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五福” 又稱為福祿壽喜財,五福涵蓋了吉祥圖案的精髓,是吉祥圖案的典型代表,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五府文化在包裝設計中被賦予了全新的寓意,也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了全新的形式。
關鍵詞:福;祿;壽;喜;財;包裝
1 “福”對包裝設計的應用
“福”是中國人對于美好生活的最基本向往,是一切吉祥寓意的出發點,是中國傳統吉祥圖案的核心主題。福即幸福,在的不同時期階段,人們對幸福的內涵理解,價值觀念的評判標準也各不相同。古代時人們認為,幸福是上天祖先所恩賜的,故而應祭祀祖先。福字的造字也跟此有很大的關系,福字為左為示字旁,即表示祭祀之類。所以“福”象征著美好幸福之外,其中還有一種對祖先敬重的孝文化。吉祥圖案中表現“福”的題材難以勝數,如百福字、百福圖、福在眼前、福星高照等等。這種祈福心理在生活中形成了種種禮俗,最常見的莫過于逢年過節大門上貼的“福”字,有時還將其倒貼,諧音為福到了。這使“福”表現出較多的喜慶的含義,這也使他最為人民大眾所喜愛,使得福文化在情感上具備了最為親近的親和力,最能為人們所接受。福的概念是最為廣泛的,對幸福的認同理解往往又是最為抽象的。對幸福的追求,象征寓意和藝術化的表現為人們所認同,福也成為一種程序化的載體,成為包裝設計中最為常用的題材,出現了不少代表性的作品。如金六福酒包裝設計就是以“福”的吉慶形象為定位,被譽為中國人的福酒。五糧液的福喜盈門系列等。但這些包裝設計中對福文化的運用也存在一些片面性,沒能從福文化的內涵追求,象征寓意和藝術化的表現題材等方面進行深入的挖掘運用。包裝設計中,如能從福文化內涵上進行設計運用,就能利用福文化自身的喜慶親和的情感性,增強消費者對商品的親近感。
2 祿文化對包裝設計的影響
“祿”其字面意思理解為舊時官吏的俸祿、俸給。過去古人所說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封建時代的讀書,不是單純的研究學問,讀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考取功名。金榜題名、光宗耀祖,就是所謂“學而優則仕”。這種在封建時代存在了數千年的“科考”、“功名”制度,作為這個特定時期的社會特點反映在吉祥圖案中,使得“祿”也成為吉祥圖案的重要題材之一,如蟾宮折桂、加官晉爵、功名利祿等。但同時,是從福中分化出的主題,所以,祿也可以理解為福,如同“富”,所謂富貴殷實、高官厚祿皆為“福”。所以說祿相即為福相,百祿即可認為是百福。在當前的包裝設計之中,對“祿”的內涵運用應予以全新的詮釋。古人以“祿”為題材追求社會地位的提高,豐厚的物質財富其本質還是為改善自身的生活品質,也即是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在現如今物質化高度發達的今天,“祿”在現代設計中可以理解為:對生活環境,生活品質的高標準要求,也是對平等的社會地位,和諧平穩的社會環境、寬松悠閑生活方式的一種追求。
3 壽文化對包裝設計的影響
“壽”從古至今都是中國人努力追求幸福的最終目的。因為古代中國有“崇生惡死”的傳統心理積淀,大多數人相當看重生存的數量而往往忽略生存質量。以長壽為幸福的觀念商代就有記載。中國古代生存條件的惡劣和自然生命的短暫是人類難以抗拒的力量,因此延長生命的存在,即長壽,成為是否幸福的頭等大事。在民間至今還流傳著‘五福中為壽為重’的觀念,這種思想意識在許多傳統節日活動中表現的更為充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壽作為一種生命力長久的象征,可謂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壽字的本義為年長,年老,又可引伸為“恒久”、“久遠”之意。壽字不僅用于贊美人壽,還寓意事物長久。中華民族對崇壽敬老有悠久的傳統,對壽有著深厚的感情,因而也創造了眾多以壽為題的吉祥圖案。 “壽”對中國現階段包裝設計的影響可謂是源遠流長,單純就吉祥圖案的“壽“字造型,就有多種變化。其壽相關聯的吉祥造型可謂是數不勝數。而中國人對壽文化的尊重與推崇,可謂是延續至今。當前社會對環保的關注,對養生的倡導其實質是對人身體健康和生命的重視,也是壽文化傳承與延續。尊老愛幼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的,社會最對老人的敬重使我國包裝設計中出現了以壽為題材的產品包裝,如壽酒,壽禮等。而對以壽為題材的包裝設計中,不應局限于直接應用現有的傳統吉祥圖案,應全面深入的解析運用壽文化的本質,結合現在的養生、環保觀念,使“壽”得到新時代的詮釋。
4 喜文化對包裝設計的影響
“喜”即喜慶,舉生活中稱心如意、令人高興的事皆為喜。吉祥圖案中喜又意味著愉快和諧,是吉祥圖案“和”文化中最高層次的精神追求,是“五福”的最終指向。例如:人們在祝賀別人時常用道喜、賀喜、恭喜之類的表達方式,通常令雙方都能夠獲取精神上愉悅感。像民俗中的婚姻乃人生大事,在婚禮禮儀上追求喜慶吉祥的氣氛,可謂是大喜。婚姻的和諧、幸福、長久、美滿也是新婚之喜的期望。婚姻是作為大喜,生子也是喜。一般來說婦女懷孕稱“有喜”,生兒育女稱為“添喜”。老人去世本是件令人傷痛悲哀的事情,但由于受到傳統的生命觀念的影響,高壽老人喪葬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件喜事。民間常把長壽老人去世稱為“喜喪“,所以有了“紅白喜事”之說,亦是將喪事賦予喜慶的色彩。以喜為題材的包裝設計則數不勝數,其設計過程中運用以喜為題材的吉祥圖案最為廣泛,其中以禮品的包裝設計最為代表性。喜文化的情感色彩較為強烈,并且感情色彩以一種非常直觀的表現形式展現,能夠得到民眾廣泛的接受。
5 財文化對包裝設計的影響
“財”指的是發財,在封建時期重農輕商思想的影響下,“財”與“祿”聯系在一起,形成“升官發財”的固定思路,這也使古人多以考取功名當官作為發財的途徑。在當今社會,人們更多的是將“財”與勤勞致富、誠實經商聯系在一起,所以凡有店鋪企業開張,人們必說“財源廣進”,逢年過節,人們也互致“恭喜發財”。長久以來,因不同的的社會環境、心理因素等原因導致中國與西方完全不同的財富觀,中國人較西方更加善于理財、樂于蓄財,把財富作為生活必要保障。近幾年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不少人將對財富的追求做為人生奮斗的目標。在整個社會浮躁情緒的心理暗示下,不少人認為有了財富,就能換來 “福”與“喜”,更有甚至認為能夠買來“祿”與“壽”。包裝設計一直以來都是以市場經濟為主導,這種浮躁情緒明顯影響到包裝設計的發展,尤其是在一些高端產品包裝上,將對金錢的追求欲望赤裸裸的帶到包裝設計中,使包裝設計在情感上顯得焦躁,視覺上對金色的過度應用,容易造成視覺疲勞。但“財”文化本身并沒有人為賦予的負面作用,“財”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生活資料的總稱,上至享受高端的奢侈品,下至基本生活資料必須品,都離不開“財”。就人們的生活而言,“財”不僅是經濟生活的所需,也是精神生活的需求,這就使財從物質層面上升到精神層面。對“財”的熱衷是人的根本屬性,是人們需求基本生存資料、渴望擁有安定而有保障的生存壞境,能夠享受一定的精神愉悅。中國古人提出的和氣生財,“和”體現了“財”文化的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 彭桂秋.現代包裝設計[M].武漢:中南大學出版社,2003.
[2] 李振球,喬曉光.中國民間吉祥美術[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0.
[3] 張道一.中國的吉祥文化 美術學文萃[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孟繼樂(1981—),男,河南南陽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