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產品設計不是一種孤立的設計活動,也不僅僅是實現某一物質的創造,而更重要的是創造企業無形的生命——市場。產品設計在企業中是一個涉及全方位、多層面的系統活動,它的核心就是最大限度的創造產品的商品價值,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關鍵詞:產品設計;市場競爭力產品設計不是一種孤立的設計活動,它和整個企業的營銷、開發、生產、銷售、服務工程有著緊密的聯系,也就是說產品設計活動貫穿于企業營銷——開發——生產——銷售的始終。產品設計不像一般理解的那樣以簡單的表面形態和設計風格為目的。它是即利用科學技術成果,又以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來滿足人們的生活。它是通過觀察人們的生活和活動,掌握人們的欲求與價值觀,考慮技術的可能性和技術對人們的影響,為滿足人們的需要進行的活動。從這種意義出發,產品設計不外乎是技術大眾化。
當今中國很多城市把工業定位于生產力的第一目標。作為設計對象的工業產品,它的構成并非由單一因素決定的,而是由方方面面多層次、多方位,錯綜復雜的因素組成的。而作為產品設計的一般方法,則是要將這眾多的因素各自協調到一個最佳點上。阿切爾從產品的使用觀點出發,對產品作如下描述:“設計起源于需要,并以滿足這種需要為目的,創造出產品;產品產生出某種效果,這種效果作用于環境,環境反過來作用于人。”在社會的發展中,我們不難發現,不斷出現的新產品給人們的各方面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和快捷。舉個簡單的列子,洗衣服都是一項最普通的家務勞動,對大多數家庭來說,它并不像古代詩人描述的那么富有詩情畫意……它留給人的感受常常是:辛苦勞累。1858年,一個叫漢密爾頓?史密斯的美國人在匹茨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臺洗衣機。到現在的全自動洗衣機,人們已經從這種繁重無聊的洗衣工作中解脫出來,洗衣服變成了很簡單的家務勞動。同樣,電飯煲、電冰箱、筆記本、空調、電話等產品的出現,也使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方便快捷,人們抽出了更多的時間去做他們認為更有意義的事情。1945年以來,日本經濟百廢待興,政府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引入現代產品設計,將設計作為日本的基本國策和國民經濟發展戰略,從而實現了日本經濟20世紀70年代的騰飛,使日本一躍而成為能與它過相比的經濟大國。積極家的分析認為日本經濟之所以發展得如此之快是因為他們把產品設計作為經濟發展的主體。隨著設計越來越得到各國的政府的關注與大力支持,先后許多國家崛起,很多國家先后投入到產品設計的過程來,亞洲四小龍就是成功的經驗。
進入了21世紀,市場競爭越來越細化,新產品開發的味道也就越來越濃,當今世界是變化多端的。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紛紛都把產品設計作為跨世紀的經濟發展戰略。很多大的集團都提出“產品設計治公司”的口號,將設計視為提高經濟效益和企業形象的根本戰略和有效途徑。電子計算機的廣泛運用又極大地方便了設計比重的提高。
在工業設計極度發達的今天,人們生活中的產品越來越多,同時不斷地有具備新的功能、新的造型的產品出現,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方便。生產者通過準確的市場定位,鎖定特定的人群,為他們設計更符合他們要求的產品。在服務與產品的使用者的同時,達到了成功獲得經濟利益的目的,是謂雙贏。而產品設計是將抽象的設計理念轉換成具體產品實體的過程,設計師扮演著介于消費者與生產廠家之間、產品、消費者、使用環境之間相互溝通的角色,其對產品的結構、材料、制造及使用狀態的認識,賦予美學價值,將心中的產品形象予以具體化。設計師透過產品與使用者做思想上的溝通,但是否能使二者之間的互動關系達到協調融合之地方,即看產品能否對使用者發生意義。產品設計一般情況下要滿足使用者得兩種需求,功能需求和審美需求。功能需求要產品造型設計師與工程設計師通力合作,而審美需求則一般有產品造型設計師獨立完成。
產品設計就是為人類而設計,協調社會和諧與平衡。在今后的發展中,人類生活和社會將更加依賴于技術的進步。設計的根本目的就是增加市場的競爭力。在產品造型設計中,市場調查、分析消費者需求占有很大的分量,在設計上,很多的設計純粹是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人們需要什么樣的設計就會有什么樣的設計出來,在這里,商業化的經濟利益占有絕大部分的導向作用,設計師的思想也是服務于市場經濟。
在設計的一般程序被人們了解掌握之后,決定設計優劣的關鍵通常在于設計師們的思考方法和思維習慣。設計師思維的多樣性、擴散性、逆向性等,及對問題所把握的程度是衡量設計師水平的重要依據。產品設計師的特征在于用常人想不到的方法來實現人們想得到的需求。目前我國的產品設計仍然比較薄弱。比如我國風電技術競爭力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主要體現在關鍵部件技術缺失及整體設計技術薄弱兩個方面。我國已實現商業化生產的風電機組,基本上都是在引進技術、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通過部分自制加外部采購關鍵零部件,進行整機組裝而實現批量化生產。主軸軸承、齒輪箱軸承等風電機組的關鍵零件,風機、變流器和整機控制系統等風電機組中技術含量最高的關鍵部件等的設計制造技術,我國還沒有完全掌握。風電機組整體設計技術至今仍然是薄弱環節。目前,我國新機型開發基本采用與國外公司聯合的方式,合作開發過程中仍然以國外設計機構為主,尚未完全形成我國企業的設計理念和方法。
一個公司只有設計取得領先才能夠贏得市場能力。市場研究的目的就是為了把握設計與消費結合。企業只有在了解消費者和市場動向的前提下,才能正確制定設計目標,廣告政策、銷售政策,決定市場需求。正如撒切爾夫人所說:“優秀的設計是企業成功的標志……它就是保障,它就是價值。”據美國2001年的統計,如果在產品設計投入1美元,則其產出就會增加2 000美元,可見設計的經濟回報率之高。美國蘋果電腦公司的產品售出價歷來高出同類產品市場價格的26%,卻保持了極大的市場份額及客戶的忠誠,其原因在于公司向用戶提供了以設計更新和開發為中心的高文化服務。蘋果電腦通過高品位的設計服務開發帶動高科技的潛在市場開發,創造出可觀的和超額的綜合經濟效益。
產品設計行為,對每個企業的經營而言,有著相當大的影響,整個企業的運作不應是按照某個人的主觀意志去做,企業是以較高利潤和發展的因素去實現創造性的生產行為,使用低成本去生產能發揮出最高機能的產品,利用現有的科技手段和富有創造性的形態設計來促進企業產品的銷售。產品設計是一個體系,是由許多要素組合成的一種新的工業技術。產品設計的根本方法在于科學合理地應用、協調這些要素,使之發揮到所需的最佳狀態。
參考文獻:
[1] 張展,王虹.產品設計[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
[2] 諸葛凱.設計設計學十講[M]. 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