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市面上日語發音的教材五花八門,但是真正符合日語專業學生專門學習日語語音的內容編排較好的語音教材卻不是很多。筆者擬其中代表性的三本教材為例,分析其優缺點,并以此為依據,試述一下自己對日語專業語音教材編寫的一點想法。
關鍵詞:語音;教材;全面;立體化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我國經濟正在不斷融入世界經濟。綜合型外語人才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外語人才的培養也成為我國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全國《高等院校日語專業基礎階段教學大綱》(2001、11)明確規定:“引導學生扎實學習,掌握日語基礎知識;訓練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高等院校日語專業高年級階段教學大綱》(2000、3)也明確指出“學生畢業時應具有扎實的日語基本功和較強的日語實踐能力”。由此可見,扎實的語言基本功是對日語專業學生最基本的要求。而日語發音又是基本功中最基礎的,所以學生日語語音入門的教學非常重要。要想語音教學收到良好效果,就必須要有一本好的語音教材。
1 教材開發的重要性
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國家一直在對外語教育課程進行著改革。而教材改革又在課程改革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材是課程的重要依托和負載,作為知識的重要載體,它既是教師執教的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的資源,因此,在教改中新教材的開發和編寫就成為了至關重要的環節。如何編寫適應時代需求、適合學生學習的新教材也成為重要課題之一。
2 現狀分析及代表性教材的分析
2.1 內容和教學編排上
《123》編寫關注學生的興趣。內容既有語音相關知識的簡單介紹,也有元音清化等。但教學安排卻將清濁音、半濁音一起講解,這不利于學生系統學習語音。《入門》編寫力求循序漸進、通俗易懂。前面有日語基礎知識的一些介紹。最后還增加了“日語的電腦輸入”內容。日語專業學生用電腦輸入日語也是必備基礎技能之一,因此很有必要教授學生如何在電腦中輸入日語。這部分是本書的亮點。但在教學上將撥音放在清、濁音之間講解有些不太合適。本書中也沒有“元音清化”的內容。《動感2》立足實用性、有效性、趣味性。內容較全面、豐富;不但有詞源技巧、還有動詞、形容詞等聲調的講解。圖文并茂,還配有優美的漫畫插圖。其另一特色是將語言學習與聽力、口語的綜合提高相結合。因本書綜合能力較強,雖說適合初學者,但比較適合已學過五十音圖的學生。教學上將音變現象、句子重音與省略、漢字的讀音分別列入一章進行講解。這也是本書的又一亮點。不足之處與《123》一樣,也是將清濁音一起講解。
2.2 練習設計上
《123》練習部分不僅有單詞朗讀、辨音等一般題型,還有填假名組詞、單詞接龍等趣味性題型和交際用語練習。將趣味性與實用性相結合,題量適中。但有些練習有些超前,學生相關的假名發音還沒有學。《入門》的練習針對性強。單詞都是學生學過的假名所組成的單詞,有些單詞還配有可愛的插圖。但練習量太少、題型單一,只有單詞朗讀,沒有其他題型。《動感2》的練習題型多樣。既有朗讀、也有聽寫、還重視實用性和趣味性。但練習題中一部分內容超前,有些還較難。對零起點的學生還是有一定難度。
2.3 知識補充上
《123》每課后都有交際用語介紹模塊,向初學者介紹一些最簡單的日常交際用語。除此之外,再無其他知識補充。《入門》沒有這一模塊。《動感2》每章都新增了“語吧”、“影吧”、“即時貼”等短而精的小版塊,介紹相關語音、語法知識。還設計了“諺語”模塊,進一步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豐富了學習內容。但知識補充范圍有些狹窄。
3 日語語音入門教材編寫的一些思考和建議
3.1 內容盡量全面,教學編排盡量合理
一本適合日語專業學生使用的語音入門教材在內容的編排上要盡量全面。應包括清、濁音、半濁音、拗音、特殊音、元音清化、一般的聲調和語調、假名書寫順序、日語電腦輸入等基本內容。教學上筆者認為按照清、濁音、半濁音、拗音、特殊音、元音清化、語調順序安排比較合適些,這有利于學生清晰、系統地了解和學習語音。另外,傳統的教材一般都將聲調安排在學完所有音節之后,《動感2》中卻將假名發音與聲調結合起來安排,筆者比較認同這種安排,先講完五個元音,緊接著講一些聲調,這有利于學生準確地朗讀單詞。但筆者覺得《動感2》中后面的形容詞、動詞的聲調等內容對于初學者來說,有些難,應該在學生學到相關部分之后再進行講解比較合適。作為教材的話,只要涉及一般聲調的內容就可以了。還有一點就是假名發音解說部分,有些假名發音我們可以與中文的一些發音進行對比講解,盡量利用母語的正遷移幫助學生學習日語發音。
3.2 練習題針對性要強、題型盡可能多樣化、實用性與趣味性相結合、還要題量適中
日語語音學習,學生掌握假名發音要領之后,最重要的就是發音練習了。因此,教材中練習板塊的設計非常重要。既要針對性強、不能出現學生未學過的假名;同時還要將實用性與趣味性結合起來,使題型盡可能多樣化、題量還要適中。這樣才能盡最大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下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學習語音,進行練習。練習的內容過多、過難都會打擊學生的學習情趣,因此把握適度很重要。
3.3 應當適當地補充一些有趣的課外知識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資源,教材編寫者可以在教材中適當地增加一些與語音相關的知識模塊。因為語音入門教學畢竟課時有限,課堂上我們的重點是指導學生的發音、聲調語調等。其他與語音相關的課外知識只能靠學生自己下去了解。比如:平片假名與羅馬字分別是如何產生的、日本國內主要聲調概況等。另隨著學生的進度,還可以增加其他相應的、學生感興趣的內容。
3.4 教材編寫既要科學同時也應盡量新穎些。
一本好的教材要針對性、科學性、實用性、趣味性相互兼容,同時還應與時俱進,利用新的科技手段,不斷創新。現代化的教育技術,豐富了教材的形式,擴大了“教材”這一概念的外延,使其從單一的紙介形式發展成為包括錄音、錄像、光盤、廣播、電影、電視等多媒體形式在內的立體化教材,為學習者多渠道輸入語料提供了條件。然而日語語音入門教材在這方面還是顯得有些薄弱。盡管現在的教材基本都配有MP3光盤,但幾乎都是教材中單詞、練習的朗讀、錄音,極少有視頻。錄音教材只能記錄言語的一個方面,不能反映言語發生時的完整情景。語音教材應該將圖、文、聲緊密地結合起來,最好將教材內容制作成立體化視頻光盤,這樣學生可以更加直觀、生動地學習語音,從而為其靈活運用日語打下良好基礎。
4 結束語
筆者通過分析三本各具特色的日語語音專門教材,嘗試性地對以日語專業初學者為對象的日語語音入門教材的編寫作了簡單地探討,提出了一些拙見。謬誤之處,還請各位同仁與專家學者予以指正。語音新教材、尤其是立體化語音教材是當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其開發與編寫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工程。希望經過國內外眾多日語學者的不斷努力,不久的將來,市面上會出現適合日語專業學生語音入門學習的立體化教材。
參考文獻:
[1] 高等院校日語專業高年級階段教學大綱.2000.
[2] 高等院校日語專業基礎階段教學大綱.2001.
[3] 王宇新,韓常慧.淺析英日口譯教材之現狀與編寫原則[M].日語語言文化研究(第四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