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色彩是城市的名片和面孔,每個城市都應該與眾不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帶動了城市的發展,城市能否健康的發展受到了更多國人關注的目光。而作為城市要素的重要因子——城市色彩,對城市環境質量的影響和作用,隨著經濟全球化,世界文化的交融和滲透,信息時代的到來顯得越來越重要。但是城市色彩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往往缺少些統一的協調有序統一規劃,從而進一步造成色彩上的視覺污染。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要想實現對城市的和諧發展和美化就應該對其構成因素進行統一的分析、設計。
關鍵詞:城市色彩;制約因素;文化底蘊
色彩作為城市景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無疑是反映城市地域性、文化性和民族性的重要因子。一個城市能否擁有特定的色彩基調,能否與自然環境相融合,而同時還能反映出城市特色、城市歷史與城市的文化底蘊,應該是評判城市色彩恰當與否的體現。自從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明顯提升,經濟建設獲得質的飛躍,城市的建設規模在不斷擴大,城市的色彩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但是,行走于多姿多彩的眾多城市,單從色彩上我們卻很難分辨身處何方,這就說明我國很多城市在色彩的規劃方面處于一個混亂的狀態。
1 城市色彩概述
一座城市如果沒有成功的城市色彩規劃,縱然建筑形式千變萬化,規劃布局嚴謹合理,也難體現出具有濃郁情感色彩的城市美。西方規劃界有“色彩規劃”一詞,但那絕不是用來大范圍任意涂抹城市的。色彩規劃是對于現有城市色調的一種歸納和提煉,并且形成文本之后,只對新建或新涂裝的建筑有約束作用,其用意在于保護城市既有色彩調性的連貫性和一致性。城市色彩在國內和國外都有很好的表現實例,例如巴黎的奶酪色系、羅馬的橙色系等以及國內的北京、蘇州、西安等重點城市,都能很好的表現城市色彩規劃方向和城市所獨具的歷史文化底蘊。
城市色彩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性:城市色彩具有很好的傳播特性,能使人們能夠很輕松的記住這個城市的模樣,如巴黎那淡黃色和深灰色的建筑群;城市色彩能夠直觀的反映出城市的文化和人文景觀,如蘇州的粉墻瓦黛;城市色彩能夠影響人們對地理環境的感受和理解,象布達拉宮;城市色彩具有方向性識別性,象北京的皇城色與平民色。
2 城市色彩設計的制約因素
2.1 自然地理環境因素
自然地理環境對城市的色彩的客觀影響主要集中表現在氣候條件和建筑材料兩個層面。氣候條件決定著一個地區自然景觀,同時也決定著建筑的形式和材料。不同的氣候條件可以形成風格迥異的自然環境,而自然環境中的地方建筑材料的選用也可以影響城市色彩元素的組成。
2.1.1 氣候條件
1)氣溫作為氣候條件里的重要因素,決定這人們的主觀心理感受和引發的心理反應,氣溫的高低不同也會導致人們在視覺感受上尋找相匹配的色彩和質感因素。寒帶地區由于處的緯度較高,全年溫度較低,通常那個人們視覺上比較容易接受暖色,或者純色等。熱帶地區由于地處低緯度太陽直射,長時間高溫天氣就是人們容易接受安靜的淺藍、淺綠、白色等。這些顏色給人一種安靜、清淡、而且能起到心里降溫的作用。
2)降水多水的地方自然景觀茂盛,綠樹成蔭,少水的地方則相反,自然景觀稀少,空氣干燥,呈現出一片荒漠的景象。降雪是降水在寒冷地區的表現,降雪的多少對城市色彩有著重要的影響,降雪較多的城市不適合較多采用一些高明度的色彩。
3)濕度的大小和降水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由于降水多少導致空氣中霧氣的多和少,霧氣作為一個地區的天氣情況卻對城市色彩的觀看和城市材料的選用有著重要影響。霧氣大的地區,空氣的能見度較低,色彩的彩度在這種情況下有著較大的變化,所以一個城市濕度的大小對城市色彩的定位有著關鍵的影響。因而濕度的大小也影響著建筑物材料的選用,濕度大空氣中的水分就會增多,選用建筑材料要選擇耐水,耐腐蝕的建筑材料。
4)云量的多少也反映出氣候的變化,云量多意味著在此地區降水較多,氣候比較濕潤,也意味著這個地區光照時間較少。我國地區云南、貴州地區云量較多,西藏地區則是我國南方云量最少的地區。所以向西藏拉薩云量比較少和云南這些云量多的地區比較,兩個地區的城市色彩存在著很大的反差。
5)日照和云量有著密切的聯系,日照的時間和云量分布成相反的關系。我國東南地區日照時間少,西北地區日照時間相對較多。因而日照時間的多少成為了觀察掌握地區城市色彩的重要因素。強力光照下能降低色彩的彩度,柔和光照下能夠使得色彩看得更加漂亮。排除地區文化差異,日照時間的多少也影響著城市色彩的取向。
2.1.2 地方建筑材料
采用地方性的建筑材料加之運用傳統工藝的手法,才能形成特色鮮明的地域性的城市色彩。城市作為人類的生存的空間,在城市形成的早期,由于生產力水平比較落后,人類不能改變自然環境的影響,只能依靠自己的現有的條件去獲取適合自己的建筑材料,來建筑適合自己的居住場所。各個地區的建筑材料的不同,使用的建筑手法也不盡相同就形成了早期的城市色彩。
地方建筑材料的選用使得和本身的自然環境相融合,來建立一種融合的視覺聯系,也使的地區建筑成為了具有標志性的色彩。中國普遍采用的建筑材料有磚頭、石頭、瓦片、沙子、鋼筋,木頭等。中東阿拉伯地區蘊藏著豐富的建筑石材等資源,而作為該地區古今建筑的重要原料,大理石的品種和大理石的顏色也有許多不同之處,例如埃及安彌利亞山區的大理石以金黃色為主,喀特米亞山區出產的大理石多為淺黃色,而蘇伊士省的大理石以奶黃色居多。用簡單的建筑材料來構建偉大的城市建筑,這些建筑構成了阿拉伯地區特有的城市色彩。而法國的圣康坦市較多的采用紅色的磚塊結構來秉承城市的建筑色彩,而蘇瓦松市則采用石灰石的灰褐色作為城市色彩的主色調,兩者在距離上不算遠,但卻在城市所色彩上有鮮明的差距。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材料和色彩是城市歷史發展的一部分,已經隨著城市歷史的積淀成為該地區的文化的符號和重要組成部分。
2.2 人文地理環境因素
2.2.1 人類的共性因素
人們對不同的色彩會有不同的狀態和表現,而人們這種表現存在會引發內心聯想而這種聯想存在著一定的共性,影響著人們對色彩的的厭倦和喜好。諸如年齡、性別、習慣、受教育程度、民族、信仰宗教、職業等等。
2.2.2 人文社會環境因素
人文社會環境因素對城市色彩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人文社會環境因素主要包括歷史文化和傳統的用色,其他還包括一些如社會制度、宗教、意識形態、傳統文化、文化藝術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著不用的習俗,宗教,有著各自喜愛的顏色。漢族人口普遍喜好紅色和黃色。紅色能給人帶來幸福、吉祥、喜慶之意,而黃色作為過去帝王的的標志更是神圣的的,恰巧中國人的膚色就是黃色,土壤顏色大部分也是黃色,而這些都成為中國人喜愛黃色紅色的事實依據。一個民族的文化形成是受各種因素影響和歷史長期發展沉積的過程。國家之間由于傳統文化的差異而使得城市色彩更是不盡相同。英國愛丁堡街道和意大利布拉諾小鎮街道,將英國人的內斂刻板嚴謹和意大利人的熱情奔放自由的文化特征表現很細致。而作為受宗教制度影響阿拉伯地區的城市建筑受伊斯蘭宗教制度等影響造就了伊斯蘭建筑形式,伊斯蘭建筑多以清真寺為代表,以灰黃色為基調,多表現阿拉伯人對生命和神靈的敬仰,對生活的希望。
3 城市色彩設計的制約因素在城市中的體現
3.1 巴黎城市色彩分析
巴黎是一個充滿浪漫色彩大都市。巴黎不僅擁有雄壯的凱旋門,神圣的巴黎圣母院和盧浮宮,還擁有經過時代歲月沖刷的豐富的城市色彩元素。從地理環境因素的角度來看,巴黎位于法國北部,距離塞納河入??趦H有375公里路程。巴黎受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多雨濕潤,光照時間較少。全年降水量分布比較均勻,年降水量為611毫米。從人文地理環境因素考慮在十八世紀的法國興起了資產階級啟蒙運動,他們提倡和普及了“理性”和“科學”,首先提出了“自由”和“平等”口號。這種當時先進的啟蒙思想成為了法國大革命的導火索,也在歐洲乃至世界普及了資產階級的價值觀。在十九世紀初,巴黎成為歐美文化中心,一種全新的文化思潮和流派在誕生,迅速在其他國家發展蔓延開來,一直到二十世紀中葉巴黎一直保持著西方文化中心的地位。因而作為有著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城市巴黎受這些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形成了今天巴黎城市色彩格局,它的建筑物主要有奶酪色和深灰色構成。而巴黎所選用具有光感的顏色更好彌補了自然條件給這個城市帶來的不足之處,設計者和規劃者可謂用心。巴黎老城區由米黃色的建筑群配以青色、紅色或金色,使得整個巴黎給人感覺到,舒適安詳、精致典雅。無論你走在哪個角落,只要看到這些顏色你就可以高興的歡呼,這是巴黎。
3.2 阿姆斯特丹城市色彩分析
阿姆斯特丹作為歐洲四大文化城市之一有著自己的獨特城市色彩。從地理環境因素方面來進行剖析,荷蘭阿姆斯特丹屬于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主要受來自北海的氣流的影響,冬季氣溫溫和,陰雨綿綿,夏季溫暖卻不炎熱,全年降雨的天數在175天以上但是降水量卻不足800毫升,降雨以小雨為主。從以上條件來分析阿姆斯特丹城市氣溫宜人,降水不多,但是陰雨天氣相對較多,全年光照時間相對不足,濕度較大,云量偏多。其次荷蘭阿姆斯特丹地勢比較低平,市內水運交通很發達,河道密布。從人文地理環境因素方面來剖析,作為十七八世紀一直被稱為世界的文化都市的阿姆斯特丹,其國內的佛蘭德畫派在歐州國家中有著重要的作用。該畫派在繪畫手法上比較習慣運用一些暗淡、厚重、濃郁的繪畫技巧來表現出一種溫暖的繪畫感覺。為了增強畫面的表現效果,運用一些色彩作為點綴。綜上條件因素對荷蘭阿姆斯特丹城市色彩的形成和發展都起著影響作用,從而使得阿姆斯特丹形成了河兩岸的房屋瓦房采用些低明度,暖色相以及中純度的色彩的來表現城市色彩,從而整體的效果來表達阿姆斯特丹的城市色彩特色也為了進一步突顯阿姆斯特丹人的性格特點。而這是顏色組織構成給人一種溫暖、冷靜、沉穩的感覺,也稍微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所以說用這個城市的顏色來形容一個人物的話就像一個成熟穩重充滿魅力的中年男人,那么充滿吸引力。而為了剔除那種壓抑的感覺采用白色來點綴門窗和建筑的銜接處,是建筑物瞬間充滿了活力。在白色的襯托下阿姆斯特丹城市色彩既具有著沉穩又不失活力。
3.3 蘇州城市色彩分析
蘇州作為南方城市典型代表有其獨特的城市色彩。蘇州位于長江南岸的入海口處,受北亞熱帶氣候的影響,季節分明氣候比較濕潤,降水豐富光照時間較少,年降水量都在1100毫米以上。全市地勢低平,部分地區有散落丘陵分布,城市內部水網密布,蘇州境內河港交錯水運交通發達。而蘇州城市采用白墻黑瓦青色的石板色彩,以及那蔥郁的樹木,共同構成了蘇州的城市色彩風格。蘇州的園林建筑還普遍采用穩重感的絳紅色來裝飾門框、柱子、以及樓梯臺階等為建筑物原有的樸素典雅增添了一種別樣的韻味,與蘇州的原有的地理氣候條件相呼,給人一種如山水畫般的奇妙感覺,讓人心情得到極大的放松和愉悅。從人文地理環境因素分析,我國的江南地區應用白色作為建筑的墻面色彩的歷史比較久遠,而人們當時采用被稱為“石灰”的“白盛”來進行粉刷人們只是為了保護土墻,而這樣的習慣傳統卻被沿用至今。用白墻配上黑瓦、青石橋共同構成了一幅猶如中國傳統水墨畫的城市色彩風格,例如鄭板橋的竹子、齊白石的蝦等,都是在通過白紙在墨色的深淺的變化和層次的遞進來獲得需要的畫面意境和色彩效果的藝術表達方式。由“黑白灰”色彩的串聯營造出一幅單純、樸實、素雅的意境。可以說,蘇州市是中國城市中繼承傳統城市色彩最徹底,并且表達效果最好的城市。蘇州市的城市色彩建設思路與手法,尤其對國內其他歷史底蘊豐厚的城市來說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借鑒價值。
4 結論
綜合所述,城市色彩設計是一個多門類學科的相互交融的新興領域,我國的城市色彩規劃設計目前處于一個發展上升階段,缺乏系統的科學的科學理論,隨著我國城市色彩規劃設計的不斷完善,城市色彩必將為人們生活環境的改善發揮重要的作用,對保護地區傳統文化,提升城市知名度,城市品牌,創造和諧舒適的人們生活環境提供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 尹思謹.城市色彩景觀規劃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
[2] 許浩.城市景觀規劃設計理論與技法[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3] 蘇偉忠,楊英寶.基于景觀生態學的城市空間結構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4] 馬克特雷不(美).現代景觀——次批判性的回顧[M].丁力楊,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5] 趙國志.色彩構成[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
[6] 吳東平.色彩與中國人的生活[M].北京:團結出版社,2000.
[7] 崔唯.城市環境色彩規劃與設計[M].北京:團結出版社,2006.
[8] 施淑文.建筑環境色彩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1.
[9] 俞孔堅.景觀文化生態與感知[M].北京:中國科學出版社,2000.
[10] 劉濱誼.現代景觀規劃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呂晨紅(1974—),女,山東人,研究生,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