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的關中地區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尤其是以長安為中心,歷史上13個朝代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所以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基礎。關中的磚雕藝術作為古代建筑裝飾重要裝飾手段廣泛的應用于宮殿、寺廟、民居、陵墓的裝飾上,其選用圖案紋樣作為文化的符號傳遞關中地區的文化特征和古代建筑裝飾的高超智慧。關中民居中的磚雕藝術是關中百姓生活的真實寫照,是反映百姓的精神文化思想有形載體,關中民居包括有西安、韓城、旬邑、寶雞等地,現存的古代建筑主要為明清時期所建,體現出關中地區的美學思想,古樸、壯美,有著濃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建筑的屋頂、墻面等明顯的地方都有所表現,各個部位的磚雕都有著不同的形式和內容。對于關中地區的磚雕藝術從載體、題材、造型、技法幾方面討論傳統民居磚雕的獨特風貌。關中地區的磚雕藝術制作工藝精湛,并且在裝飾上也是極為考究,在裝飾題材上比較豐富,在裝飾技法上講求精雕細刻,從而賦予建筑生命的氣息,達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給建筑增加無窮的藝術魅力。
1 房頂的裝飾特點
關中地區民居的屋頂以坡屋頂為主的,從建筑的功能上講屋脊是防滲漏和加固建筑物的,屋脊也是屋頂磚雕重要和集中的裝飾部位,一般會選用吉祥花卉、博古等傳統紋樣進行滿脊通飾,然后再安裝不同寓意的磚雕脊獸。房屋的脊獸可分為正吻、垂脊吻、蹲脊吻、合角吻、角戧獸、套獸等多種形式。古代建筑大多是木材為主要建筑材料的房子,木材最害怕的是火,一般脊獸都具備一個相同的特征就是和水有一定關系的傳說的獸類。水是能滅火,而且在傳統文化中水是財的征兆,屋脊上的磚雕脊獸種類繁多、千姿百態、生動活潑,格外引人注目,起到非常好的裝飾作用,同時脊獸也體現的是關中百姓祈望得到保佑和祝福而創造的祈福迎祥、驅邪避災的象征手段。脊獸的設置,不僅反映了民間的信仰習俗,更增添了建筑物的壯觀和神秘感。關中地區民居的屋面主要是由小青瓦組合成具有韻律的仰式瓦陣,形成了很強的韻律節奏。遠處看又像魚的鱗片,瓦當滴水上大多都刻有一些吉祥的圖案和文字,如蝙蝠、獸面、植物、文字等,起到很強的裝飾效果,同時也寄托了主人美好的愿望。例如扶風縣的溫家大院所運用的磚雕圖案運用花卉寄托主人富貴平安之意。
2 墻壁的裝飾特點
關中民居的墻面是施用磚雕的主要位置,有檐墻磚雕、廊心墻磚雕、山墻磚雕、院墻磚雕等空間位置類型,一般院內墻體的漏窗的裝飾不厭繁復,內容比較豐富多彩,使整個院落具有生機和情趣。
漏窗,俗稱花墻頭、花墻洞、漏花窗、花窗,是一種滿格的裝飾性透空窗,外觀為不封閉的空窗,窗洞內裝飾著各種漏空圖案,透過漏窗可隱約看到窗外景物。為了便于觀看窗外景色,漏窗高度多與人眼視線相平,下框離地面一般約在1.3米左右。也有專為采光、通風和裝飾用的漏窗,離地面較高,一般不可用于外圍墻上。還有一種不透空的漏窗,則是在墻的一面做成漏窗的樣子,實際不是通透的,漏窗的背面依然是普通的墻面。不透空的漏窗一般使用在外圍墻上。明代造園理論家計成撰寫的《園治》一書中把它稱為“樓磚墻”或“漏明墻”,并解釋說:“凡有觀眺處筑斯,似避外隱內之以。”漏窗本身和由它構成的框景,猶如一幅立體圖畫,小中見大,引人入勝。邊框是清水磨磚的磚圈,形狀有方、圓、六角、八角、扇形等多種。窗心圖案豐富,包括幾何形態、自然形態及十分濃厚的文化元素。按窗心圖案線條形式可劃分為硬景和軟景兩種類別,硬景是指窗心圖案線條都是直線,線條棱角分明,順直挺拔,將整個窗心分解成若干塊有角的幾何圖形;軟景則是指窗心圖案線條多為迂回曲折的線條,所呈現的圖案沒有明顯的轉角。
廊心墻又叫廊墻,是位于山墻里側檐柱與金柱之間,就是樨頭里側的延伸部分,廊心墻從下而上為下肩、廊心、象眼。廊心墻磚雕構圖上是有中心花加岔角花的規則樣式,有繪畫式的自由構圖。裝飾題材包括人物、動物、花草、文字題跋以及各種寓意吉祥的幾何紋樣,如三原周家大院內東西兩面看墻的磚雕分別刻畫的是“唐堯放象”和“大禹牧牛”的傳說故事,從雕刻的技法上來講是以寫實的手法雕琢將人物、動物雕刻的栩栩如生。山墻上面的裝飾主要集中 在墀頭上,雕飾的題材都是帶有象征意義的吉祥圖案。其紋飾題材廣泛,多為“喜鵲登梅”“鳳穿牡丹”“獅子繡球”等寓意吉祥的紋樣。盤頭部分雕飾以卷草之類的連續紋樣為主。
3 門樓的裝飾特點
關中人對住宅門樓的裝飾極為看重,視其為“門臉”。無論富賈豪門還是村民百姓,門樓、門罩都是其建筑雕刻的重點所在。自古就有“宅以門戶為冠帶”之說,這足以說明大門具有形象展示的作用。門樓上的磚雕主要集中裝飾在斗拱、通景、方框、元寶、掛落、垂花柱等建筑構件上。
(1)斗拱磚雕大多都裝飾了仿木結構的磚雕斗拱,斗拱本是承重部件,但發展到明清時期磚雕斗拱已經沒有了承重功能,其裝飾功能已經遠遠超出了它的實用功能,并且此處構件常雕刻有龍頭、鳳首、象鼻等形象,使門樓更顯華麗、壯觀,富有氣勢。
(2)通景磚雕是為門樓裝飾最為精彩的部分。通景是由水磨青磚拼成,大多綜合運用浮雕、透雕、圓雕、半圓雕、線刻等方法,雕刻出的層次比較多,使人物和主要建筑物的立體感比較強烈,高低起伏變化具有節奏感,在光線的投射下有陰影襯出,整幅畫面極富層次感和生動的光影效果,顯示出建筑的無窮藝術魅力,同時給人以愉悅享受。
(3)元寶和方框磚雕。方框和元寶是在通景下面的位置,在門樓的位置也很顯眼,一般會雕刻有兩個、四個、八個不等的方框或元寶裝飾,方框和元寶內的圖案內容相對比較獨立。
(4)掛落磚雕。掛落在門樓上也作重點裝飾,其垂掛的邊緣的形狀有方、圓、八角等形狀。常為透雕,掛落如裝飾花邊,鑲嵌在主體畫面的下方,使圖畫空闊的上部產生了變化,出現了層次,具有很強的裝飾效果。
(5)垂花磚雕。垂花,另稱吊桶,上段為斗形,中段為圓筒形,下段雕成蓮花、花籃或繡球等形式,位于門樓兩側,垂花柱末端上的裝飾有石榴頭、蓮瓣、串珠、繡球、花籃等形狀,因其造型多樣、雕刻精美,表達了主人對幸福生活、富貴長久的愿景,以及超凡脫俗的品位和高雅心境。
4 影壁的裝飾特點
關中民居地區的影壁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門外影壁,通常與宅院大門相對,主要以“一”字影壁為主,即平面呈“一”字形,或者在院內,最為入內的屏障。關中民居住宅的大門多設房屋的一角,進入大門,便見一座影壁。這是關中民居院落中傳統做法。影壁是由壁頂、壁心和壁座三部分組成,磚雕一般位于壁心的中心及其四角上,飾紋題材廣泛,包括“福、祿、壽、喜”等吉語文字以及寓意吉祥的吉祥花卉、祥禽瑞獸、門神等圖案,也有福、祿、壽、喜等吉祥文字。如黨家村影壁題刻大字“忠、孝、福”等,不僅有美化建筑空間的效果,還具有跨越時空對多代人進行教化的功能。磚雕影壁紋飾烘托了宅內的氣氛,提升了建筑的整體氣勢。
參考文獻:
[1] 朱光宇.中國傳統建筑門窗、隔扇裝飾藝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2] 潘魯生,趙屹,唐家路,孫磊.民居宅院[M].山東美術出版社,2005.
[3] 劉鵬羽.關中民居的地域特質與現代傳承初探[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8.
[4] 張俊嶺.傳統青磚的裝飾藝術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