采用的教學形式、評價內容和方式”,80%以上的學生都表示《電工基礎》和《電子裝配工藝》均重在講授,70%以上的學生都表示評價內容重在知識掌握,評價方式是測試成績。同時在教師調查表中問及“上這門課主要采用的教學形式是什么?為什么?”時,80%的教師表示《電工基礎》主要是講授和練習,重在講授,原因是會考的理論課,要多講多練,但內容太多,故講授多點;60%的教師表示《電子裝配工藝》主要是講授和操作,重在講授,原因是學校的設備裝置不足或是根據評課表的要求上課的。同樣在問及評價內容和方式時,50%以上的教師表示評價內容重在知識掌握,輔以學習過程表現;80%以上的教師表示評價方式是測試,原因是學校要考試,家長要成績,領導要試卷。
2調查結果剖析
從調查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當前學校的課堂教學評價工作開展得不是很理想,大多數教師思想上雖能理解接受教學新理念,但由于種種原因,使得課堂教學手段滯后,課堂教學評價方法、內容等也照舊。出現這種現象,筆者認為主要問題在于評價標準的不切實際、評價研究的不深不廣、評價管理的不到位等。
2.1評價標準不切實際
在課改的推進中,師生盡管能夠接受新課程教學評價理念,但由于專業課程教學評價標準和評價制度尚未形成科學的體系,我們仍然在襲用傳統的教育教學評價標準。如此一來,教師就算內心想改革,行動卻兜兜轉轉,最終回到了傳統的評價模式中去。然而傳統的課題教學評價存在了許多的不足:
首先,評價內容過分指向教師的教,而忽視學生的學,或只是從表面上看學生是否活躍,沒有關注學生的內在變化。其次,評價要素大而空,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等評價要素和指標分值構成量化評價表很難全面、準確反映千變萬化的實際教學過程。再次,當評價指標制訂越細,對課堂教學的制約作用就越大,甚至會束縛教師的手腳。另外,“萬能”評價表套用于每門學科、每個教師、每一節課,不符合課程、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尤其在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課和文化課共用一個評價標準是完全的不切實際。
2.2評價研究不深不廣
通過問卷調查和聽評課活動,我們發現:部分教師對課堂教學評價的認識不夠,課堂上出現了應付現象,他們并沒有認真對待課堂教學評價;部分教師過于重視教學工作的成果,忽視了對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在整個調查過程中,我們感覺無論學校管理者還是教師對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尤其是專業課程教學評價的研究不深不廣。例如在聽評課過程中,教師很少用研究的視角觀察課堂,用科學的方法評價課堂,而只是根據傳統的評課表進行教師教學過程的簡單評價。
2.3評價管理不到位
課堂教學評價的重點之一在于診斷教師教學的問題,滿足并促進教師個人發展。然而,現在實施課堂教學評價的主體大多是學校管理者,他們實施課堂教學評價的重點在于鑒定教師課堂教學的結果,把課堂教學結果作為判斷教師是否已具備獎勵或處罰的條件。同時,學校管理者常常將教學評價從教學過程中單獨拎出來,從而易給教師造成誤解,以為教學評價是教學常態之外的一件額外事。從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教師往往是為評價而教,為評價而改,這就說明了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中,評價主宰、制約著一切,從另一側面說明了教學評價管理的不到位。
3問題應對策略
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能夠促使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變革自己的教學理念,形成正確的課堂教學行為,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能夠真正確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參與,形成良好教學氛圍和師生互動關系,從而得到更好的發展。然而要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們依據什么來評價?
3.1反思評價標準
中職學校的課程教學評價標準應該不同于中小學和高等專業學校,必須有一套專屬于中職學校課程的教學評價標準,尤其是專業課程教學評價必須是一套專屬的評價標準。這需要我們通過理論研究、實踐論證,從教師、學生與社會需求層面上,形成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系統。筆者認為課堂教學評價要有所變革:要將課堂教學評價中的評價對象設定為教師和學生;要注重過程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的結合;要將自評、他評和專家評相結合;要堅持評價用于服務,促進發展;同時強調評價的系統性、控制性和調節性;要將量化、質性評價相結合,設置一種比較開放的、有彈性的評價指標。
3.2加強評價研究
首先,加強理論學習。學校領導者和教師要認真學習國內外有關課程教育教學評價的專著或資料,例如B.s.布盧姆等著《教育評價》、泰勒著《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萬偉、秦德林、吳永軍主編的《新課程教學評價方法與設計》、黎奇主編的《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等等。其次,加強實踐論證。課堂教學評價是應用性、實踐性極強的研究領域,進行課堂教學評價研究的最基本要求是要進行實證研究。我們可以通過開設問卷調查、開設實驗課、組織教學觀摩研討、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的研究活動,讓學校管理者與教師共同確定評價的標準、內容及方式,并驗證和完善教學評價方案。這樣,評價、日常教學與研究就自然地融為一體,教師也就自然地成為了一名參與者、研究者和建設者。
3.3做好評價管理
學校管理者要建立教師業務管理制度,調控學校教學過程、整體籌劃教師的學習、研究和業務管理;健全課堂教學評價機制,使評價能對教師有指導、幫助,促使教師更好地投入到教育教學,使學生能全面發展、個性成長。教師也要認真研究、管理課堂教學評價,使其真正能為教師和學生的成長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 余林.課堂教學評價[M].
[2] 蔣競瑩.我國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反思與重建[M].
[3] 張文麗.學校評價不可忽視的“短板效應”[M].
[4] 史艷.議一議課堂教學的評價標準[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