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1992年開始擔任石廟村的村委主任,一干就是13年。2005年,我全票當選為石廟村黨支部書記,這一千又是7年。因為工作扎實,辦事公道,村里各項事業興旺發展,我先后獲得安徽省滁州市“雙強”村干部、優秀黨務工作者,安徽省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置換土地,跑項目找贊助做配套
石廟村村部前原是一塊高崗地。我一直想通過土地置換在這里建設農民新村。后來和村兩委班子商量,并經鎮里同意,我請來南京大學規劃設計中心進行規劃。
我通過多方引導,說服村民到規劃點建房,采取村民聯建、自建、商業開發三結合方式,統一規劃、施工、驗收,建設農民新村。為做好新村基礎設施配套,我帶著村干部到鎮、村企業求助,并爭取當地在外知名人士捐助,加上土地置換項目獎補資金,先后籌集40多萬元,用于下水道、路燈、綠化、文化廣場建設。2011年6月底,新村建成,200多戶農民搬入新居。隨后,我又爭取到農村飲用水項目資金,建設自來水廠。
農民新村建成后,我開始籌建新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當時,村里賬面余款僅剩4萬元,怎么辦?我爭取上級項目資金、鎮政府補貼、市鎮結對共建單位幫扶款,拍賣舊村部,還向當地能人、名人募資。苦戰6個月,一個多功能活動場所建成。
示范引路,辦實業催生領富能人
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繁榮農村經濟的方向。起初,村民對土地流轉新政策不理解,更不配合。我從自己做起,進行示范引路。2008年春,我與4名村干部帶頭,以600元/畝的市價流轉村民耕地308畝,轉包給合作社。土地流轉戶不僅按期領到流轉款,年終還參加了合作社分紅。2009年,又有部分農戶將1000多畝耕地流轉給合作社。幾年下來,石廟村合作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先后組建稻業、養殖、花木、百合等4個專業合作社。
2010年,我為村里的玩具廠請來外地師傅負責日常生產管理,又為企業牽線搭橋,與江蘇省揚州市一家玩具企業合作經營。2011年春季,國際玩具市場動蕩,我幫助村里的玩具廠從單一生產毛絨玩具轉向兼做皮革、塑料、木制品玩具,順利渡過難關。
近年來,村兩委下大力氣招商引資,先后創辦5家玩具廠、3家預制件廠、1家糧食加工廠。我還將2位思想品質好、關心集體的老板發展為黨員。2011年村兩委換屆,村民選舉他們進入了兩委班子,肩負起帶領大家共同奔富路的責任。
目前,我們石廟村400多人在鎮、村企業上班拿工資,100多名婦女在家加工玩具。村里企業做大了,不僅增加了村民收入,每年還為村集體創收10多萬元。2011年,石廟村村民人均收入達到1.12元。
大事小情,分工明確監督制度化
在我們村,村務不管大小,必須集體研究,分工負責,身為村黨支部書記,我并未一人獨自包攬。由于我作風民主,公道正派,兩委班子團結共事,心齊勁足。
2010年冬,村里籌集50多萬元,準備修建連接石梁和新街兩鎮、途經8個村組的5.2公里村組公路。方案敲定后,我立馬召開村兩委會研究實施細節。進入招標程序后,我安排村兩委、村監委及黨員代表參與招標監督,并由村委主任負責實施。因建設過程公開透明,眾人合力,僅用30多天路就修成了。
農民新村需要安放40只垃圾箱,搞經銷的老同學找到我,提出每只報價80元。我沒同意,安排2名村干部去城里市場詢問價格,最后以每只50元的價格采購到同樣型號和質量的產品。農民新村的下水道鋪設、亮化、綠化工程,以及村公墓規劃建設,我也都一律按規矩辦事,得到村民一致信任。
平息事端,對癥下藥靠以身作則
2011年,新街鎮遭遇60年一遇的旱災,石廟村4000多畝秧田干得快要冒煙了。我便帶領村干部們日夜奮戰在抗旱前線。
2011年5月15日,王莊隊與董莊隊為提水先后次序發生矛盾,雙方村民情急之下動了拳腳。當地派出所要抓人平息事端,我堅決反對,我認為,抓人只會激化矛盾,于事無補。我深入董莊,一家一戶做工作,說事論理,終于平息了村民激動的情緒,董莊人表示服從村里的提水方案,支持我的工作。
在石廟村新農村建設工作開展初期,部分村民不愿離開舊莊臺,甚至結伙準備上訪。我對癥下藥,先帶頭拆掉自家老屋,村干部們隨后也紛紛拆掉自家舊房。我又帶著村干部深入置換戶家中,把道理講到村民心頭,并且堅持在落實土地置換政策獎補上保持一碗水端平,并盡早向村民兌現。
同時,我及時買來毛竹、草簾等,為無房戶搭建臨時過渡房,又先后向鎮里申請救助資金10多萬元,并向鎮、村企業大戶爭取捐款,優先為6個特困戶建了新房。努力沒有白費,200多個土地置換戶先后自愿拆掉舊莊臺,新增耕地1700多畝。