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圍繞我館的特色館藏對少數民族地區民族藝術資源的收集整理、開發利用等問題的闡述,使圖書館特色館藏的發展將有較大的拓展。
關鍵詞:民族文化;資源建設;特色館藏;開發利用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學的發展,科學研究的社會化勢在必行,高效率、高效益的要求使得群體合作愈來愈為人們所重視。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有著廣闊的前景,應該列為非物質文化信息資源開發的重要課題之一,而開展少數民族文化的研究、建立少數民族文化學科的體系是開發利用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的重要戰略措施。在研究中,要深入分析、研究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形成于發展的歷史,看到各類少數民族文化的特征及其發展規律,同時也要根據工作實際,發揮優勢,積極合理地吸收現代科學技術,全面、系統地開展研究。在研究的方式上,應提倡應用系統工程原理,組織力量協助攻關,逐步建立起具有民族特色的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體系。
利用桂西北少數民族地區民族文化文獻資料的研究。首先,要立足地方、服務地方、為地方經濟文化作貢獻是地方高校的辦學理念,也是地方高校圖書館館藏特色建設的宗旨。面對保護珍貴的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民間遺產,我館有責任有義務對于民間非物質文化的保護與研究進行宣傳。加強地方文獻收集與整理建設為相關研究提供文獻資料的匯編與查閱工作。為申遺服務、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發揮應有的作用。
1 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的建設
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文化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珍貴文獻信息資源,其學術研究價值與現實利用價值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因此,每個有特色館藏建設的圖書館在收集和整理各種符合收藏目標的資料,圖書、報紙、雜志及視聽等資料的同時不能忽略了另一種資料——非物質文化遺產。例如;我館自建了專題數據庫包含“劉三姐專題文獻數據庫”、“黃庭堅研究專題文獻數據庫”、“仫佬族文獻數據庫”、“韋拔群文獻數據庫”。 “劉三姐專題文獻數據庫”,共收錄新聞報道300條,各類研究資料300種,圖片660張,聲像資料86種,館藏書目47種。收錄資料的年代從清代到2006年,篇目全文率為100%,全文內容約100萬字左右。已建成的“黃庭堅研究專題文獻數據庫”,共收錄學術論文、研究資料264種,全文比例為95%?!饵S庭堅全集》等電子圖書全文30萬字,黃庭堅書法作品圖片65張,圖書目錄395種?!柏锢凶逦墨I數據庫”——仫佬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一個山地民族,絕大多數居住在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數據庫整合了各位學者對仫佬族民族文化相關的研究資料,共收錄期刊192篇,報紙32篇,參考文獻52本,學位論文5篇 會議論文7篇,年鑒20篇,圖片279幅,網站13個,音視頻2個;為研究仫佬族民族文化提供詳實的參考?!绊f拔群文獻數據庫”——該數據庫收錄了學者對韋拔群相關研究資料,其中期刊75篇,報紙51篇,圖書18本,年鑒4篇,圖片13幅,網站5個,音視頻6個。因此,高校圖書館對地方文獻資源的建設起著決定性作用。使地方的民風民俗、傳統文化和傳統技藝,等地方文獻資源建設逐漸向多樣性、地域性、多類型.多載體方向發展,為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申報提供信息服務。
2 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的目的
特色館藏是指高校圖書館所收藏的文獻資源具有各自獨特的風格,并且有較高的利用價值和收藏價值。為了滿足廣大師生對信息的需求。圖書館要進一步優化館藏結構,建立起具有本館特色的核心藏書保障體系,館藏要由單一的印刷型向多類型、多載體方向轉變。使電子圖書、音像等多媒體資料,成為未來圖書館館藏的主要載體形態。以求在信息資源數據庫的建設上占得先機。逐漸建立具有本館專業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文獻體系。使館藏有“自身特色”和“獨家優勢”。如:河池學院圖書館館藏覆蓋了全校各專業,尤其以文學、語言文字、教師教育、計算機、電子技術等學科文獻收藏最為豐富。同時,也收集了大量桂西北地方特色地方文獻,并收藏有《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四部叢刊》等古籍珍藏本和《申報》、《民國日報》等近現代報刊影印本。自主開發《劉三姐研究專題文獻數據庫》、《黃庭堅研究專題文獻數據庫》、《桂西北作家研究專題文獻數據庫》、《韋拔群研究文獻數據庫》、《仫佬族文獻數據庫》、《桑蠶文獻數據庫及網絡資源導航系統》等9個自建數據庫,收錄各類資料11000余種。 因此,河池學院圖書館館藏為突出特色,把民族地方文獻資源作為其特色館藏,同時開展特色信息服務和實現特色數據管理。我館在收藏、整理和研究地方文獻時,結合學院辦學特色的方針。突出特色學科、特色專業。明確地方文獻收集的范圍和側重點,為學院的師生提供具有地域風格、民族風格的文獻收藏的研究平臺。
立足當地和本館的優勢,顯示自己的特色,更好地突出特色館藏,才能提供特色服務。學院重點學科的建設也成為高校建設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內容。因此,本館對這些重點學科進行了重點收藏、重點建設、優先投入、保證了這些學科的系統完整,是他們藏書體系的核心館藏,保障了科研和教學任務的完成。同時,要根據本館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多采集一些符合特色化建設的電子化、多媒體、數字化等文獻載體,為圖書館的特色化建設補充新的信息資源。只有把知識化、個性化、特色化建設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是未來圖書館的發展方向。
3 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的開發利用
特色館藏的關鍵在于“特色”。以什么樣的方向為指導,形成什么樣的特色,是建設特色館藏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各個圖書館應根據本地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特點,重視和培育館藏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為當地的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服務。因此,圖書館必須搞好調研工作。一方面,進行圖書館現實館藏的資源轉換,即根據本館館藏的特色及其館藏發展,將已經積累的大量特色館藏資源轉換成數字化信息資源,進行信電子化的網上建設服務。另一方面,進行虛擬館藏的資源利用,可以檢索、利用網絡信息資源的同時,采集、組織網上有關的最新專題信息來豐富、補充、拓展特色館藏,建立圖書館網上特色信息資源。如:我館裝備有高性能服務器、大容量磁盤陣列、掃描儀、數碼相機、多媒體工作站等數字化設備,以及SQL2000、OCR等專業軟件。利用這些自動化設備和軟件,已可進行各類紙質文獻、圖片資料、聲像資料的數字化處理,以及題錄、索引、全文數據庫的自主開發。為“民族學”、“文藝學”、“生物技術”等學科、專業建設提供專業文獻信息支持。
高校圖書館館藏的民族特色是指與本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有關的民族文化文獻。根據學院所處的地域確定民族文獻資源范圍,有計劃,有重點,有目的地收集聚居在本地區各少數民族的文獻資料,結合我院專業設置和專業特色出發,重點收集民族經濟、民族體育、民族文學、民族藝術、民族舞蹈、民族服裝、民族文化和非物質文化研究性等方面的文獻資料。為我院的教學和科研提供全面、系統的信息保障。如桂西北的壯族文化﹙馬山縣的壯族三聲部民歌——是流傳于馬山東部并為馬山群眾所獨創的一種民歌﹚、仫佬族民族文化﹙羅城縣的仫佬族——“衣飯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節日﹚、白褲瑤民族文化﹙南丹縣的白褲瑤的銅鼓文化﹚、毛南族文化﹙環江縣的毛南族——花竹帽﹚等。因此,收集與本地區各民族文化研究性文獻,特別重點收集本學院教師有關民族研究性學術研究、學術交流、學術論文等相關文獻,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加大對學校與校內民族研究所或者是“民族文化與教育研究基地”民族文獻資源的整合建設,有效地開發和利用。
本文利用地方歷史文化特色和學院學科建設、科研重點確定地方高校電子資源建設的切入點,保存宏揚地方優秀文化資源。以數字和網絡技術聚合各種地方特色文獻,發掘它們在網絡環境下的學術研究和文化開發價值,形成地方高校數字化圖書館建設的特色。高校是文化遺產傳承、發展的主體,在少數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傳承和發展方面有著不町替代的作用。面對新形勢,作為高校文化事業機構的圖書館對保護少數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肩負著文化使命和教育、傳承的義務,使學院成為本地區科技信息服務中心,更好地為地方經濟服務。
參考文獻:
[1] 陽小梅,段靜濤.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研究——以保山學院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為例[J].科技信息,2010(12):8182.
[2] 彭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8,28(4):99100.
[3] 林伯珊.從民族地區高校辦學特色談圖書館特色館藏設計[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9,21(03):107108.
作者簡介:劉水清(1965—),女,漢族,湖南祁陽人,河池學院圖書館館員,在省級刊物發表6篇論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接第214頁)時間可以讓學生自己多練習,并且還可以有效避免學生照抄照搬的現象。運用啟示范畫,則可以利用網上資源收集大量的大師、名師和學生的優秀作品,用幻燈片的形式播放給學生觀看,既能讓學生欣賞到很多精美的圖片,擴寬視野,同時也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量,了解很多課本上所沒有的美術知識,并由此舉一反三,發展擴散性思維,有利于加強學生的創造力。而對比范畫則可以將學生的一些作品拍攝下來,甚至可以放大一些局部的畫面,運用幻燈片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學生能進行更多的,更細致的比較,從而更全面的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同時,還可以長期的拍攝學生的作品然后做一個縱向的對比,讓學生能感覺到自己的進步,以此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的興趣因此美術教學范畫要與多媒體相結合,使美術學科與信息技術教學形成互補,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加強美術教學的直觀性,使學生更容易理解。
對于幼兒師范的學生來說,由于專業的特殊性,除了在教學時教師出示范畫供學生學習以外,還需要讓幼師的學生自己學會制作范畫并進行使用。幼師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以后是要給幼兒園的小朋友上課的,而美術課在幼兒園里所占的比重也是比較大,因此幼師的學生在給小朋友上美術課的過程中必然需要用到范畫,這就要求幼師的學生必須要會制作和使用范畫。制作范畫主要體現在學生所掌握的繪畫技能技法上,只要學習了一定的技能技法并且能較好的運用,那么在制作范畫上問題應該不大。而如何使用范畫,則需要靠教師一定的指導,以及在實踐中經驗的累積,這樣才能合理并恰到好處的運用范畫。
范畫教學之所以成為美術教師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其原因,就是它最直觀地將繪畫的知識、技能有序完整地展示給了學生。事實證明,范畫教學是美術教學中沒有任何別的形式可以替代的。提倡范畫教學,不斷地探討范畫教學,不斷地提高范畫教學的質量,是我們每個美術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
參考文獻:
[1] 王冰麗.充分發揮美術教學中的范畫作用[J].跨世紀(學術版),2009,17(4).
[2] 韓小強.發揮范畫作用,提高教學效果[J].青海教育,2011(11).
作者簡介:虞慧敏,中學二級,南京市玄武中等專業學校美術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