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設計藝術帶有審美性和實用性的雙重屬性,是藝術與技術的綜合,是設計藝術品制造之前的一個創意過程。設計藝術是一門新興的邊緣性交叉學科,它的內涵和外延在不斷地拓展,它的學科體系尚在構建和完善中。本文從設計藝術學的學科領域、分類、特征、和其他學科的關系,它自身的課程設置、學生培養方面對設計藝術學科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設計藝術學;概念;分類;特征;關系
1 設計藝術學的概念
1.1 設計藝術學與工藝美術的關系
1998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決定在高等院校工藝美術各專業的研究生教育中增設“設計藝術學”,本科用“藝術設計”取代“工藝美術”,[1]從而正式確立了藝術設計教育作為國家規定的高等教育專業的地位。改名后的藝術設計不僅包括傳統工藝美術的陶瓷、漆器、印染、金工、玻璃等,還包括一些新興的設計藝術門類計算機輔助設計藝術、網頁設計藝術、多媒體設計藝術等。藝術設計涉及的面非常廣,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人們的日常生活用品到交通工具;從展示設計、企業形象策劃、媒體廣告、動畫,到產品包裝、樣本、商標;從居室空間到公共環境空間等不同領域。
1.2 設計藝術學的概念
設計藝術學融匯科學、經濟和藝術三門學科,是一門新興的邊緣性交叉學科,它的內涵和外延在不斷地拓展,目前它的學科體系尚在構建和完善中。潘魯生在他主編的《設計藝術原理》一書中給設計藝術下了一個定義,指以設計藝術的縱向歷史發展和橫向的理論研究為對象,針對設計發展和實踐過程中產生的以及經過不斷驗證提煉的藝術規律,進行總結、分析和凝練,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具有前瞻性和規律性的理論指導,是對設計藝術活動的理性思考。[2]它涵蓋了設計藝術學的研究內容、方法、目的、意義。
1.3 設計藝術學的范圍
設計藝術學的研究涵蓋設計的功能、經濟、科技、材料、結構、造型、環境、信息和審美諸方面。設計藝術學實際上是1998年以前的環境藝術設計、裝潢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裝飾藝術設計、染織藝術設計、服裝藝術設計、陶瓷藝術設計、家具與室內設計七個藝術設計專業和工業設計的合稱。[3]
1.4 設計藝術學表現的基本要素
不管藝術設計作品多么復雜也不管多么簡潔,都包含形態、色彩、肌理三個基本構成要素,也就是說設計藝術學要通過這三個要素來表達它的設計創意、理念。通過點、線、面、體構成的形態造型,材料的肌理、質感以及技術工業所造成的質量效果影響著形態的差異和傳達的視覺感受。
2 設計藝術學的分類、特征
2.1 設計藝術學的分類
設計藝術按不同的分類標準可分為不同的類型。按設計藝術形態,可分為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環境設計以及計算機藝術設計四種類型。
(1)視覺傳達設計。幀設計、標志設計、平面廣告設計、字體設計以及相應的出版物設計等。三維空間的立體設計包括包裝、展示設計。
(2)產品設計。產品設計包括手工藝品設計和工業設計兩大類。手工藝設計依據工藝材料的不同可分為陶藝、染織、刺繡、漆藝、金屬工藝、玉器、牙骨雕等種類。手工藝產品蘊涵地域特色、民族文化和自然氣息。工業設計是以大機器生產為基礎,通過不同功能的機器設備對原料進行標準化,大批量加工制作的設計形式。
(3)環境設計。環境設計包括作為環境主體的建筑設計和相關的室外環境、室內環境設計。室外環境設計包括庭院、廣場、園林、店容、道路橋梁及附屬設備等圍繞建筑主體的相關外界環境設計。室內環境設計是建筑物內部的空間構成、功能要求、樣式風格的設計。
2.2 設計藝術的學科特征
設計藝術具有文化、美學、技術、經濟四個特征。
(1)文化特征。設計藝術是一種文化。設計藝術師直接設計的是產品,間接設計的是其所處時代的人和社會形態。它以創造物質文化為表現形式,融合了各種文化(智能、制度、觀念文化)特征,從而構成自己的文化特征。設計藝術風格是一個融匯多種因素,多層次關系的綜合體,是文化的產物,是設計文化最直接的表現形式。
(2)美學特征。設計藝術的美學特征表現在形式美的創造與發展。當產品實現它的預定功能時,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達到統一,就表現出一種功能美。[4]形式美是功能美的抽象形態,是構成物外形的物質材料的自然屬性和它們的組合規律所呈現出來的審美特性。這些組合規律包括整齊、比例、均衡、反復、節奏、多樣統一等形式規律。
(3)技術特征。技術是在改造自然過程中按照特定目的由物質手段和知識、經驗、技能等要素所構成的整體系統。[5]技術的實現以物質生產為主體,注重物質實體的功效和合規律性。設計物的功能和形式必須擁有相應的生產技術才能實現。
(4)經濟特征。設計藝術的經濟特征體現在貫穿設計實踐過程的多種經濟因素的影響以及為實現其綜合價值而必須的市場觀念。經濟因素在設計的不同過程中具有不同的形式和作用,完成從設計到生產到消費全過程的經濟內容。成本、生產流程、生產技術、產量、價格等方面內容直接影響著它的功能因素的發揮,相應的社會經濟環境、市場需求和銷售策略決定了設計物的實現效果和價值內容。
3 設計藝術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以及自身的課程設置
3.1 設計藝術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設計藝術是藝術、科學和技術的結晶體,跨學科、交叉學科和結成性是其本質,因此設計藝術學學科和其他學科管理學、市場學、傳播學、心理學、方法學等人文學科、社會學科,以及相關的技術學科關系密切。
(1)哲學、心理學。哲學,是對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人文知識的概括和總結。設計藝術學研究者的哲學素養會影響其學術活動。設計文化進程受到哲學思想的主要作用。感覺、知覺、動機、情緒、行為模式、學習、思維、智力、人格等是心理學的基本研究課題,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對探究設計師和消費者的心理、設計流行心態、設計管理心理等,都可以發揮程度不等的作用。
(2)歷史學、社會學。設計藝術學研究需要正確的歷史觀、必要的歷史知識和自覺的歷史意識,而設計史學有必要采用包括歷史資料的搜集、檢驗、分析和解釋諸步驟的歷史方法,它本身也不過是歷史科學的一個分支,會在一定程度上對以圖、物證史起重要作用。當研究設計起源、變化的歷史時,考古學知識和方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社會學角度和某些研究方法對于設計藝術學是有意義的。設計與社會生活方式、社會交往、社會問題的關系,作為社會角色的設計師等都是設計社會學的主要課題。
(3)美學、美術學。美學包含對藝術以及與藝術有關的經驗形式的理論研究。設計藝術學重圖像、造型、創意理念、藝術理論,它和美術學關系非常密切,美術學是設計藝術學的基礎。但設計藝術學也重實用功能、技術科學、經濟學、人體工程學、感性工學、消費心理學、市場學、環境科學、創造學等知識,它不但重人類精神需要的滿足程度,也重其物質需要的滿足情況,因此設計藝術學學科不是繪畫學科,它是繪畫學科基礎上更廣的延伸。
(4)技術科學、經濟學。技術科學中的材料學、材料力學、構造學、機械工程學、印刷工程學、土木工程學、紡織學等分支學科知識為不同門類設計師及其創造活動所必需。設計藝術從屬于生產和生活,在流通過程中多以商品的形式出現,因此包括生產和銷售的知識。在從事一項具體的設計項目前要進行市場調研、分析,根據分析結果確定設計目標,再進入設計程序。
(5)計算機科學。計算機能更有效率地完成創作工作,給設計藝術帶來了新的風格和語言,使設計藝術學工作程序及方法產生了很大的變化。計算機僅僅是設計藝術學的設計手段和工具但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工具。
3.2 設計藝術學的課程設置
設計藝術學學科不同于美術型、理工型的學科,它具有自己獨立的學科體系,呈現出多種學科互為作用的面貌,因此在開始學科課程時應該兼顧到這些因素。根據不同的設計藝術學科的分支學科開設課程上也應該有所調整。但專業文化史論課程、專業美術基礎課程、專業設計基礎課程、專業表現課程、工程技術基礎課程、專業設計基礎課程是必須應該開設的。
3.3 設計藝術學學生的培養模式
基于設計藝術學科的特殊性,在對學生的培養模式上也應該有別于其他學科的培養模式。在打好學生基礎知識的基礎上主要應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的學生應該掌握設計思維的方法、具有對形式的感悟能力、對設計有敏銳的洞察力。
4 結論
綜上所述,設計藝術學是多學科交叉、滲透構成的新興邊緣學科涉及到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多種領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型科學,它具有自己的學科特征、領域分類,產生和形成目的,具有獨立的方法論和價值體系。它研究設計藝術活動從確定設計理念,凝練設計創意到付諸設計表現的整合設計程序運作過程中為達到綜合價值實現而貫穿始終的設計管理因素。
參考文獻:
[1] 潘魯生主編.設計藝術原理[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
[2] 潘魯生主編.設計藝術原理[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
[3] 方四文.藝術設計概論[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
[4] 徐恒醇.技術美學[M].上海人民出版社.
[5] 陳念文.技術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6] 章利國.現代設計美學[M].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1998.
作者簡介:張義妮(1977—),女,云南大理人,設計藝術學碩士,昭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藝術系教師,主要研究方向:民間工藝藝術設計理論。
李玉(1979—),昭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藝術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