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校園內的文化融合方式,探討數學建模活動融入學生綜合素質的多種途徑,力爭為推動我校數學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和豐富學生的課外科技活動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數學建模;數學的價值;團隊協作
我院數學建模協會建于2009年,經過三年時間的基本建設,現已初具規模。我們從宣傳、組織、培訓、比賽等方面入手,努力提高高職生對數學建模的認識,增強他們對數學建模的興趣。在已結束的三屆建模大賽中發揮積極作用并取得了顯著成績。
1 加大高職院校學生對數學建模的知悉率
“數學建模是什么?是工業上的模型嗎?它跟數學有什么關系?”這就是許多同學第一次聽到數學建模時腦海中出現的問題。后來聽說我們學院曾有人得過這項賽事的全國獎,即便如此,還是對它不了解。從來也沒有聽別人認真講過,只是一些道聽途說,更別說會參與,多數人連想都不敢想。為了提高我院學生對數學建模的知悉率,揭開“數學建模”的神秘面紗,我們通過宣傳、造勢,盡量突出其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協作精神方面的獨特作用,讓學生感受到研究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是十分有益而又有趣的事,努力營造一定的數學建模氛圍。建模協會舉辦了許多課外活動,其目的主要是配合數學課堂教學,拓展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多方面數學素質能力。設法讓他們相信“數學建模”并非是一門高不可攀的學問,帶領會員們慢慢地步入建模天地,由陌生到模糊、由模糊到感覺、由感覺到實踐……以至于迷上。
2 開展形式多樣的建模活動,努力尋找數學失落的價值
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理性思維不足而感性思維活躍的特點,作為數學課堂的延伸,建模協會不遺余力地發揮著自己的作用,借助其獨有的時間靈活,內容選擇余地大,活動場地,形式不受限制的優越性,幫助學生直觀的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很好的激發了其好奇心、求知欲。通過組織有一定規模的建模活動,由淺入深安排一些可用數學知識巧妙解決的問題。這些內容貼近學生實際,對數學知識和數學能力的要求不是很高,研究方式是動手動腦,討論,調查等多種多樣。由于這些建模活動風格夠新穎、道理夠通俗,比較符合高職生追求個性化的學習態度,有效地調動了會員的積極性。最明顯的變化者當數往日談“數”色變的五年制學生了,數學軟件的強大威力在為他們減負之余還彰顯出其思維活躍、敢想敢干不服輸的優勢。在與三年制學生選手建模的同場競技中他們敢于高調亮相。告別了尷尬、困擾、心虛狀態之后的選手一旦進入到建模樂園,歷經拼搏、奮斗、徘徊、微笑、心動、驚喜,他們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相信平凡照樣可以造就偉大,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隨著學生熱點問題不斷地被攻破,建模協會積聚起越來越多對數學建模感興趣的同學,他們開始慢慢擺脫學習數學的思維定勢,逐漸走出“作題、解題”的狹小圈子,轉而開始尋找數學的本意,尋找數學失落的價值。
3 通過建模競賽培訓計劃的不斷落實,幫助學生逐步形成數學的應用意識
隨著建模活動的不斷深入,遇到的數學現實問題難度加大了,高職院校學生數學基礎薄弱的不利因素凸顯出來,在會員感到問題棘手,知識匱乏時就需要對他們不斷充電。為了配合數學老師進行系統化培訓工作,我們合理地制定了培訓計劃,并分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為初級培訓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在課余時間進行,目的是初步樹立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使他們基本懂得如何用數學的觀點看世界。第二階段為暑期集訓階段。主要培訓內容為數學建模所涉及的眾多數學分支和多種建模方法以及常用的數學軟件知識。第三階段為模擬實戰與案例分析階段。前面兩個階段研究的問題還是比較容易找到相應的數學工具解決的實際問題,有大部分是為了訓練學生應用意識和能力而將實際問題簡化而編成的題,離真正的數學建模學習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此時數學老師會提出條件更模糊,解決方向也不明確的實際問題,帶領學生一起去解決,同時也鼓勵、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身邊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建立模型。
4 做好大賽前的準備工作,為選手“臨門一腳”增加勝算
經過這三個階段的學習和訓練,學生就能初步掌握數學建模的基本思維方法,可以一展身手了。為此我們還專門對選手的應賽經驗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用學長們以往參賽的經驗與教訓幫助他們注意如下幾個方面:(1)加強學生對競賽中各個環節的熟悉程度,如:合理的安排時間,正確的論文格式,競賽中的群體思維方法等等;(2)加強學生的團隊精神和溝通能力、隊員之間配合的默契程度,如:相互尊重,充分交流,杜絕武斷評價等等;(3)加強學生對論文細節部分的處理能力,如:論文結構,論文與建模同步進行等等;(4)加強對薄弱環節的訓練。
實踐證明,建模競賽對于參賽的選手來說真是一種磨練,知識的比拼,意志的考驗使他們每個人都會有豐富的收獲。對于數學的意義,他們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教科書上,他們更懂得了數學的價值,更懂得合作的力量。由此可見,只有參加建模競賽,才能激勵學生經過馬拉松般的洗禮后成為真正的勇士,同時彰顯出數學建模的育人功能;也只有通過競賽,才能檢驗出組織建模活動的方式是否真的有效,學生在數學建模活動中是否真正開啟了智慧,提高了能力,即建模協會的工作是否落到實處。
5 數學建模活動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數學建模協會隨著三次大賽一路走來,我們發現選手們的收益遠不止于此,由于參賽選手在口頭表達、快速反應、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訓練,這實際上是我們協助老師向學生施行了一項科研工作的模擬訓練,如此說來學生收獲的是可持續發展能力。為此,作為鋪路石子的數模協會成就感大增,同時也堅定了我們的奮斗目標,那就是繼續努力,爭取進一步擴大數學建模活動的受益面。
參考文獻:
[1] 姜啟源,謝金星.一項成功的高等教育改革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11(12).
[2] 何文閣.在高職院校開展數學建模活動的意義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25).
[3] 葉其孝.數學建模活動與大學生教育改革[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1997(01).
[4] 韋程東,李巧玲.以數學建模活動為平臺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J].教育與職業,2009(27).
[5] 凌巍煒.高職院校數學建模活動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