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訓基地建設是實現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需要,也是高職院校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重要途徑。本文結合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學實踐,對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緊密型實訓基地建設進行分析,以探索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關鍵詞:緊密型實訓基地;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實訓基地是高職院校實踐性教學的載體,是學生提升其職業技能的場所。建設體現專業特色,體現先進性、配套性和實用性的實訓基地,是探索建立以工學結合為特征的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途徑。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主體是學生,以職業為導向,需要充分利用校內外教育環境和資源,把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學校教育和直接獲取實際經驗的工作有機結合,貫穿于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過程之中。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在近幾年的辦學實踐中,注重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積極推進校企合作,加大緊密型實訓基地的建設,人才培養工作扎實有效。本文以我院市場營銷專業為例,對于緊密型實訓基地的建設與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做進一步的探索與思考。
1緊密型實訓基地的建設原則
1.1共贏互利
在校企合作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中,共贏互利是首要原則,也是校企長久合作的前提和基礎。學生在實訓基地的實踐活動,許多項目需要實訓基地的工作人員進行“傳幫帶”指導,這必然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負擔。因此要使企業接收學生實訓,并發展成為穩定的緊密型實訓基地,高校也需要為企業創造利益。我院與蘇寧電器自2008年開展校企合作以來,利用教學資源,為蘇寧電器提供員工培訓,開辦培訓班,為企業排憂解難,創造效益。在校企合作中,高職院校獲得了企業的設備、實踐技能等硬件設施及技術人才方面的支持,雙方應本著共贏互利的原則,通過契約的形式,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把學校的人才培養任務與企業的發展及利益捆綁在一起,這樣才能保障工學結合教育平臺見實效。
1.2實訓基地多元化
市場營銷是企業最顯著、最主要的職能,任何行業的企業都需要把市場營銷作為最主要的工作來抓。企業為了做好市場營銷工作,都需要一定數量的營銷人才。而市場營銷知識在運用中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因此營銷實訓基地要有較好的行業結構,避免過于集中在單調的行業上。例如我院市場營銷專業在實訓基地的選擇上,結合學院特色,既有生產型企業、也有商業型企業,能夠滿足許多實訓項目的需求。
1.3實訓基地本地化
為當地服務是高職教育的一大特色,具體表現為生源主要來源于當地,畢業后服務于當地。這就決定了高職教育離不開特定的區域位置,必須根植于當地。因此,高職市場營銷專業的緊密型實訓基地必須要依據當地行業、企業的情況予以建設。
2緊密型實訓基地合作企業的選擇
2.1企業規模
建設緊密型實訓基地時,合作企業必須具有一定規模,大企業不僅營銷崗位類型較多,而且每種營銷崗位需要的技能人才多,可同時接納眾多的學生進行實訓。營銷崗位較多,有利于學生全面學習專業技能,接納實訓學生數量大,便于學校指導和管理。同時規模大的企業的人才需求量也較大,有利于拓寬學生就業渠道。
2.2企業效益
效益好的企業,崗位工作量大,學生頂崗可取得較好效果。效益好的企業,對人才需求量較大,有利于實習學生就業。效益好的企業,福利待遇較好,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行業認同感和對今后工作的信心,就業意向明顯。效益好的企業,不僅有利于訓練學生的專業技能,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就業率。
2.3企業的生產技術水平和營銷管理水平
學生在生產技術先進、營銷管理水平高的企業實習,可以更多接觸到企業生產產品的先進設備、先進工藝,可以了解企業完整的市場營銷管理過程和每個階段的營銷管理任務,可以接觸到各種營銷崗位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技巧。在這樣的企業實習,既可以培訓學生的產品知識,又可以提升學生的營銷崗位技能。
2.4企業的管理水平
學生到管理水平高的企業實習,可以了解企業的組織結構,各個職能部門的管理任務和規章制度,可以感受到企業管理者的素質、企業實習指導師傅的素質、職工的敬業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等,這些都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大有幫助。
2.5企業對高職教育的認識
由于政府缺乏有效的鼓勵企業接受學生實習的相關政策,很多企業對參與高職教育的社會責任尚認識不足,對接受學生實習表現并不主動。因此,選擇對高職教育有較深認識、熱心高職教育事業的企業進行合作,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3緊密型實訓基地的建設途徑
3.1積極推行訂單式培養
訂單式培養是學校根據用人單位的標準和崗位要求,與用人單位共同確立培養目標,制定并實施教學計劃,實現人才定向培養的教育模式,是當前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之一,是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的有效途徑。我院根據專業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大型企業進行訂單培養,這樣既保證企業用工需求,又實現學生就業目的,企業、學院、學生三方滿意。例如市場營銷專業與蘇寧電器建立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開辦蘇寧電器銷售工程師班,學院與企業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并請企業人員親自來校為訂單班學生上課,同時學院也有計劃的安排教師到企業鍛煉。到目前為止,這種辦學模式在學院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較大的作用,效果十分明顯。
3.2積極推行崗位式教學
崗位式教學是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結合專業課程,在分析職業崗位需求的基礎上,創設實際的社會和生產情景,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科學的在課程體系中設置崗位所需的課程,在課程內容中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我院與蘇寧電器合作,在校內建設蘇寧電器模擬店,創設崗位工作環境,在教學過程中模擬家電產品的銷售流程,學生可以輪流充當不同的角色,如促銷員、銷售督導、客服專員等。崗位式教學能為企業創造一定的收益,同時也提高學院設備利用率,降低了實習成本,校企雙方滿意,實現雙贏。
3.3有計劃邀請企業專家授課、開設講座、指導畢業設計
多年來,我院高度重視高職教學改革,把課程建設放在了核心地位,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過程中,堅持與企業共同制定專業核心課程的課程標準,并有計劃的聘請企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來校授課,滿足學院教學需求,專家將企業的經驗帶到課堂,豐富了教學內容。例如我院與蘇寧電器共同開發的《蘇寧電器企業文化》、《蘇寧家電產品營銷》等課程,均由蘇寧電器的專家來院授課。此外,學院根據教學安排,選聘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專家指導學生畢業設計,每年有許多學生的畢業設計課題來自蘇寧電器,深受學生歡迎;學院還有計劃的安排蘇寧電器的領導、優秀的畢業生來校為學生開設講座,讓學生了解蘇寧電器的發展狀況,營銷及管理現狀,了解企業文化,拓寬學生的視野。
3.4為企業解決問題,為地方經濟服務,實現“雙贏”
校企合作難以深層次合作的原因之一是學校向企業索取得較多,企業看不到直接的經濟效益。因此我院積極鼓勵教師到企業實踐,在提升自身職業技能的同時,也能夠為企業解決問題。我院與蘇寧電器合作,建設了蘇寧電器教師工作站,教師利用暑期深入企業,進站工作,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校企合作的開展,能夠較好地提高校企雙方的社會知名度,融合雙方的文化,達到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實現校企雙贏的目的。
4緊密型實訓基地運行的保障措施
4.1建立管理制度
建設緊密型實訓基地,必須要制定相關的實訓基地管理制度,確保實訓基地的健康運行。在制度保障方面,我院與蘇寧電器共同簽署《校企全面合作框架協議》,并建設“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就業實習基地(蘇寧電器)”、“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工作站(蘇寧電器)”以及“蘇寧電器南京地區管理中心員工培訓基地”。我院與蘇寧電器共同制定和完善了三大基地的建設與管理辦法。多項與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相適應的管理制度,能夠從制度上保證了緊密型實訓基地的運行。
4.2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勵機制
緊密型實訓基地的運行具有獨立性,學院應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勵機制。可按學年對緊密型實訓基地考核以下幾個方面:
(1)實訓任務完成率的考核。緊密型實訓基地的首要任務是完成學校的實踐教學任務,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保證學生有充分的實踐機會,熟悉并掌握專業技能。
(2)教師參與程度及能力提高程度的考核。緊密型實訓基地與校外實習工廠的一個重要區別在于,緊密型實訓基地從建設到運行都必須有教師的參與,鼓勵和支持專業教師結合教學工作和生產實際,進行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使教師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和提高,從而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唯有如此,“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3)對企業提供服務項目的考核。緊密型實訓基地應該在培訓、職業資格鑒定、服務創新等方面為企業提供服務。力求做到融滿足教學需要、企業需要和社會群體需要于一體,使職業教育更好地服務于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校企合作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高職院校應選擇適合的企業,本著共贏互利的原則建設緊密型實訓基地,并采取措施保障其健康運行,以推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實現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促進學生專業學習與職業能力的無縫對接。
參考文獻:
[1] 周忠旺.加強校企合作,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J].技術與市場,2009(2):103105.
[2] 蔡永東.“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下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研究[J].紡織教育,2010(4):6365.
[3] 孫麗英.高職市場營銷專業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思考[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1):15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