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園林植物是居住區綠地的主體,以其自然美與生態美構成居住區環境的主調。采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對南京南林二村的居住區植物景觀建設的現狀進行了實地調查和研究,對其植物配置及造景特征進行了分析,從多方面提出了對現代居住區植物景觀設計的科學方法的思考。
關鍵詞:居住區;植物景觀;植物配置
居住區綠地是城市園林景觀綠地中分布最廣,居民日常使用頻率最高的類型,是提高綠化率的重要方面。它不僅滿足了遮陰、降暑、隔聲、凈化空氣和改善小氣候等多種功能需求,而且能美化生活空間,增強居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是居住區環境質量的重要標志之一。因此,植物景觀成為居住區環境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普遍綠化的基礎上,注重藝術布局,把居民的日常生活與園林的觀賞、游憩結合起來,使建筑藝術、園林藝術、文化藝術相結合,把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建設結合起來體現在居住區的總體建設中。
1 居住區景觀環境的概念
居住區綠化貼近生活,貼近居民,也最能體現“人本”理念。它給居民帶來的是無限的溫馨、舒適和方便,它在居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價值是其他設施所無法替代的。居住區的公共空間景觀營造,其中的集中綠地或居住區公園更是提供給居住者最佳的放松空間,其空間結構的好壞,景觀布置的形式,與人的親和性,頗受居民的關心。住社區綠化在城市現代化發展這種新的形勢下應運而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個性特點,成為一種新型的綠地形態。
2 南林二村居住區植物配置與運用
南林二村屬于南京林業大學的居住區,根據居住區的地形特點及外圍道路情況,整個居住區規劃以一條彎曲有致的居住區主路貫通東西,將用地劃分為兩片,主路兩側串聯大小、形態各異的住宅組群及會所、幼托等公建設施和中心綠地,方便地滿足了居住區居民的各類使用要求。二村在植物配置上,強調了人工生態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的結合,突出生態效益。植物材料上,充分利用當地優勢樹種,常綠花木類:廣玉蘭、梔子花、山茶等;落葉花木類:梅花、臘梅、白玉蘭、迎春花等;觀果類:枇杷、枸骨等;觀葉類:海桐、珊瑚樹、紅葉李、孝順竹等。考慮生物的多樣性,以常綠樹為主,常綠與落葉搭配比例恰當,以增加綠量。整個居住區芳草茵茵,四季花木,疏密有致,點綴其間;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物象意趣,四季變幻。
2.1 從科學的角度分析南林二村居住區的植物配置
適地適樹和選用鄉土植物是科學性的基礎。植物個體的生態習性各不相同,對溫度、濕度、光照、土壤、空氣等都有不同的要求,群體生態中還涉及各種植物的相互關系。所以,首先要營造多種植物生長所需的生態環境。在居住區綠化過程中,鄉土樹種的應用極其重要。如香樟、桂花、雞爪槭等在居住區中作為園景樹,構成園林局部的中心景物或形成特殊景觀,表現其形體美或色彩美。冠大、蔭濃、姿態秀美的鄉土樹種也是庭陰樹的首選,如居住區中的桂花、喜樹、香樟等。為此,順應自然,適地適樹,因地制宜是進行植物配置的靈魂。鄉土植物是最能適應當地自然生長條件的,不僅能達到適地適樹的要求,而且還代表了一定的植被文化和地域風情。眾所周知,南林大中有許多的珍稀樹種和古樹,而且,據我觀察長得好的樹木有很多。
2.2 運用藝術原理與手法對植物進行配置的原則
在居住區植物景觀設計時融入藝術原理和手法,已經是現代居住區在進行植物景觀設計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居住區植物景觀設計同樣遵循著繪畫藝術和造景藝術的基本原則,即統一、調和、均衡、韻律四大原則。二村雖然是年代久遠的老居住區,廣場面積不大,造價也不高,卻真的別有趣味。使環境洋溢著生命活力,使人與自然息息相通,由此而形成一種環境氛圍和意境。氛圍是洋溢在環境中的一種氣氛和情調,正如盧卡契所指出的:“氛圍是由各種個別印象和聯想組合成的具有一激發作用的一種具體系統。”
2.3 在技術上分析南林二村居住區
居住區植配注意喬木、灌木、草本植物的協調,注意速生和慢生、常綠和落葉樹種之間的搭配,注意觀花、觀葉、觀果植物的結合。實現四季有花,冬夏有果,無時不綠,景色宜人。植物品種精而不多,注重空間結構和景觀布局的立體感,以同的植物配置區分不同的空間和建筑。有統一的基調,在統一中求變化,不同場所要有鮮明的特色,以適應不同的綠地要求。植物配置疏密得當,空間面積合理,給居民、車輛保留足夠的活動空間和場地,便于綠地的管理和維護。
2.4 季節性在居住區植物配置中的體現
園林景物是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既有一年四季中的生長、形態變化和差異,又有從幼小到成齡再到衰老階段的生命周期變化。因此,在廣場中進行植物配置時,既要考慮到當前的園林效果,又要考慮長遠的效果,同時還要考慮不同季節的美觀效果。
3 小結
作為人民生活質量提高的指標,城市景觀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居住區景觀設計也隨之成為城市園林系統點線面相結合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居住區的景觀設計在融入大環境大生態的同時,利用合理的規劃,適當地設置水景景觀,根據居住區內綠化植物的生長特性,適當搭配,可營造出人與自然充分親近的休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鬧市的居民獲得重返自然的身心感受。居住區植物配置還應該以生態園林的理論為依據,模擬自然生態環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態指標及園林美學原理,進行植物配置,創造復層結構,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間、時間上的穩定與持久。植物配置時應注重樹種的搭配方式以期在統一基調上樹種力求變化,層次要分明,背景突出同時注重色塊和季相變化,采取規則式與自然式相結合的植物配置手法。居住區要加強配套綠化建設和管理,實行跟蹤反饋制度大家的共同努力,共同維護居住區綠化。
參考文獻:
[1] 陳琦.住宅居住區綠化設計淺議[J].當代建設,2003(4).
[2] 俞萬源.居住區規劃理論與實踐淺析[J].嘉應大學學報,2000(3):8790.
[3] 陳有民.園林樹木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
[4] 金雅琴,李冬林.城市居住區綠化的植物配置[J].金陵職業大學學報,2003,18(4):8890.
[5] 郝喜龍.居住區環境綠化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內蒙古林業科技,2001(S):1719.
作者簡介:金莎,女,江蘇常州人,南京林業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