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族服飾是民族文化的載體。要了解民族服飾必須了解其民族的文化心理和精神特征,還要了解其民族的生存方式及遷徙。在長期實踐中彝族群眾擅長以織、繡、挑、貼等各種工藝手法,創造千姿百態、古樸純正、疏密有致、典雅、色彩斑斕的圖案紋樣。
關鍵詞:手工工藝;圍腰;百褶裙;“察爾瓦”
1 彝族及彝族服飾的介紹
中國是多民族的國家。彝族是中國具有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諾蘇、納蘇、羅武、米撒潑、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稱。主要分布在中國云南、四川、貴州三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西北部。
彝族的服飾,多姿多彩,風格獨具。歷史上,由于彝族支系眾多;居住分散,因此各地彝族服飾區別明顯,樣式各異,帶有深厚的地域色彩。涼山不少地區四季冷涼,氣候變化不大,所以彝族服飾季節性不強,察爾瓦(披衫)常年皆著。彝族男女都外著“察爾瓦”和彼氈。“察爾瓦”彝名“瓦拉”形似披風,用攆制的粗羊毛線織布縫制而成,一般13幅,每幅寬七八厘米,多染為深藍色。多為原色或藍色。察爾瓦和披氈是彝族男女老幼必備之服,白天為衣,夜里為被,擋雨擋雪,寒暑不易。婦女一般上身穿鑲邊或繡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頭、耳環,領口別有銀排花。彝族婦女的長褲褲腳上繡有精致的花邊。已婚婦女的衣襟、袖口、領口也都繡有精美多彩的花邊,尤其是圍腰上的刺繡更是光彩奪目。滇中、南的未婚女子多戴鮮艷的綴有紅纓和珠料的雞冠帽,常用布殼剪成雞冠形狀,又以大小數十、數百乃至上千顆銀泡鑲繡而成。
2 彝族服飾對現代服裝的應用
國內外服裝設計師不斷地從我國民族服飾中汲取精髓,將民族服飾運作在現代服裝設計中,掀起了一次次 “民族風”,使得民族服飾大放異彩。將東方傳統文化中的民族服飾造型、色彩、圖案、材料、工藝等元素融匯于現代服裝設計中,更大的拓展了現代服裝創作的空間。
(1)造型元素
永仁彝族婦女下身均著外形呈喇叭狀、用多層色布環繞拼接而成的五節百褶彩裙,褶裙以多為美。第一節為裙腰至小腹,第二節至臀部,兩節構成較為貼體。下面三節多用紅、粉、黃、綠等色相間鑲接做成均勻的皺褶,色彩對比強烈,節奏分明,在每一節中均用彩帶進行橫向裝飾。裙子上的豎褶與橫向彩帶在視覺上形成了一種縱橫交錯的美感。
近年來流行的百褶彩虹裙是吸收了彝族服飾百褶裙的特性后,加以改良:配以新型輕薄面料,色彩艷麗,局部細節裝飾處理。裙擺隨肢體的走動而節奏性地擺動,宛如一道絢麗的的彩虹,極富韻味。
(2)民族工藝、色彩、圖案元素
彝族服飾中大量運用刺繡手法,馬櫻花、蝴蝶花、山茶花、云紋、菱形等圖案,在色彩艷麗的絲線、棉線的穿透下時而粗獷厚重,時而細致典雅。挑花、刺繡、抽紗、拼貼、鑲嵌、手工印染及珠串等民族服飾工藝元素與色彩、圖案元素的大量運用尤其以彝族女子系帶的圍腰最為突出。如今的服裝設計師特別偏愛“民族風”里的手工工藝與色彩、圖案,在現代時尚的服飾中時常是借鑒的痕跡。
現代服裝設計以其經濟、實用、工業化的優勢,潛移默化地改變了人們的審美觀。新興裝飾材料的使用雖然提高了制作效率,也給民族服飾帶來了新的面貌,卻使民族服飾缺少了原有的古樸與大氣。民族服飾正受到現代流行服飾的沖擊。在現代流行服飾中運用民族服飾元素,有助于人們重新認識本民族的文化,使民族服飾文化得以傳承與發揚。
參考文獻:
[1] 吳俊.女裝結構設計與應用[M].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
[2] 于宙.彝族服飾設計的現代表現[M].山東紡織經濟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劉瓊(1972—),女,江蘇蘇州人,高級技師,講師,江西服裝學院服裝設計與管理分院教學副院長,研究方向:服裝設計,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